人际关系
Must Watch!
情商
MustWatch
强者的寂寞
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将进酒中有一句千古名言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是指那些有着非凡才智 道德高尚的君子 也是普通人眼中公认的强者 当然李白也是这样的圣贤 所以他非常理解强者的寂寞 大家知道李白为什么特别爱喝酒吗 就是因为他太孤独 太寂寞了 于是他借酒浇愁 希望用酒来麻醉这种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因此他才说古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饮者留其名
那么我从李白的诗中 就看到了这样一种逻辑 真正的强者往往是孤独的 其实不仅是李白有这样的感悟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 庄子就说过 出入六合 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独来独往是一种孤独 但孤独同样也是一种修行 他能把你变成一个独有的人 一个独立的人 人在孤独的时候 才能真正从内心审视自己 才能由内而外塑造自己 所以庄子说独有之人是为至贵 学会独来独往的人 往往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人 因为只有这样的人 才真正拥有自立自足的人格 而不是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普通人 这也是古来圣贤皆寂寞的原因所在
孤独是一种修行 而独来独往 则是内心强大的一种外在体现 不仅是人类社会 在自然界也同样如此 狮子和老虎总是独来独往 而其他弱小的动物则往往成群结队 而对于人类而言 越是孤独的人 往往有一个越强大的内心 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都害怕孤独 当人身处社会的时候 自然而然就会努力去交际 努力让自己变得合群 所以在任何一个社交圈里面 将一个人孤立起来 往往是最常见的惩罚手段 被惩罚的人如果承受不了排挤 承受不了孤独 那他就只能选择放弃自我 转而同流合污或者随波逐流 如此一来 虽然他看似合群了 看似不孤独了 但却丧失了真正的自由和自主 而真正的强者 会在孤独中成长 会在孤独中寻找真我
孤独是人生常态 人人都可以借由孤独让自己变得优秀 可惜的是 我们常常把喧哗和虚伪的热闹 当做精彩繁华的人生追求 人们选择逃避孤独 用卑微的姿态去迎合世俗 寻求慰藉 人要么孤独 要么庸俗 就如庄子所言独往独来是为独有 独有之人是为至贵 只有学会独来独往 才能让内心越来越强大 愿你既能享受喧哗热闹的繁华 也能在独处时找到自我 享受宁静与自由
老子的孤独境界
如果想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绝对是绕不开老子和他的道德经 老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称为圣人 现在已经无从考究 但可以肯定的是 在老子身处的那个时代 他就已经是一个备受推崇的贤者 就连孔子也多次问道于老子
但是与此同时 老子却又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 因为在那个时代 真正能够理解老子 懂得老子的人少之又少 即便他有贤者之名 也只不过是 被安排做了一个图书管理员而已 孤独的老子 在写下一篇 常人难以理解的五千言之后 骑着一头大青牛 西出函谷关 云游而去 从此不再归来
老子是一个孤独的人 因为很少有人可以成为他的知音 他的学识 他的思想 他的境界 高出同时代的人太多太多 哪怕是在随后的两千多年里面 能够真正理解他的人 也同样是少之又少
在孤独的同时 老子又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人 尽管他在这个世界上独来独往 但他却把自己的孤独和智慧 都浓缩在那五千字的道德经里面 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道德经里面老子说 众人熙熙 如享太牢 我独泊兮其未兆 如婴而之未孩 太牢是古代祭祀活动中 规格和等级最高的一种 所享用的饮食也是最为丰盛 老子说 大家都像是去参加太牢盛宴一般 熙熙攘攘 兴高采烈 唯独我孤独的在一旁无动于衷 不去凑这个热闹 看起来就像是无欲无求的婴儿一样 和周围的人显得格格不入
接下来老子又说 众人皆有余 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大家看起来都拥有很多的东西 而我却像是什么都缺的人 所以在别人的眼中 我就像是一个愚人 那么这句话就有一种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味道 别人都喜欢享受物质和热闹的生活 而老子已经不愿意让自己的生命 被物欲和俗世捆绑 那么你们要嘲笑我是个愚蠢的人 那你们就笑去吧
但是接下来还有一句 俗人昭昭 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 我读闷闷 众人皆有以 而我独顽以鄙 我独异于人 而贵食母 这句话很有意思 他还是继续在说自己和别人的不同 俗人昭昭 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 我读闷闷 俗世上的人啊 一个个都精于世故 而我就像是个糊涂虫 别人都精于算计 而我却淳朴宽厚 大家看起来都是有本事有作为的人 唯独我无所事事 好像是个冥顽不灵的笨蛋 为什么我和他们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因为他们都只注重感官欲望的满足 而我却只想追求生命的最高智慧 也就是一心求道
道德经讲的是道 道就是老子的最高追求 也是最根本的智慧 老子的境界已经到了这样的一个层次 所以 他和这个世界看起来完全格格不入 所以老子是孤独的 但是这种孤独是一种享受 更是一种真正的强大 人很多时候都会感到孤独 其实这是一件好事 学会习惯孤独 学会独来独往 独立思考 这才是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开始
人情練達 人际关系 跟人相处 厚黑学 情商
指通曉待人處事的方法。
一般人對於説話,通常只講究如何口若懸河、辯才無礙。
説話,固然是一門藝術,如何會聽話,更是一門學問。
一個人如果不會聽話,就不能通盤瞭解人事、人情,甚至不能瞭解人心;
有字的书要读,没字的书也要读
红楼梦里,处处都是人情,这也就是鲁迅先生把《红楼梦》称为人情小说的缘故了。
贾雨村第一次做官,还不懂世事洞明,人情世故,所以官没有做长。
到林如海修书请贾政帮忙,这都属于人情世故,到贾雨村第二次做官,还成为了应天府尹。
当门子告诉贾雨村“护官符”一事“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
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
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
所以贾雨村虽然有才干,但是在官场上,其实是门子教会他怎么做官,此后在“世事洞明”的学问上,贾雨村才日渐炉火纯青。
红楼梦里的人情世故满篇都是,随便挑出几则来说。
晴雯生病的时候,文本上写“晴雯道:
“秋纹是我撵了她去吃饭的,麝月是方才平儿来找她出去了。
两人鬼鬼祟祟的,不知说什么。
必是说我病了不出去。”
宝玉道:“平儿不是那样人。
况且她并不知你病特来瞧你,想来一定是找麝月来说话,偶然见你病了,随口说特瞧你的病,这也是人情乖觉取和的常事。”
连贾宝玉都明白平儿随口说的话,都是人情乖觉之事,何况其他人了。
像赵姨娘从探春屋里回去,路过林黛玉房间,顺路问候一下,这都是人情。
贾宝玉挨打后,想吃荷叶莲蓬汤,凤姐请客,要请大家一起吃,这些都是人情世故,薛宝钗送礼物给各房小姐公子,连贾环也没漏下,处处都是人情,处处都是世故。
所以红楼梦里就是我们的社会百态,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甚至自己生活圈的一些事。
王国维有过“主观诗人”和“客观诗人”的理论,他认为前者“不必入世,或入世越浅越好”,因为这种人“性情极真”,比如李煜。
而后者“入世愈深,则积累的写作素材越为丰富,作品曲尽人情,符合生活发展的逻辑”,比如曹雪芹。
其实就是讲的为人处世情商高的重要性。
举一个很小的例子:
薛宝钗跟林黛玉是情敌关系,而且贾宝玉明显跟林黛玉最为亲近。
林黛玉虽然人不坏,但是待人比较刻薄,说话爱抬杠,尤其是薛宝钗,做好做坏横竖都让林黛玉不高兴,做好了觉得你乡愿,做不好就更有理由刻薄你了。
但是薛宝钗就能做到在自己占理的情况下不跟林黛玉起冲突,并且宽和对待林黛玉的挑衅。
这句话说简单点就是:情商很重要,能力很重要。
为什么贾宝玉一往情深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女子,因为他情商低、能力差。
为什么薛宝钗被婆家娘家、姐妹们喜欢?
因为她情商高,能力也还不错,为什么林黛玉就非死不可,同样的原因。
从现实的角度看,这两句说的是实实在在的生存技巧,是人令自己活得快乐和轻松的方法,学不会的人,就会痛苦。
问题是很多人把洞明世事,看成随波逐流。人情达练,看成了是依靠人情。
洞明世事也就是阳谋,阴谋在别人没有做之前都可以想到,也就是一件事情如果你不能想到三四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且比出优劣,不叫做洞明世事。
人情达练,也就是做事以法,但是要体恤人家感情和现实。
知道别人重视什么,让大家心里都好过。
也就是同样的事情,有些人做起来就是使人愉快,有些人做了就是让人不痛快。
杜月笙,吃好了人生的三碗面:
情面,体面,场面,是当时的上海皇帝,跟国民党,共产党关系都很好。
建立个祖宗祠堂,八国联军给做仪仗队,文学泰斗章太炎给写序,蒋介石给赐匾:孝义不匮!
做到了人情练达即文章。
打麻将是博弈之道的现实化反映,处事应有麻将之道的艺术。
平心而论,会打麻将的不少人,好斗争,好争胜。
牌桌即战场,稍有疏失,袋子里的钱可不够花喽。
玩牌不要为玩牌而玩牌,读书不要为读书而读书。
麻将要经世致用,读书应更是如此。
你可以不去迎合他的意图,不去讨好他的意图,装作不懂故作沉默,甚至可以故意去打击他的意图,但如果你看不穿他的意图,你就被动了。
看穿别人意图,最大的方法是舍身处地的去做换位思考。
你看到这个人在做这件事,说这句话,你需要考虑你在之前的自我经历中碰到的最最相似的情况是什么时候,当时你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
不断自我带入,你就会在每次你自己做某件事的时候,突然想到之前别人也是在这么做的,你就能想到当时他的想法,下次再碰到这样的事情,你就能一眼看穿他的意图。
所谓“情商”其实就是这种能力吧,很多人把它解释为让别人心里舒服,这出发点就落了下风了,你凭什么要让别人舒服?
高情商的人应该是想让你舒服就让你舒服,想让你恐惧就让你恐惧,想让你讨厌就让你讨厌。
开个公司,如果碰到了极其努力超过了常规的员工,又不怎么要求加薪,大概率这个人准备学会后自己出门自立门户;
如果碰到了当面非常会来事儿,非常讨好你的员工,大概率这个人做不了太久,而且离职以后骂你最狠;
如果遇到了一些特狂妄的人,而且多年来一直在狂妄,大概率他是有实打实的缺了他不可的真本事的;
追一个女生,如果她当面热情洋溢、玲珑可爱,分开后却玩消失联系不上,大概率这是逢场作戏的海王,你要想一想是否真的适合你……这些其实都是老生常谈,很多文章都在分析,但背后都有着充分的心理学原理,不可不察也。
就连做个股票,在某个点位你不能看穿大资金背后的意图,看不明白猛拉是吃货还是出货?
猛打是做空还是做多?横盘要吸筹还是派发?你就恐怕只能做韭菜了。
巴菲特说:“几个人在一桌打牌,如果过了10分钟你还看不出谁是傻瓜,那你就是那个傻瓜。”
情商 EQ Emotional Quotient
情緒管理
能在壓力之下保持情緒穩定,並迅速的恢復。
適應力
針對環境的變化,你可以變換自己的情緒去適應挑戰,不怕變動快速的環境。
正向觀點
你總看見身邊人、事、物美好的一面,期待事情正向的發展。
這是成功領導者很重要的特質,因為正向觀點最有機會帶來改革和進步。
組織意識
觀察到身處環境中的集體情緒氣氛,甚至有時候能預測某些人接下來的情緒表現,為此提前做出準備。
同理心
願意花時間了解傾聽對象的生活、想法,承受對方傾訴時的情緒,並試著站在對方角度體會他的心情。
關係管理 影響力
獲得團隊成員的支持,例如提出的點子會被採納,大家願意附和你的說法,甚至願意動起手來和你一起完成任務。
衝突管理
不害怕衝突,能站出來適當的調解,包容各方聲音,研擬出一個雙贏的方案。
團隊精神
在團體中,你可以很和諧的跟別人共處、工作,並融入各種團體活動。
面對責難時,你願意共同承擔責任;
獲得肯定時,你也願意跟團隊成員共享。
訓練或領導
清晰的邏輯和說服力,可以常常給人很實質的建議,尋找明確方向,帶領身邊的人走出迷惘。
鼓舞人心的領導力
不只完成自己的任務,還能激發他人朝向整體的願景努力,並在過程中讓團隊發揮最大的本事。
情商 情緒、意志、性格、行為習慣組成的商數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通常是指情緒商數,簡稱EQ,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其包括導商(LQ)等。
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
它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商相對應的概念。
從最簡單的層次上下定義,提高情商是把不能控制情緒的部分變為可以控制情緒,從而增強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戈爾曼和其他研究者認為,這種智力是由五種特徵構成的: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
情商越來越多的被套用在企業管理學上。
對於組織管理者而言,情商是領導力的重要構成部分。
基本信息
生命早期的智慧型形式,人類的右腦預測變化的環境中各類信息對自己 產生各種情緒、心情、精神類感受, 判斷各類事件導致的各種精神情緒詳細差異,分析複雜精神情緒的一般組成結構,對比存在的各種感受價值,大腦刻意製造各種感受平衡精神狀態 ,右腦主要存在目的只是分析自身的精神世界而非物理世界信息。
漢語意思:“情緒智慧”或“情緒智商”,又稱為“情緒智力” , 簡稱情商。
據《情商:為什麼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薩洛維及其合作夥伴約翰.梅耶已對情緒智力給出了詳細的定義,情緒智力擴展為5個主要領域:了解自身情緒、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識別他人情緒、處理人際關係。
什麼是情商?情商(EQ)全稱情緒智力,多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
最新的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歸諸智商,80%則取決於情商。
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表示:“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
青春期情商訓練,提高孩子情商。
情商是可以通過全面系統的課程培養提高並且改變的。
青春期是人生中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學生們這個時候面臨學習壓力的同時,又面臨著生理、心理方面的變化。
這些都會使他們造成心理失衡和複雜的心理矛盾,嚴重的便可以產生種種不良的後果。
如叛逆、考試焦慮、與同學關係緊張等問題。
分類
“情緒智商包含了自製、熱忱、堅持,以及自我驅動、自我鞭策的能力”。
丹尼爾.戈爾曼接受了薩洛維(P.Salovery)的觀點,認為情緒智商包含五個主要方面:
1.了解自我:監視情緒時時刻刻的變化,能夠察覺某種情緒的出現,觀察和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體驗,它是情緒智商的核心,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
2.自我管理:調控自己的情緒,使之適時適度地表現出來,即能調控自己;
3.自我激勵:能夠依據活動的某種目標,調動、指揮情緒的能力,它能夠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發;
4.識別他人的情緒:能夠通過細微的社會信號、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與欲望,是認知他人的情緒,這是與他人正常交往,實現順利溝通的基礎;
5.處理人際關係,調控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反應的技巧。
情商(情緒商數)(EQ),由兩位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梅耶(新罕布夏大學)和彼得.薩洛維(耶魯大學)於1990年首先提出,但並沒有引起全球範圍內的關注,直至1995年,由時任《紐約時報》的科學記者丹尼爾.戈爾曼出版了《情商:為什麼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書,才引起全球性的EQ研究與討論,因此,丹尼爾.戈爾曼被譽為“情商之父”。
《情商:為什麼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書於1997年被引入中國大陸,從而引發全國大討論,使之成為耳熟能詳的一個名詞。
對於情緒智商的概念,丹尼爾.戈爾曼並沒有提出一個精確的概念。
但是從丹尼爾.戈爾曼《情緒智商》一書的字裡行間,人們還是可以看出情緒智商概念的端倪。
即使是情商之父,在《情商:為什麼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書中並沒有複述情商的準確定義(指抽象定義)。
這也說明EQ仍然是現代心理學中的一個新產生的名詞,其定義仍在不斷更新、不斷進步過程中。
丹尼爾.戈爾曼本人在該書的10周年紀念版作序時提到:他認為“情智(EI)”作為情緒智力的簡稱,比用“情商(EQ)”更為準確。
但是,EQ的概念在全球已深入人心。
在全球的教育領域,由於SEL計畫(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的深入人心,一般將“社會情緒能力學習(SEL)”等同於“情商訓練/情商學習”,專業人士反而較少提及EQ。
因此,EQ成為與IQ(智商)的一個對應的商業化名詞。
重要性
如今,人們面對的是快節奏的生活,高負荷的工作和複雜的人際關係,沒有較高的EQ是難以獲得成功的,情商(EQ)會影響智商(IQ)的發揮。
EQ高的人,人們都喜歡同他交往,總是能得到眾多人的擁護和支持。
同時,人際關係也是人生重要資源,良好的人際關係往往能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
應試教育壓力下,家長總是不惜花費大量時間、精力、金錢對孩子進行教育投資;
結果卻經常達不到預期效果,反而導致孩子厭學、學習獨立性差、任性自私等。
近幾年,學生因學業壓力、與父母溝通問題而選擇離家出走、自殺的現象頻頻充斥人們的眼睛。
心理專家說,孩子學會做人比學會做學問更重要。
然而很多家長都只注重對孩子智力的培養,而忽略了情商的訓練,結果導致情商低的孩子越來越多。
心理學家們認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點:社交能力強,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懼或傷感,對事業較投入,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情緒生活較豐富但不逾矩,無論是獨處還是與許多人在一起時都能怡然自得。
專家們還認為,一個人是否具有較高的情商,和童年時期的教育培養有著密切的關係。
因此,培養情商應從小開始。
情商的價值是無量的,情商伴隨著社會人的一生,是後天培養與修煉都能達到的。
它需要自己去勇敢地面對自己厭惡的事情,這樣你可以迅速地成長,去勇敢地面對自己所怕的。
智力為核心
重視智力的實踐性和智力運用的現實情景性,重視社會文化因素對智力的制約作用。
在強調社會智力時,情緒智商理念承接了加德納(H.Gardner)多元智商的觀點。
加德納對以比奈(A.Binet)為代表的、以統計和測量為基礎的、特質論的傳統智力提出強烈批評。
他對傳統的智力理論只重靜態的因素分割,忽視智力的發展,不能較好地預測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成功表示強烈的不滿。
認為智力不是單一和一成不變的。
智力是多元的、全方位的。
丹尼爾在發展情商概念時稟承了這一觀點,並對加德納提出的人際關係能力作了拓展。
把加德納關於“能洞察、辨析他人的情緒、氣質、動機以及欲望等,並能對此作適當反應”、“了解自我內在的情緒,有能力辨析這些感受,並以此引導自己的行為”是人際關係智慧型的核心這一觀點加以轉化,並認為它是情緒智商的核心。
情緒智商概念具有斯騰伯格(R.J.Stermberg)社會智力概念的濃厚影子。
斯騰伯格是社會智力的一個積極倡導者。
他認為傳統智力理論的固有缺陷和局限性使其只顧及心理的內部世界,而沒能把構成智力本質的社會智力涵括在內。
傳統智力理論的學業成就色彩太重,太重智力的產物而忽視分析智力的過程。
在此基礎上,斯騰伯格提出一種智力的三重結構理論。
三重結構理論分別從主體生存的外部世界、主體對信息進行心理表征和操作的內部世界、連線外部世界和內部世界的經驗世界去刻畫和描述智力的特徵。
主體的內部世界的描述,構成智力成分亞理論;
主體外部世界的描述,構成智力經驗亞理論;
經驗世界的描述,構成智力情境亞理論。
三個亞理論反映了智力的三個基本特性。
智力成分亞理論,說明智力有其不變性和普遍性;
經驗亞理論表明智力有其相對性;
智力情境亞理論,說明智力從本質上說有其特殊性,因人而異。
在智力三重結構理論中,智力成分亞理論處於最底層。
它是智力三重結構理論的核心內容。
成分亞理論,描述智力活動的內部結構和活動;
經驗亞理論,則提出了如何保證智力測驗是真正的智力活動的問題。
智力測驗只有保持在基本相同的經驗水平上,才能有效和公正。
認為處理新事物的能力和自動加工的能力是智力的最基本特質之一;
智力情境亞理論,認為智力是一種對主體生存環境的適應、選擇和改造行為。
在某一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智力有特定的範圍。
它從本質上揭示了智力的社會文化內涵。
丹尼爾.戈爾曼在發展情商概念時,接受了斯騰伯格智力理論,尤其是接受了斯騰伯格智力情境亞理論的思想,“力圖按智力對人生成功的功能,重新定義智力”,重視智力是對主體生存環境(主要是人際環境)的適應、選擇和改造這一基本特質。
丹尼爾.戈爾曼在以成功定義智力時,看到社會生活、人與人的關係。
物質與精神的關係日益複雜和多樣化,人們的情緒生活更易受到破壞。
而情緒對於協調人與人、人與物的關係有重要的作用。
同時他也看到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更加需要人們的合作,需要集體智力的發揮。
評測標準
高情商
科學家發現,大腦控制情緒的部分(邊緣系統)受損的人,可以很清晰和符合邏輯地推理和思維,但所做出的決定都非常低級。
科學家因此斷定,當大腦的思維部分與情緒部分相分離時,大腦不能正常工作。
人類在做出正常舉動時,是綜合運用了大腦的兩個部分,即情緒部分和邏輯部分。
一個高情商的人是會綜合利用大腦中的各個部位的,並在大多數情況下運用其大腦皮層部分。
其典型表現:
1.自動自發
2.目標遠大
3.情緒控制
4.認識自我
5.人際技巧
6.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能承受壓力。
7.自信而不自滿。
8.人際關係良好,和朋友或同事能友好相處。
9.善於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各方面的問題。
10.認真待每一件事情。
即:尊重所有人的人權和人格尊嚴。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他人。肯於幫助別人。
能夠放下手頭的事情,時不時停下來關注別人,向有困難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這樣的人情商高。
知道什麼時候該拒絕。
情商高的人懂得何時以及如何拒絕別人,並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來有禮有節地拒絕。
善於讀懂別人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一種通用的情緒語言。
能領悟別人感受的人情商高。失敗後能重新崛起。
情商高的人無論遇到何等逆境,都會堅持下去,迅速調整情緒,恢復活力,具有很強的心理韌性。
較高情商
1.擁有自我意識
2.心理承受能力強,能夠進行自我調節
3.能夠積極樂觀的看待世界
4.能夠揣測他人動機心理
5.擁有較好的人際關係
6.能夠對事情問題作出判斷
自信而不自滿,很樂觀,很幽默,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有較好的人際關係,做事不怕難,心裡承受能力強,能應對大多數的問題。
較低情商
1.易受他人影響,自己的目標不明確。
2.比低情商者善於原諒,能控制大腦。
3.能應付較輕的焦慮情緒。
4.把自尊建立在他人認同的基礎上。
5.缺乏堅定的自我意識。
6.人際關係較差。
低情商
自我意識差,沒有自信,無確定的目標,也不打算付諸實踐,嚴重依賴他人,說話和做事時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經常大發脾氣,處理人際關係能力差,應對焦慮能力差,生活無序,愛抱怨。
總喜歡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推卸責任,做事怕困難,膽量小。
心理承受能力差,受不了一點打擊,經常流淚,對生活感到悲觀絕望。
辯證關係
智商、情商與意商的辯證關係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智商是情商的基礎,情商是意商的基礎。
任何情商都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智商的基礎之上,沒有基本的智商,就不可能存在任何情商;
任何意商都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情商的基礎之上,沒有基本的情商,就不可能存在任何意商。
2.情商是一種特殊的、相對獨立的智商。
它是一種對自身利益、集體利益和社會利益的認識能力;
智商是一種特殊的、相對獨立的情商,它是一種對自身行為活動所產生的利益關係的認識能力。
3.情商的發展為智商的發展確立基本的方向。
情商較高的人能夠充分有效地利用自己現有的智力資源,並使自己的智力朝著能夠產生最大效益的方向發展,而不是盲目地、憑一時興致來發展自己的智力;
意商的發展又為情商的發展確立基本的方向,意商較高的人能夠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活動,不會盲目地愛一個人或恨一個人,他會使自己的情緒朝著能夠產生最大效益的方向發展。
4.智商、情商與意商既相互區別、相互獨立,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一般來說,智商的提高將有利於情商與意商的提高,情商的提高也將有利於智商與意商的提高。
不過,這三者畢竟是相對獨立的,智商較高的人,其情商與意商未必較高;
情商較高的人,其智商與意商未必較高。
情商(EQ)又稱情緒智力,它是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 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
以往認為,一個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
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情商水平的高低對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著重大的影響作用,有時其作用甚至要超過智力水平。
套用領域
以前人們普遍認為只有高智商能讓孩子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
與他人的溝通能力或者是運動技能,都被認定為是一個人的個性特徵,不能被列入衡量智商高低的範疇。
家長的情商可以傳達給子女。
父母之間表現出的溫柔和濃濃情意,勢必給子女帶來積極的影響。
一言蔽之,情商的作用就是使人能更充分地發揮智商的作用、效果。
高情商者是能清醒地把握自己的情緒,敏銳感受並有效反饋他人情緒變化的人。
情商決定了我們怎樣才能充分而又完善地發揮我們所擁有的各種能力。
通常,在大型企業公司的面試上,都會測試情商。
套用研究
詳解
情商是一種能力,情商是一種創造,情商又是一種技巧。
既然是技巧就有規律可循,就能掌握,就能熟能生巧。
只要我們多點勇氣,多點機智,多點磨練,多點感情投資,我們也會像“情商高手”一樣,營造一個有利於自己生存的寬鬆環境,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交際圈,創造一個更好發揮自己才能的空間。
除智商,情商外,還可包括:德商MQ(moral quotient)、逆商AQ(adversity quotient)、心商MQ(mental quotient)、膽商DQ(daring quotient)、財商FQ(fortune quotient)、志商WQ(will quotient)、靈商SQ(spiritual quotient)、健商HQ(health quotient)、職商CQ(career quotient)、體商BQ(Body Quotient)
情緒智慧是指個體監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緒,識別、利用這些信息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能力。
情緒智慧也稱“情緒智商”,簡稱“情商”。
英文表達是Emotional Quotient,縮寫為EQ。
以前心理學家認為,情緒是人基於個人需要對情境進行評估後的體驗,是有別於認知、意志的被動性、反應性的主觀體驗。
EQ屬於發展心理學範疇。
而情商概念綜合了現代心理學研究的許多領域的結果,反映了心理學家對情緒情緒的新理解:
(1)由被動的心理過程向主動的心理過程邁進,例如,主動識別情緒、主動識別人際關係、主動表達情緒等。
用情緒促進思維質量,而不是因情緒而降低思維質量;
用情緒促進意志品質,而不是因情緒而削弱意志品質。
(2)由較單一性的心理過程向綜合性的心理過程邁進,情緒不在單純是一個主觀體驗,而是與認知、意志、個性和社會交往相聯繫成為一個複雜的綜合性的心理過程,例如,情緒與意志相聯繫成為情緒“自控”,情緒與認知相聯繫產生情緒“自知”;
(3)由生物遺傳性的心理過程向社會塑造性的心理過程邁進,由此,情緒成為一個高尚的,可以調節個體的社會行為的心理過程,例如,情緒與社會交往相聯繫產生“關懷”、“尊重”。
1983年,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智商可以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得到提高。
他認為智商主要表現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者創造某種有文化價值的產品的能力。
加德納因此提出了“多重智力”的概念,並將其分為邏輯智力、語言智力、空間智力、音樂智力、身體智力、自然學智力、情緒智力、交往智力和自知自省智力等幾大類。
儘管一些人認為,情緒智力(情商)與其他各種智力相比不太重要,但不可忽略的一個事實是,我們85%的決定是憑感覺作出的。
青春期是少年身心變化最為迅速而明顯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平均年齡10-16歲,孩子的身體、外貌、行為模式、自我意識、交往與情緒特點、人生觀等,都脫離了兒童的特徵而逐漸成熟起來,更為接近成人。
青春期是個體由兒童向成人過度的時期,這種介於兒童和成人的過度階段的地位,使得少年成為社會學上所說的邊緣人,他們地位的不確定性和社會向他們提出的要求的不確定性,使他們產生了許多特殊的心理、衛生問題。
EQ與IQ
1.EQ是相對於IQ提出來的概念,相互獨立;
2.主要是指人在情緒認知、情緒管理、挫折耐受、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3.EQ與IQ相輔相成,互為影響;
4.EQ是一種能力,主要是後天習得,經人指導後可以大幅提升;
5.可以採用團隊動力方式來進行促進,且在實踐中取得重大成效。
自知
自知(Self-awareness)就是能準確地識別、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能及時察覺自己的情緒變化,能歸結情緒產生的原因。
自知的特點是:
(1)準確識別情緒,包括情緒對象特徵、情緒強度特徵、情緒時間特徵和情緒變化特徵;
(2)準確識別情緒原因,準確歸因,包括能準確識別自己的需要特徵、動機特徵和自己的角色特徵;
(3)準確識別環境關係,包括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自己所處的任務目標特徵和環境的結構特徵。
自控
自控(Managing emotions)就是適應性地調節、引導、控制、改善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能夠使自己擺脫強烈的焦慮憂鬱,能積極應對危機,並能增進實現目標的情緒力量。
自控包括自我監督、自我管理、自我疏導、自我約束和尊重現實。
尊重現實包括尊重自己的現實、他人的現實和周圍環境的現實。
領導幹部要有肚量,“肚量”這就是自控。
當別人做了一件不合你意的事,你能不能容?當別人沒有徵求你的意見,就做了一件與你有關但不合你的觀念的事,你能不能容?當有一個有能力,有個性,但有稜角人,你能不能寬容?這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體現的都是情商的高低!不寬容的具體表現很多,有的急噪狂妄,有的抑鬱難耐,有的絕望自盡。
據2001年10月31日中國青年報報導:一項22省市的調查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行為問題檢出率為12.97%,其中人際關係、情緒穩定、學習適應方面問題尤為突出。
2003年9月8日中國青年報報導:自殺已成為我國青少年人群首位死因。
每年至少有25萬人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
自勵
自勵(Motivating emotions)就是利用情緒信息,整頓情緒,增強注意力,調動自己的精力和活力,適應性地確立目標,創造性地實現目標。
自勵就是上進心、進取心 上進心、進取心就是確立奮鬥目標,並為之而積極努力。
自勵意味“求實堅毅”, 對一個情商高的人來說,面對困難能夠一點一滴地從事自己的工作,堅強自己的信念,而不是抱著“幹得了就乾,幹不了就算了”的心態。
通情達理
通情達理(Empathy)就是能設身處地考慮他人的情緒感受和行為原因,具備換位思考的能力和習慣,理解和認可情緒差別,能與自己的觀念不一致的人和平相處,理解別人的感受,察覺別人的真正需要,具有同情心。
Empathy 作為心理諮詢學的專業辭彙,常被翻譯為“共情”。
“共情”的基本特徵是“準確理解他人”和“準確表達他人的思想”。
準確理解他人就需要換位思考和高位思考。
只有換位思考,才能達到“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效果;
只有高位思考,才能達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佳境。
和諧相處
和諧相處(Handing relationships)就是能妥善處理人際問題,與他人和諧相處。
在專業分工越來越細的前提下,相互協作變得越來越重要,時代呼喚團隊合作精神,時代需要人人相互信賴、相互尊重和相互協作。
協作的作用在於提高組織的績效,使團隊的工作業績超過成員個體業績的簡單之和,從而形成強大的團隊凝聚力和整體戰鬥力,最終實現團隊目標。
只有真正融入了團隊,才能保證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如何與人相處呢?心理諮詢學提出了兩個很重要的技術,一個是“無條件積極關注”,另一個是“真誠”。
“無條件積極關注”就是無條件地關注他人的言語、行為和需要,不能視而不見,也不能過分厭惡他人。
“真誠”就是接納他人,真誠與他人合作。
表里不一會影響合作的基礎。
概括地說,情商是指人識別和監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緒,運用“共情技術”恰當地維護心理適應和心理平衡,形成以自我激勵為核心和的內在動力機制,形成以理性調節為導向的堅強意志,妥善處理自身情緒、與人交往和個人發展等方面問題的心理素質和能力。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在1995 年發表了《情緒智商》,書中提出“情緒智慧” (Emotional Intelligence),通常稱為“情商”或EQ,這一理論在全球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強勁的鏇風。
他通過科學論證得出結論,智商IQ最重要的傳統觀念是不準確的,EQ才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人生的成就至多20%可歸諸於IQ,另外 80%則要受其它因素(尤其是EQ)的影響。
培養提高
形成過程
情商EQ形成於嬰幼兒時期,成型於兒童和青少年階段,它主要是在後天的人際互動中培養起來的。
青春期是一個人的黃金時代,因為這是一個人走向成人的一個過渡時期。
在這個時期,其學習和發展任務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中學生由於面臨著生理上、心理上的急劇變化,還有學業上的巨大的壓力,這些,都會使現代中學生造成心理失衡和複雜的心理矛盾,甚至產生種種不良的後果。
據一份22個城市的調查報告顯示,實際上我國中學生中有各種心理問題者達15%一20%,表現形式以親子矛盾、夥伴關係緊張、厭學和學習困難、考試焦慮等現象為多。
這些問題的發生大多與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關,多是源於其心中時常湧出的各種非理性情緒。
而提升EQ水平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訓練。
提高過程
弘揚個性,發展能力是素質教育的目標,可這一切都源於心理素質的提高。
為此,我們開設青少年心理素質訓練班,通過心理教育、心理訓練,著重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自我心理覺察能力和認知水平,學會自我情緒控制,改善其不適當的情緒行為,提高情商水平,讓孩子學會“做自己情緒的主人”,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及具理性信念的人生觀,增強其心理適應能力,提高學習能力,以積極的心態應對各種壓力和挑戰,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提高方法
第一,不抱怨不批評。
高情商的人一般不批評別人,不指責別人,不抱怨,不埋怨。
其實,這些抱怨和指責都是不良情緒,它們會傳染。
高情商的人只會做有意義的事情,而不做沒有意義的事情。
第二,熱情和激情。
高情商的人對生活工作或是感情保持熱情,有激情。
知道調動自己的積極情緒,讓好的情緒伴隨每天的生活工作。
不讓那些不良的情緒影響到生活或工作。
第三,包容和寬容。
高情商的人寬容,心胸寬廣,心有多大,眼界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
高情商的人不斤斤計較,有一顆包容和寬容的心。
第四,溝通與交流。
高情商的人善於溝通,善於交流,並且以坦誠的心態來對待,真誠又有禮貌。
溝通與交流是一種技巧,需要學習,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摸索。
第五,多讚美別人。
高情商的人善於讚美別人,這種讚美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
看到別人優點的人,才會進步得更快,總是挑揀別人缺點的人會固步自封反而退步。
第六,保持好心情。
高情商的人每天保持好的心情,每天早上起來,送給自己一個微笑,並且鼓勵自己,告訴自己是最棒的,告訴自己是最好的,並且周圍的朋友們都很喜歡自己。
第七,聆聽好習慣。
高情商的人善於聆聽,聆聽別人的說話,仔細聽別人說什麼,多聽多看,而不是自己滔滔懸河。
聆聽是尊重他人的表現,聆聽是更好溝通的前提,聆聽是人與人之間最好的一種溝通。
第八,有責任心。
高情商的人敢做敢承擔,不推卸責任,遇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正視自己的優點或是不足,敢於擔當的人。
第九,每天進步一點點。
高情商的人每天進步一點點,說到做到,立刻就開始行動。
不是光說不做,行動力是成功的保證。
每天進步一點點,朋友們也更加願意幫助這樣的人。
第十,記住別人的名字。
高情商的人善於記住別人的名字,用心去做,就能記住。
記住了別人的名字,別人也會更加願意親近你,和你做朋友,你會有越來越多的朋友,有好的朋友圈子。
正確對待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心愿,作為一個關愛孩子成長的家長,您是否只把目光放在了孩子學習的成績和特長能力上,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請您首先關注孩子的心理素質培養,提升孩子的EQ。
讓孩子找回失去的歡笑,健康快樂地學習、生活,積極主動的獲取優良的學習成績和技能。
心理界限
學會劃定恰當的心理界限,這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其實仔細觀察周圍你不難發現,界限能力差的人易於患上病態恐懼症,他們不會與侵犯者對抗,而更願意向第三者傾訴。
如果我們是那個侵犯了別人心理界限的人,發現事實的真相後,我們會感覺自己是個冷血的大笨蛋。
同時我們也會感到受傷害,因為我們既為自己的過錯而自責,又對一個第三者卷進來對我們評頭論足而感到憤慨。
界限清晰對大家都有好處。
你必須明白什麼是別人可以和不可以對你做的。
當別人侵犯了你的心理界限,告訴他,以求得改正。
如果總是劃不清心理界限,那么你就需要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合適方法
美國人曾開玩笑地說:當遇到事情時,理智的孩子讓血液進入大腦,能聰明地思考問題;
野蠻的孩子讓血液進入四肢,大腦空虛,瘋狂衝動。
是的,當血液充滿大腦的,你頭腦清醒,舉止得當,反之,當血液都流向你的四肢和舌頭的時候,你就會做蠢事,衝動暴躁,口不擇言。
事實上,科學實驗證明,當我們在壓力之下變得過度緊張時,血液的確會離開大腦皮層,於是我們就會舉止失常。
此時,大腦中動物的本性起了主導作用,使我們像最原始的動物那樣行事。
要知道,在文明社會中,表現得像個原始動物會帶來大麻煩。
控制情緒爆發有很多策略,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注意你的心律,它是衡量情緒的精確尺子。
當你的心跳快至每分鐘100次以上時,整頓一下情緒至關重要。
在這種速率下,身體分泌出比平時多得多的腎上腺素。
我們會失去理智,變成好鬥的蟋蟀。
當血液又開始湧向四肢時,你可以選用以下的方法來平靜心情:
1)深呼吸,直至冷靜下來。
慢慢地、深深地吸氣,讓氣充滿整個肺部。
把一隻手放在腹部,確保你的呼吸方法正確。
2)自言自語。
比如對自己說:“我正在冷靜。”或者說:“一切都會過去的。”
3)有些人採用水療法。
洗個熱水盆浴,可能會讓你的怒氣和焦慮隨浴液的泡沫一起消失。
4)你也可以嘗試美國心理學家唐納.艾登的方法:想著不愉快的事,同時把你的指尖放在眉毛上方的額頭上,大拇指按著太陽穴,深吸氣。
據艾登說,這樣做只要幾分鐘,血液就會重回大腦皮層,你就能更冷靜地思考了。
許多人的神經系統就像父親的手一樣長了厚厚的老繭。
我們已經習慣於意識不到精力的消耗。
精力是微妙的,但也可以體會到明顯的變化,比如聽到好訊息時,腎上腺素會激增,而聽到壞訊息時,會感到精疲力竭。
我們通常不會留意精力細微地消耗,比如與一個消極的人相處、在桌上到處找一張紙等等。
的確,我們需要去除緩慢地浪費精力的東西,解脫出來以集中精力提高我們的情商。
想加速——你可以選擇減小阻力
父母的教育
為人父母會教會你很多東西。
當孩子尖叫“為什麼不給我買?我恨你!”時,你不能絕望,不能暴怒,你需要理解他並接受極怨恨的現實。
要知道,這是孩子所能給予你的最好的禮物,當然這種恨不要持續下去。
養育孩子是一個雙贏的結局。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如何與還不算成熟的年輕父母相處。
作為父母的我們,則在抑制我們的需求來滿足孩子的需求的過程中磨平了稜角。
養育孩子會自動提高我們的情商,使我們成為更合格的父母。
如果你不願意生養孩子,不妨試試為朋友看孩子,與孩子相處可以真正地提高我們的情商。
不過,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或許我們永遠不會選擇難以相處的人。
時不時嘗試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你會拓寬視野,提高情商。
如果你總是聚會中熱衷於做中心人物,這次改改吧,試著讓那些平日毫不起眼的人出出風頭。
如果你總是被動地等待別人和你搭訕,不妨主動上前向對方問個好。
1.列出經常消耗你精力的事情。
2.系統地分析一下名單,並分成兩部分:
A.可以有所作為的。
B.不可改變的。
3.逐一解決A單中的問題。
比如對我來說,把汽車鑰匙掛在一個固定的鉤子上,這樣就不用到處找了。
4.再看一下B單中的問題,你是否有把握?有沒有把其中一些移到A單加以解決的可能?
5.放棄B單中的問題。
6.找一個生活中鮮活的榜樣。
局限性
情緒感智商概念和理論的提出有其積極的作用。
應該看到,智力問題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問題。
情緒智商概念從情緒過程分析智力的本質,為人們最終發現或接近智力的本質,提供了一個新的視點和分析途徑。
它從一個新的角度為智力理論的變革提供了理論基礎。
該理論在分析情緒智力時,突出了對情緒的監控、管理和調節活動在智力活動中的作用;
在闡述人際關係時溶入大量的人本主義心理學觀點,有利於兒童的情緒發展和情緒教育。
它開始涉及社會文化因素對智力的影響,超出了傳統智力理論的範疇,也超出了以認知過程分析的智力理論的範疇,極大地豐富了智力的內涵。
然而,我們在接受這一新觀點時,有必要清楚地看到它的局限性,對情緒智商的概念和理念應有一個正確的看法。
概念並不精確
情緒智商不是一種系統的理論。
從以上對情商特徵的分析可以看到,它從多元智商出發,從認知心理學的超認知概念,引出超情緒概念,並把它作為情商的核心;
在闡述人際關係能力時,溶入大量的人本主義思想;
重視從智力發揮作用的社會生活環境出發,定義情緒智力。
這種情況,一方面可以認為情商概念是綜合現代心理學研究的結果,但是另一方面它更多地表現出的是現代心理學不同研究、不同理論的組合,是由不同的心理學研究和理論拼湊而成。
這樣認為,主要是在情商概念所提到的有關認知心理學研究,人本主義心理學研究,情緒心理學研究在許多方面是互相矛盾和衝突的。
要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存在巨大困難。
基石不紮實
情商理論在考慮智力運用的實際環境,對情緒情緒在人生成功道路上的作用做經驗分析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情緒確實對學業、事業、婚姻的成功有重要的影響。
丹尼爾.戈爾曼也列出情緒在預測學業成就方面優於IQ的事例。
但是有關的論述更多的是經驗的總結,而不是科學研究的結果。
對“自我知覺”是情緒智商的核心,也只是一種理論構想,並不是情緒智商本身。
“到現在為止仍沒有可稱為‘情緒智商量表’的紙筆測試,也許永遠也不會有。”反映丹尼爾.戈爾曼自己意識到情商是個模糊的概念,要了解它的本質是困難的,人們在這方面也難於達成一致。
如果情商概念本身不精確,它對事業、學業等的預測性肯定不高。
情緒智商的理論的基石並不紮實從表面看,情商概念好象理論與實際依據都非常充分,但實則不然。
核心超情緒
自70年代中期弗來維爾(Flaver)提出超認知概念後,人們逐步重視智慧型活動中對認知過程本身的認知及自我意識的研究,以求揭示影響認知效率的高級控制因素的作用。
這一概念,迅速在心理學的眾多方面得到反映。
超感覺、超記憶等先後出現。
戈爾曼則把超認知的思想引入情緒表面看,“超”概念的引入,似乎朝解決一些心理學,包括智力問題方向邁進了一步。
但是仔細分析,不難看到,問題依然存在,並且使問題埋得更深。
如果“超”計畫、調節、控制是智力、情緒智商的核心,那么又是誰在計畫、調節、控制它們呢?心理學無法解決這種邏輯上的混亂和循環論證。
情商概念也不例外。
實證內容少
號稱心理學第三思潮的人本主義,並沒有象它期望的那樣取得驕人的成績。
雖然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想對於反對行為主義,重視在人際關係下人的潛能的發揮、重視人的目的、意向的作用、強調自我理解、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為理解人的主觀行為提供了途徑和經驗方法,有其積極的作用。
它為理解人的行為提供了一個較靈活、開放的理論框架。
然而,我們在看到它的優點時,不能不注意到它的不足。
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想,更多談的是一種人們普遍的感覺,而不是一種科學。
由於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現象學和存在主義思想基礎,使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概念太含糊、太不明確。
要從理性的角度證明人本主義的概念是困難的,其情緒色彩太厚。
人本主義,基本上是一門常識性的學科。
在心理學中,人本主義逐步失去地位。
以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想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的情商概念,要擺脫人本主義心理學固有的弱點是困難的。
情商概念是經驗東西多,實證的內容少。
情商雖稱為情緒智商,但概念主要涉及的是與生理需要的滿足相聯繫的情緒,而沒有涉及與人的社會需要的滿足相聯繫的情緒、情操。
脫離與人生觀等相聯繫的情緒、情操,談情緒、人際關係的調節,其作用是有限的。
情緒調節的作用更多地限於一時一地。
而情緒、情操的影響才是瀰漫性的、持久的、普遍的。
情緒智商概念的提出有其積極的方面,但也具有其固有的缺點。
我們在運用這個概念,尤其是運用此概念進行情緒教育時,應該揚其長而避其短。
盲目地一概接受是有害的。
計畫推廣
200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球140個國家的教育部發布了實施SEL(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社會情緒能力學習,或譯作“社交與情緒學習”)的十大基本原則,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推廣SEL。
在歐美等已開發國家,截止至2011年,已有接近16年左右的教育領域實踐的推廣——SEL項目(又稱SEL計畫)。
該項目由美國非贏利組織CASEL發起,旨在推行將SEL作為從幼稚園到高中教育的必修課程。
截止至2005年,SEL項目已覆蓋全球數萬所學校: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香港、日本、韓國以及拉美、非洲的一些國家。
如:美國的伊利諾州制定了詳細、全面的社會情緒能力(SEL)標準,覆蓋從幼稚園到高中的各個年級:
國小低年級學生要學會識別和準確表述自身情緒,並了解情緒如何引發行為
國小高年級開設同理心課程,要求兒童根據非言語線索識別他人的感受
國中階段,學生應當學會分析哪些東西會造成壓力,哪些東西能激發出最佳表現
高中的社會情緒能力學習的重點包括:通過有效地傾聽和交談解決衝突,防止衝突升級,並協商出雙贏的解決辦法。
澳大利亞等國家,由政府機構設立項目,在全國的中國小、幼稚園對SEL計畫進行推廣與促進。
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社會情緒能力學習已成為一把無所不包的“保護傘”,囊括了性格教育、預防暴力、預防毒品、反校園暴力及加強學校紀律等項目內容(即:增加少年兒童的合作性)。
社會情緒能力學習(SEL)計畫的目的不僅僅是在學生中消除這些問題,還要淨化校園環境,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這一結論是由CASEL的研究人員對一項大型SEL計畫進行全面評估、綜合分析之後得出的,該項研究對象樣本為668人,涉及學前兒童、國小生、國中生、高中生。
此項研究的發起人羅傑.魏斯伯格(Roger Weissberg)同時也是CASEL機構的負責人。
該研究發現,學生成就測驗分數和平均學分績點表明,SEL項目對他們的學習成績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參與SEL計畫的學校,50%的學生成績得到提高,38%的學生平均學分績點有所提高。
學生不良行為平均減少28%,終止學業的學生平均減少44%,其他違紀行為平均減少27%。
與此同時,學生出勤率有所提高,63%的學生明顯表現出更積極的行為。
(CASEL:機構名簡稱,美國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學術、社會與情緒學習協同作用”,全稱為: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提高方法
1.學會劃定恰當的心理界限,這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你也許自認為與他人界限不明是一件好事,這樣一來大家能隨心所欲地相處,而且相互之間也不用激烈地討價還價。
這聽起來似乎有點道理,但它的不利之處在於,別人經常傷害了你的感情而你卻不自知。
其實仔細觀察周遭你不難發現,界限能力差的人易於患上病態恐懼症,他們不會與與侵犯者對抗,而更願意向第三者傾訴。
如果我們是那個侵犯了別人心理界限的人,發現事實的真相後,我們會感覺自己是個冷血的大笨蛋。
2.想抱怨時,停一下先自問:“我是想繼續忍受這看起來無法改變的情形呢,還是想改變它呢?” 對於沒完沒了的抱怨,我們稱之為嘮叨。
抱怨會消耗精力而又不會有任何結果,對問題的毫無用處,又很少會使我們感到好受一點。
幾乎所有的人都發現,如果對有同情心的第三方傾訴委屈,而他會跟著一起生氣的話,我們會感覺好受一些。
有人對你說:“可憐的寶貝。”這對你來說是莫大的安慰,你的壓力似乎 減輕了,於是你又能重新面對原有的局面了,儘管事情沒有任何改變。
3.找一個生活中鮮活的榜樣。
比如你的朋友,她精力充沛、年輕、大方、聰明、有趣。
她是做公司顧問的,為一家市報定期寫專欄文章,有英俊的丈夫和可愛的女兒。
4.時不時嘗試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你會拓寬視野,提高情商。
你是一個性格開朗外向的人還是性格內向、只喜歡獨處還是喜歡幾個密友在一起的人呢?你喜歡提前計畫好每一天,以知道要幹些什麼事,還是喜歡毫無計畫的做些事呢?人人都有自己的偏愛,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每個人都會選擇自己偏愛的方式。
然而,突破常規,嘗試截然相反的行動會更有助於我們的成長。
相關圖書
《人性的弱點》
美國“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所著的《人性的弱點》,匯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華和最激動人心的內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勵志經典,書的唯一目的就是幫助解決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如何在日常生活、商務活動與社會交往中與人打交道,並有效地影響他人;
如何擊敗人類的生存之敵——憂慮,以創造一種幸福美好的人生。
《情商》
智商高、情商也高的人,春風得意;
智商不高、情商高的人,貴人相助;
智商高、情商不高的人,懷才不遇;
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的人,一事無成。
——丹尼爾.戈爾曼《情商》
EQ均衡器
基本概念
EQ英文全稱Equalizer,中文也就是均衡器的意思。
它的基本作用是通過對聲音某一個或多個頻段進行增益或衰減,從而達到調整音色的目的。
EQ通常包括以下三個參數:Frequency,頻率――這是用於設定你要進行調整的頻率點的參數;
Gain,增益――用於調整在你設定好的F值上進行增益或衰減的參數;
Quantize――用於設定你要進行增益或衰減的頻段“寬度”的參數。
在這裡,要注意是:設定的Q值越小,所處理的頻段就越寬,而當設定的Q值越大的時候,所處理的頻段就越窄。
EQ的潤色功能
在對人聲的美化、修飾上,可以通過調音台上面的輸入通道中的四段均衡器,對音色進行頻率處理,來提高音色的藝術表現力。
腦指數
腦指數(Encephalization Quotient,EQ),它是衡量腦的相對大小的一個度量,即動物腦的實際大小與預期的腦的大小的比值,常被用來估量動物的智力。
腦指數是一種比腦部身體質量比值更為精確的測量方式,因為它考慮到了異速生長的因素。
腦指數的關係與公式只適用於哺乳動物,不適用於其他動物。
重塑情商
情商大師丹尼爾·戈爾曼提出的理論,認為情商可以造就新型領導人。
工具情商
“工具式”情商訓練法,以“實用”為目標。
關注的不僅是理念,更是一套系統化的方法和技巧。
世界知名的諮詢公司如麥肯錫、畢博等在進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諮詢培訓時...
團隊情商
團隊情商是指一個團隊的情緒、情感的表達和管理水平。
團隊情商源於“群體智力”這個概念,是由耶魯大學的斯騰伯格提出的。
團隊情商比個人情商更複雜,因為團隊的互...
情商管理
情商管理,是1995年《紐約時報》科學專欄作家丹尼爾·戈德曼在其《情商》引入的情商(EQ)概念對領導學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情商管理的重要內容是創新思想...
情商領導
《領導情商》:中國一首古詩中說“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裡不但講了戰略思維,而且講了戰術要領。
戰略思維是關於戰略全局的指導思...
智商情商
《智商與情商》是央視百家講壇播出的系列節目。
《工作情商》
《情商泛舟》
三步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然而說到怎麼去提高自己情商,就很少在腦海裡有一個具體的概念。
情商的高低,確實會對我們的人生產生不同的影響。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其實這句話的內核,就是情商高低的作用轉化。
假如你的性格里,具備高情商的特質,那麼你的每一天都會過得積極向上,充滿意義。
相反,如果你的性格里,缺少高情商的特質,那你很可能就會經常陷入焦頭爛額的煩惱當中,難以用正常的姿態去面對生活。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怎麼對待這些不如意的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處理它們。
在這個分界點上,高情商的人和低情商的人,其處理手法就會截然不同,從而導致彼此的人生走向也截然不同。
長期研究情商的美國心理學教授戈爾曼認為,智商高的人,業績會很優秀。
但如果情商不高,他的個人生活就會一團糟。
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因素,智商佔20%,其他因素佔80%,其中最重要的是情商。
所以,懂得怎麼提高自己的情商,掌控自己的情商,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
什麼是情商?
想要提高情商,首先我們要對“情商”的定義有一個深刻的了解。
丹尼爾·戈爾曼教授在《情感智商》一書說過:“情商高的人,不但能夠清醒了解並把握自己的情感,還能敏銳感受並有效反饋他人情緒變化。”
根據這個定義,他把情商分為五個部分:
1,自我認知情緒的能力;
2,自我管理情緒的能力;
3,自我激勵的內驅能力;
4,認知他人情緒的能力;
5,社交技能的管理能力。
以這五個部分為基準,那麼高情商和低情商的人,就分別會有不同的表現。
1,自我認識情緒的能力:
高情商:知道自己的脾性,有意識地控制和疏導自己的負面情緒,不會任由這種情緒影響自己和外界的關係。
低情商:不分場合和對象,很容易把自己的所有情緒全都展露在臉上,就算明知道影響到他人,也無法控制。
2,自我管理情緒的能力:
高情商:滿身正能量,跟這些人一起,你會感到他們散發出輕鬆、積極、熱情的情緒。
對外界保持平常心。
低情商:動不動抱怨,把消極、絕望等負面情緒時常掛在口中,對外界過分敏感,很容易用負面的思想去解讀中立的事情。
3,自我激勵的內驅能力:
高情商:遇到挫折,能夠勇敢面對,遇強越強,不會輕易被外界的困難所擊倒。
低情商:一旦受挫,就自我懷疑,陷入消極的情緒當中,無法自我振作起來,面對困難。
4,認知他人情緒的能力:
高情商:時刻對別人充滿同理心,很容易察覺到對方情緒的變化,然後採取相應的措施。
甚至提前就考慮到後果,而控制好自己的言行。
低情商:做什麼說什麼都只會從自己的意願出發,考慮不到自己的行為舉止會對別人造成什麼影響,無法察覺到別人受到影響後的情緒變化。
5,社交技能的管理能力:
高情商:既能夠獨立自主,處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社交邊界,也有能力運用社交技巧,釋放善意,跟別人打好交道。
低情商:不是過分依賴他人,就是無法跟別人建立情感連接,自我封閉,不知道怎麼處理好人際關係,邊界感模糊。
通過這些高低情商的不同表現,我們不難看出,這裡面有一個情商的“發生機制”:
第一步:情緒的識別——處理手法;
第二步:行為的轉化——展現傾向;
第三步:說話的選擇——表達方式;
也就是說,我們首先要懂得識別自身的情緒,然後再去掌控它。
接著在這個基礎上,通過正向情緒轉化而來的行為,去跟外界構建和諧的關係。
最後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通過我們的語言體現出來這種思想,跟別人取得良好的溝通。
在這個流程當中,“情緒”作為地基,其重要性是非常大的,這也是情商的核心。
只有這個地基牢固,沒有問題,那麼上面的行為和說話,才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否則,地基不牢固,上面的東西肯定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發生不好的事情。
由此,我們就可以找到提高情商的具體做法。
情緒的管理和掌控
既然情商的核心就是情緒的掌控,那麼學會如何跟情緒打交道,就非常重要了。
掌控情緒,一般而言有兩方面:
1,調整自己的情緒;
2,識別他人的情緒;
高情商並不是要你完全沒有脾氣,而是要你懂得掌控你的情緒。
情緒對於我們身心造成的危害,大家都知道;而且一個情緒不好的人,也很容易影響他的人際關係。
根據心理學家的總結,掌控情緒有四個步驟:
第一步:察覺情緒;
第二步:認知情緒;
第三步:轉移情緒;
第四步:宣洩情緒;
情緒的發生,在於我們對事情進行何種的解讀。
這是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的ABC情緒理論。
同樣一件事情,會讓某些人感到生氣,另一些人感到若無其事,那麼因為這件事植根於我們腦海中的信念不同。
所以當你遇到某些事情,對其出現負面的解讀時,你應該要有個意識,察覺到自己的情緒正在發生變化。
這時你就要給自己發問:
我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到底是什麼事情,讓我產生這樣的情緒?
懂得事先感知自己的情緒,了解導致你的情緒出現的原因,你才能夠有效地進行情緒管理。
怎麼管理呢?
首先要意識到,當你的情緒被發洩出來或者被壓抑起來時,你會面臨一個什麼樣的結果。
我們要知道,情緒失控所帶來的危害,不僅僅是對自身,還有可能粘附在你言行的展現方式上,從而影響到他人。
不管你是生氣、嫉妒還是高傲、自大,這些情緒都會通過你的言行表露出來,對別人造成觀感上的不適。
想一想,那些低情商的表現,是不是都跟這些情緒有關係?
所以當你察覺到某個負面情緒出現之後,你要認識到,這個情緒會給你和身邊的人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這一步很重要。
因為這就是高情商行為和低情商行為的分界線。
如果你對這些情緒沒有一個透徹的認知,不理會這些負面情緒可能造成的後果,你就會選擇一些低情商的言行去表現出來,最終影響到你和他人的關係。
有了這一步之後,接下來第三步,就是要運用理智去轉移情緒。
介入理智去處理情緒,意味著你應該要找出相應的方法,去轉移自己當前消極的情緒;把針對問題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有趣或積極的事情上。
切勿讓自己長時間地沉浸在負面的情緒裡面,一定要懂得抽離出來。
消極的情緒不要壓抑在心理,否則會傷害到自己;當然也不能對別人發出來,因為會影響別人。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一種不影響他人的方式來宣洩出來。
例如有些人把悲憤轉化為食慾,或者把傷感轉化為工作的動力,某程度都是一種情感宣洩。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你宣洩情緒的方式,最好要有一種“釋放感”。
好比現在你試著咬牙切齒地緊握拳頭,是不是有一種讓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拳頭上的感覺呢?這就是你正在向拳頭“釋放”你的力量。
同樣,如果你能夠大喊大叫,或者做一些諸如跑步、打羽毛球之類的運動,你也能夠把這些負面情緒釋放出來。
當然,在情緒的掌控上,豐富自己的閱歷還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當你經歷過大海的澎湃,小溪的精美,才不會引起你太多的激動。
正如生離死別你都遇到過,還有什麼事情能讓你大呼小叫呢?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這才是我們要追求的高情商。
行為的選擇和展現
情緒不好,自然就會體現在我們的行為上。
而高情商的人和低情商的人,他們的行為方式,會有很大的差別。
前者對於自己的行為會有一種“前意識”的思考,而後者對於自己的行為卻保持著“後意識”的習慣。
也就是說,高情商的人對於自己行為發出後所造成的影響,會保持著清晰的認知。
相反,低情商的人,則永遠後知後覺,不是事前無法考慮到自己行為造成的後果,就是即便考慮到,也很難控制著自己。
因為我們對於行為的操控,會涉及到兩種思維模式:
1,對內的行為選擇;
2,對外的行為呈現;
什麼意思呢?
例如我們處於一種生氣的狀態,那對內的行為選擇,我們就會做出一些暴躁、瞪眼睛、發脾氣之類的事情。
由於是對內的行為選擇,無論你多么生氣,多麼想發洩這種脾氣,只要不傷害到他人,你怎麼表現出這種行為,都是你自己的選擇。
但一旦這些行為,涉及到外界的因素,那麼另一種思維模式,就是對外的行為呈現,就需要你對這些行為做出控制和篩選了。
這裡面,不同的人,都會採取不同的行為方式,這就決定了他們是一個高情商的人,還是低情商的人。
高情商的人,當意識到自己處於生氣的狀態,他們就會介入理智,這也是前文說過的步驟,然後以此控制自己的行為,選擇一些更為平和的行為去緩解這種暴躁的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經過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雖然情緒可以觸發我們行為的表現傾向。
但相反地,只要我們懂得通過改變我們的行為,我們就能夠改變自己的情緒。
也就是說,你現在很生氣,做出了一些脾氣暴躁的行為,但如果你能夠改變這一狀況,做出一些讓自己開心、放鬆的行為,你的情緒也能夠因此慢慢緩和下來。
這就是高情商的人和低情商的人,他們之間的分界線。
前者懂得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以此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後者則任由當下的行為發生,表露出自己的情緒。
在這個基礎上,於是對外的行為呈現,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了。
所以,想要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以下幾點,你必須要有意識地去行動:
1,用行為帶動你的情緒。
如果你平常的行為姿態是那種“死氣沉沉”的樣子,那麼你就很容易壓抑自己。
但如果你平常保持著一種“活躍”的姿態,你的情緒就會朝著積極的方向。
所以盡量讓自己的行為適度奔放起來,做一些積極的事情,獲得一些積極的心情。
2,有意識監控自己的行為。
對自己的行為,保持著一種審視的姿態,這就已經能夠減少你做出一些低情商的行為了。
一些負面的情緒,很容易會讓你做出一些無法自控的行為。
有意識地監控自己的表現,你的涵養會越來越高的。
3,提高觀察力,學會察言觀色。
高情商的人,不僅僅懂得監察自己的行為,而且還能夠懂得觀察別人對於自己行為的影響反饋。
好比你跟別人開玩笑,別人開懷大笑,這種反饋,會讓你覺得開玩笑這個行為不錯。
同樣,你說了一些話讓別人感到尷尬,這種反饋你也要察覺出來,然後調整自己的行為。
表達方式與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好壞,可以顯示出一個人情商的高低,而其中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就是你的表達方式。
情緒會決定我們的行為,而行為的呈現,就會影響到我們的表達方式。
由下至上,就是情緒的發生機制。
但倒過來,由上至下,就是情商的控制機制。
一個高情商的人,就算對於當前的環境有任何意見,他的表達方式,也會經過一個“潤色”的過程。
這就是語言制約行為,從而影響情緒的控制機制。
而低情商的人,他們的說話就直來直去,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或者想去潤色,但總是無法表達出來,反而越說,越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也就是說,表達方式的選擇,會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係。
例如你一隻心愛的狗狗過世了,你其中一個朋友聽到後,就跟你說:“死了就死了,以後你不用花時間照顧它了。”
這句話的問題在哪裡?因為你直接把“事實”說出來,而沒有根據朋友的心情,進行相關的表達潤色。
情商高的人,都具有很好的溝通意識和溝通行為。
他能夠識別到,什麼時候說什麼話,跟什麼人要說什麼話;甚至對於當下的情況,能不能與他人形成良好溝通態勢,出於什麼目的而去溝通,都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所以在表達方式的選擇上,就會以一個特質作為核心指導,這就是同理心。
同理心強的人,會善於體察他人的意願,並且願意理解他人和幫助他人,用對方願意接受的方式去表達。
如果你覺得這些表達是虛偽,那是你的同理心是假的,並不是真的站在對方立場感受對方的感受。
這樣的人,懂得換位思維,站在他人的立場考慮問題,不會過分自私。
大凡遇到衝突,他們不會處處對他人進行挑剔、抱怨或者譏笑,而是換作另一種和諧、體諒、寬容的方式來處理矛盾。
在人際關係中,信任是交往的基礎。
沒有同理心,彼此就很難建立起信任的橋樑,社交和溝通也就無從開始。
想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首先要建立同理心。
懂得將心比心,真誠地站在對方的立場體會他的感受,而且也要主動識別對方的情緒和感受,這樣別人才會願意跟你傾訴心事,從而建立共情關係。
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夠進一步運用談話技巧,完成跟別人的溝通。
所以在跟別人說話之前,你一定要做到以下這些事:
1,說話之前,先要想一想,自己說的這些話,會不會對別人造成影響;
2,尊重是交往的基礎。
想獲得別人的尊重你,你首先要從言語上尊重別人;
3,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關心對方,幫助對方,待人處事要發自內心;
4,不要散播自己的負面情緒,同時要懂得根據對方的情緒,調整自己的表達;
5,學會拒絕,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被動接受,壓抑自己。
掌握情商,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鬆懈。
不過只要你的情商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肯定會有所提升。
所以花點時間來鍛煉自己的情商,對我們每個人都會很有幫助的。
寒窑赋揭示了人生命运的启示
四大奇文分别是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 唐代张悦的前本草 明朝张居正的驭人经 以及宋代吕蒙正的寒窑赋
寒窑赋被誉为是四大奇文之首 他的作者吕蒙正 是北宋时期的寒门状元 是历史上少有的传奇宰相
吕文正的人生命运 经历了从寒门学子 到位极人臣的传奇过程 同时他的文笔非常了得 所以尽管寒窑赋通篇只有620个字 但却向世人揭示了人生命运的真相 因此被誉为四大奇文之首
寒窑赋告诉我们第一个人生真相 就是无常
无常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在开篇的第一句 寒窑赋就说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接下来的阐述 其实都是在为这句话提供论证的依据
比如楚霸虽雄 败于乌江自刎 汉王虽弱 竟有万里江山 西楚霸王那么厉害 结果只能以乌江自刎告终 刘邦最初虽然不能与之抗衡 但却成为了真正的赢家 这些案例都印证了无常才是人生的主题 人生不会有一成不变的规律 更不会有永恒的美好 只有修炼出宠辱不惊 顺其自然的豁达心境 才能在人生的无常中 活出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在千古奇文寒窑赋里有这样一段话 满腹文章 白发不中 才疏学浅 少年登科 青春美女 却招愚蠢之夫 俊秀郎君 反配粗丑之妇 君子失时 拱手小人之下 种种比喻都在说明同一个道理 不公是人生的常态 不公也就是不公平 或许每个人都有感到不公平的时候 在人类的生存竞争过程中 永远不会存在绝对的公平
所谓造化弄人 也未尝不是一种相对的公平 寒窑赋向我们揭示的第二个人生真相 就是不公平才是人生的常态 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 才能享有更多的公平
寒窑腹中还有一段话说 时遭不遇 只宜安贫守份 心若不欺 必然扬眉吐气 人生难免有低谷 有的人把低谷当做命运的惩罚 而有的人把低谷当做历练的机会 安于贫穷 恪守信仰 低谷的人生才会看到阳光与希望 只要不屈服于生活的磨难 只要自己的努力 问心无愧 必然有扬眉吐气 东山再起的时候 这就是寒窑赋蕴含的第三个真理 安贫守道 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底线
鬼谷子说话术
说话是一种能力 说话是一种艺术 说话到底有多么重要呢 可以这么说吧 说话的重要性 大到可以影响历史的走向 小到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在历史上 有两个说话非常厉害的人 谁呢 战国时期的苏秦和张仪 他们凭着自己的一张嘴 游走于各国 对战国时期的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合纵联横
可见说话之道的威力是相当大的 那么苏秦和张仪 为什么会有这么厉害的口才呢 就因为他们有一个特别高明的老师 鬼谷子 所以我们今天就和大家来聊一聊 鬼谷子的说话术 相信大家都只是普通人 像鬼谷子教苏秦张仪的那些可以 影响世界大局的说话之道 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用处 所以鬼谷子的说话术 我们只需要学一学那些 可以对自己的日常交际 有所帮助的技巧 就差不多了
其实在生活中 很多人都不善言谈 不管是面对朋友 还是亲人又或者是领导 总会有一种 明明很想打破沉默说点什么 却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话题 所以很多人在需要说话交流的时候 就会习惯性的逢人就说三种话 来打破这种沉默的尴尬 但是往往这种强迫自己对话的行为 反而会被对方认为 自己是个低情商的人
那我们来看一下 低情商的人 通常都会说些什么样的话呢
很多人相信一句话 叫做伸手不打笑脸人 所以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 总是一脸讨好别人的笑意 然后说话的时候 也会带着一种谦卑的味道 特别是在面对有更高身份地位的人 这种表现就会更加明显 当然从好的一面来说 这种谦卑的态度至少不会让人讨厌 但是如果在任何场合 面对任何人 都用这样的说话方式来面对别人 那就很有可能会被对方看不起
鬼谷子说 与贵者言 依于势 与富者言 依于利
这句话就是教我们在面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的时候 该怎样说话 贵者 就是那些有地位有权势的人自带气场 所以一般人在这个气势上 就感到一种压力 说起话来更加唯唯诺诺没有底气 所以鬼谷子说 这个时候你就要学会借势 既然能和这样的身份的人说上话 那说明你自己也并不差 一定要有信心和胆量 这叫借自己的势 当然你一定也还有自己的资源 和同样有气势的朋友 也要懂得借别人的势 这时候说话呢就要记住四个字 不卑不亢 那么这样呢 你和对方才是站在同等的位置上对话 这样才能够赢得对方的尊重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就刚好反了过来 和你说话的对象 是地位比自己更低一些的人 这个时候 很多人又会张嘴就说一些装腔作势 傲慢自得的话 谦卑两个字这个时候被抛诸脑后
鬼谷子说 与贱者言 依与谦 凡是这个时候 咱们更应该满面笑意 客客气气的和对方说话 因为不管是谁 都有他的尊严 如果你面对强者的时候说话唯唯诺诺 却在弱者面前虚张声势 不但强者瞧不起你 就连弱者也不会给你尊重 这一点其实是很多人的毛病
除开在社交场合要注意这些说话的方式之外呢 当然在工作当中 也更加需要说话的技巧 有些人在和领导沟通工作的时候 说话不但会犯过分谦卑的毛病 还有一个常见的说话坏习惯 就是没话找话 说一些啰里巴嗦的话 明明三五两句就可以汇报沟通完的事情 非得东拉长 西拉短的套近乎 所以鬼谷子说 与辩者言 依于要 说正事的时候就要能抓住谈话的重点 简单扼要 一语中的 这个时候领导就是那个辩者 他很能分辨主次和轻重 虽然他也能言善辩 但他绝不会和你啰嗦 而且很快就会认为这种啰嗦的员工 要么能力不行 要么情商太低 所以什么样的场合面对什么样的人 都应该用对说话的方式和技巧 当然上面这几种说话的技巧 只不过是鬼谷子说话术的皮毛而已
為何無法做決定 如何做决定
是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麽辦 也許根本就不想做選擇。
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
1、在生長環境裡,從來都是父母來幫孩子決定。
這種類型的家庭鼓勵孩子依賴,不願支持孩子獨立。
所以孩子長大後,對於生活中的任何問題,沒有能力來決定,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意味著什麽?
比如,一個家庭能否容忍孩子的拒絕?
在有的家庭中,孩子需要聽父母的話(很大可能是父母潛意識)。
當孩子有不同意見時,父母想辦法讓孩子扭轉過來聽自己的。
時間久了,孩子就習慣了沒有自己意見,凡事聽大人的即可。
等到需要孩子做決定的時候,孩子頓時懵了,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做選擇,並且選擇之後怎麽辦?
因為這意味著反抗父母的意見,自己還能安全嗎?
從依戀關係角度講,每一個自己的決定都意味著一個孩子的獨立,和母親的分離。
但當一個人的依戀關係沒有發展到獨立的程度並信任外部關係時,做出決定確實是一個困難。
2、做出決定,意味著自己要承擔責任。
每一個決定都意味著堅持什麽並放棄什麽,比如選擇什麽工作適合自己?
是否結婚?
在親密關係發生問題時願意承擔責任,甚至離開關係決定離婚。
所以害怕決定後的後悔,選擇有時意味著打破平衡,很多人不做決定,寧可在痛苦裡掙紮,因為這樣就避免了關係中的孤獨感與自己成為承擔責任的發起方。
3、也許永遠糾結也是一種和他人的連接方式。
等著別人做決定,總好過自己決定再後悔。
所以,當個孩子是個習慣安全的位置。
4、如果決定,就意味著面對“我不夠好”的現實。
在我們迴避選擇時,也迴避著那個結果可能並非完美的結果。
每個結果都有利有弊,選擇錯了,就需要自己來面對,這是一個感覺。
就像很多人說得“我想都不敢想”,所以那個不敢想的就是令人最害怕的結果吧。
當然,我覺得這個方式最好的一個結果就是:
“我的問題可以怨到另一個人身上!”
這個世界上最解氣的事情,就是站在一個道德制高點上指責他人。
因為你如此委屈,他人這麽對不起你。
所以當你不做決定,把決定權給他人時,你就擁有了一個權利,只要不滿意,你就可以“批評他”!
誰讓他“幫你選擇了呢?”
但,事情總是有著公平的屬性,當你不願選擇時,你的糾結與難受就會占據了內心很大的空間。
選擇與結果成了天平的兩端,往那邊走都會痛苦。
從精神分析視角看,這並非一個人從意識上不願決定,而實在是內心無意識中無法從一個循環模式中解脫出來。
這個痛苦的下面掩藏著一個孤獨的小孩兒,他無依無靠,無法判斷安全感的存在,唯有跳來跳去地尋找安身之地。
如何從這個陷阱中跳出來呢?
每一個看上去難以做出決定的人,都有他內在的痛苦與掙紮,也許有著一個感受,就是“捨不得”,“放不下”。
可能每個選擇都意味著一個喪失,在內心裡沒有感到足夠富足的時候,也許內心真的害怕那個“選擇”。
也許只有一個人內心在關係中體驗到足夠安全,並有足夠資源感受到自己價值時,才有能力選擇擁有,並隨之放棄。
家有餘糧,其心不慌。
如何做决定
我們每天都要做決定;
不管有意無意,我們所說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一種決策結果。
每一項選擇,不論大小,都沒有做出正確決定的簡單方法。
最佳的處理方式,就是從儘可能多的角度考慮,然後選擇一種合理和諧的做法。
步驟
在開始做決定之前深呼吸。
這有助於使頭腦清醒,你就能冷靜地想出解決方法,而不是對於結果惴惴不安
列出所有的選擇。
在第一樣看起來也許僅有一種做法,但通常不會這樣。
即便你的情況看起來很有限,儘量列一個備選單。
這時要克制住評估結果的衝動;
開動腦筋,把每一個想到的辦法都寫下來,不管它看起來有多麼瘋狂。
隨後你可以把它從清單上劃掉,但是那些瘋狂的想法可能會帶來一些有創意的解決方法,否則你是想不出這些辦法的。
然後向他人徵求建議。
問題要簡明,詢問他們如果在你的處境中會怎麼做。
有時陌生人能給出最有創意的想法,因為他們不會被你的假想或偏見所左右。
權衡可能的結果。
-針對每一項選擇都列出可能產生的結果,標註其「好」或「壞」。
一種辦法是在好結果後面寫個加號(+),在壞結果後面寫個減號(-);
特別好或特別壞的結果可以寫上兩個加號或減號。
有人覺得畫一個樹狀圖很有用,可以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每一種可能性。
針對每一種情況,考慮一下可能有的好結果是不是值得讓你承受可能出現的壞結果的風險。
如果對於你來說可能出現的壞結果是完全無法接受的,就是說如果出現這樣的結果你可能永遠不會原諒自己,那麼也許你不應該做這樣的決定。
-標註每種結果的可能性。
給每種結果標註一個百分比(比如,這件事發生的機率是80%,那件事發生的機率是20%)。
確保你的估算是基於經驗或觀察之上;
否則,你的擔憂或者興奮會影響你對機率的判斷。
-思考哪項選擇會遇到最多的阻礙以及原因。
在不同的情況下,執行一項決定時的巨大困難有時會超過決策結果帶來的好處。
在其他情況下,正是阻力最大的決定才會產生最大的影響力。
利用你的直覺。
你必須對一項決定感到安心。
在你的單子或樹狀圖上,在你的直覺支持的決定項旁做標記。
有幾種方法可以用來找出那些決定項:
-想像理想狀態下的自己。
如果你已經成為了自己努力成為的那種人,你會怎麼做?
如果這一點很難把握,那麼想想你心中的榜樣和英雄,就是那些激勵你的人。
他們在你的處境中時會怎麼做呢?
為什麼呢?
-通過冥想或祈禱讓自己集中注意力。
把一切的分析從你的頭腦中排除,相信你思維以外的一些事物的引導,不管是神靈、宇宙還是你的第六感。
現在覺得哪種決定是對的呢?
-想像每一種結果的細節。
當你在想像每一項決定的結果時,集中你所有的判斷力。
舉例來說,如果你正在決定是否參觀某個地方,想像你就在那個地方,想像景色、氣味、聲音和所有的細節。
也許你會覺得自己想去,或者不想去,更甚於你最初的設想。
要確保想像每一個結果的細節,不只是最好的結果或者最差的結果。
-迅速前進到下一步。
假設你已經做出了決定;
哪個決定最讓你自豪呢?
哪個決定讓你覺得自己變得更好或者似乎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如果你正處於彌留之際,回顧你的一生,你最可能因哪個決定感到後悔呢?
做出選擇。
當然,這是最困難的一個步驟,但是希望在你的清單上能有一項決定在邏輯和直覺上都能通過。
這項決定的加號應該比減號多,並且它應該得到你的直覺的同意。
如果事情不能很好地協調,向你所信任的人尋求建議。
這是一種很好的最終決定方式。
-不論做出什麼樣的決定,準備好對每一個結果負責。
如果問題不能解決,作出了一項有意識的決定總好過粗心大意。
至少你可以說你已經盡力了。
-如果可能的話,為任何可能產生的壞結果制定一份後援計劃。
超前思考。
最好的決策者不是那些從不犯錯誤的人;
而是那些期待最好的結果卻做最壞的打算的人。
全心全意高高興興地實行你的決定。
一旦你做了一項決定,要完整地實施。
到這一步,不要再因為考慮那些你沒有選擇的其他替代辦法而迷惑。
評估你的決定。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
如果事後你不評估自己的決定,你不會從中學到一點東西。
問問自己結果是不是自己所期待的。
你還會這樣做嗎?
你知道了哪些自己以前不知道的東西?
你如何將這些經驗教訓轉化成建議?
通過從每項自己所做的決定中得到領悟和智慧,你能夠確保每一項選擇至少有一個積極的結果。
小提示
-不要過度考慮。
如果你考慮太多,你會措施最明顯的那一個。
-沒有一種情況是完美的。
一旦你做出了一項決定,儘可能全心全意地實行,不後悔,也不去擔心那些你沒有選擇的替代方法。
-記住,你可能沒有足夠的信息來做出一項明智的決定。
如果在做「排除法」時有困難,那就做更多地調查研究。
也要意識到那些你需要的信息也許不能為你所用。
在重新考慮所有信息之後,你才可以做決定。
-在決策過程中不要迷失方向。
如果你必須很快決定或者這項決定相對不太重要,給你自己設定一個時間限制。
「由分析導致的失能」是 存在的。
如果你正在決定這周末租哪部電影,不要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寫下電影的名字。
-思考一下這種情況,如果你已經對一個決定考慮很久,所有的選擇項都差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選擇項可能都有極大的優勢和極大的劣勢。
如果其中的一個選擇項比其他的都要好得多,你可能就已經做出決定了。
-在做出決定之後,新的重要信息可能會顯露,提供別的選擇項或者建議你全面更改之前做的決定。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不要害怕再把決策過程走一遍。
-如果你在做決定的時候徵求一對情侶的意見,你最後總是能把他們分開。
-對於做決定之前的漫長等待不要太心煩意亂。
研究發現,可以說,我們討厭把門關著,導致了不良決策。
警告
=記住,有時猶豫不決會成為一項不作為的決定,這會是最糟糕的決定。
-有些人表面上看來是為了你好,但總認為他們知道什麼對你有利,而你自己不知道。
遠離這種人。
他們的建議可能是對的,但是如果他們拒絕考慮你的感受和擔憂,他們也可能錯得一塌糊塗。
也遠離那些摧毀你的信念的人。
-別忘了從自己的經驗里學到一些東西。
通過做出重要的決定,你將學會直面結果而不後悔。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做,否則晚年追悔莫及
年轻的时候 我们常常把人简单的分为好人和坏人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 慢慢我们就会发现 原来世界并不能够像这样简单的分成好和坏 对和错 或者黑和白 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好人 也不存在绝对的坏人 所谓的好人 是因为他知道哪些事可以做 哪些事不可以做 而所谓的坏人 一定是做了不能做 不该做的事情
我们所处的世界 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规则不停的运转 好与坏 对与错 成与败 往往都取决于你有没有顺应世界的规律和法则 所以有的人与其说 我一定要做个好人 不要做坏人 倒不如让自己搞清楚哪些事情能做 哪些事情不能做 当你能够顺应世界运转的规则 遵守社会的各种法则 那你就一定是个合格的人 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好人 我这样说 是不是让这个世界有点冰冷的感觉 好像人都是要机械的遵守一些规则 但是有的时候 世界的本质就是这样 而且有很多人根本分不清好坏对错 所以 如果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正确的规则 实际上也等于是让世界有更多的好人
星云法师曾经说 人生有三件事情不能做 哪三件事呢 不伤人 不骗人 以及不负人 也就是不辜负别人 你看星云法师在弘法的过程中 也经常会尽可能直白的传授一些正确的规则给世人 因为有时候你讲很多的道理 人不一定能听懂 但是你给一个具体的方法或者规则 反而能让人可以马上明明白白的去做 其实法师说不能做的三件事 就是很明确的告诉我们哪些事不能做
第一不伤人 也就是不要伤害别人 道理很简单 因为伤害永远是相互的 当你伤害别人的时候 同时也在伤害自己 只是你一时半会 可能察觉不到这种伤害 另外还有一点是我们经常忽略的 那就是你能伤害的人 往往是你身边最亲近的人 所以星云法师说做人第一要不伤人 不管是身边的人 还是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人 你都应该要善待他们 因为善待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
第二件不能做的事 不要欺骗别人 也就是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有人说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谎言 不骗人的人根本就不存在 是的 扪心自问 我们都有过欺骗别人的经历 但是谎言也有两种 一种是善意的谎言 一种是恶意的谎言 百分之百不骗人 可能谁也做不到 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对亲人坦诚 对朋友真诚 在信用体系越来越完善的当今世界 言必信 行必果 才能够做一个真正有信用的人
不能做的第三件事 不负人 不要辜负对自己寄予厚望的人 人活着的动力 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自强进取的精神 还有亲人和朋友的支持 不管是实际的帮助还是精神上的支持 都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力量 别人的期望 同时也是我们的责任 而且这份责任沉甸甸的 包含着真真切切的情感 所以辜负一个人比伤害一个人更伤人 对得起别人的支持和期望 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有人说现在这个社会世风日下 道德沦丧 你不伤人 别人伤你 你不骗人 别人骗你 你不负人 人家负你 那要怎么办 我觉得吧 世道人心从来都有黑暗的一面 但不能够因为有人选择做坏人 我们就放弃做一个好人 更何况这世界还有很多阳光和美好 向善而生 终遇美好
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
老子的道德经 通篇下来大概只有五千来子 但是这短短的五千来字 却被誉为是万经之王 几千年以来 这五千字被无数人翻来覆去的钻研 试图破解其中的奥秘 但是直到今天 这五千字的道德经 却仍然如同一个无底的深渊 等着我们去探索其中的无尽智慧
读过道德经的人都知道 道家思想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字 那这个字呢就是无字 无在道德经里边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比如无为 无名 无欲等等 特别是无为而治的思想 让很多人肤浅的就觉得 道德经的观点比较消极 而且读来读去 总感觉不知道他讲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所以大家宁可去看曾国藩 胡雪岩这类实用主义的成功学 也不太愿意读道德经 特别像是年轻一点的 大家都想要年轻有为 一看到无为两个字就开始皱眉头
那么道德经到底讲了些什么呢 我读道德经其实也已经有很多很多遍 最后有一次 当我读到最后一章的 最后一句话的时候 突然发现 原来老子 早就已经给道德经做了一个类似于中心思想的归纳
道德经的最后一句讲了什么呢 只有八个字 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 那么从道德经最后的这八个字 就可以看出 老子的思想其实还是要为的 所谓的无为只是一种策略 为而不争本身也是为的一种原则 所以老子所说的无为和不争 都是为了这个为而服务的 他所主张的退守 柔弱 也是为了让人更好的去有所作为 当然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 为而不争也是一种无为 不争并不是不要 而是不强求 不争输赢 不争功名 这是一种强者才有的洒脱 他并不是与世无争 而是他已经有了不需要争的实力 达到了不屑于争的精神高度 说到这里 我想起孙子兵法当中的一句话 善战者无智名 无勇功 真正会打仗的人没有什么名气 曹操对这句话的解释是 敌兵形未成 胜之无赫赫之功也 什么意思呢 仗还没开始打 他就已经取得了胜利 赢得轻轻松松 既没有什么奇谋巧智的运用 也没有轰轰烈烈的重大战役 留在史书上
这就和扁鹊三兄弟一样 扁鹊说医术最好的其实是他的大哥 因为他在别人还没有发病之前 就已经把病根给解除了 所以大家都不知道 善战者无名也是一样 因为他没有打过可歌可泣的硬仗 他也不在乎要去争那个功利 这其实就是为而不争的体现 因为他已经有了绝对的实力 虽然没有功名 但是他却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就像是李白诗中所写的那样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
真正的人生赢家 就是读懂了为而不争的人 人生一定要有所为 这个为就是不断的提升自我 让自己变得强大 变得优秀
不争是一种智慧 是一种让自己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人生智慧 只有真正读懂了道德经的最后一句 我们才算是 勉强摸到了道德经的那扇智慧之门
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方法其实很简单的 我们从上小学开始 就在学习这种方法 但是可惜的是 大多数人不以为然 也不解其意 中小学的光阴就这么虚度过去了
有思想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他们的语文都非常好 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非常强 而这种能力 是我们从小学语文 就已经开始训练了 小学三年级开始 我们的语文课文里边 收入文章的深度就提升了 我们有了两个任务 一个是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另一个就是归纳中心思想 这两个任务其实就是为了 锻炼我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 如果说我们按部就班的 把这两个任务做好了 语文里边最难的写作呀 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写一篇超越同龄人的文章 一点难度都没有 高考的作文满分是60分吧 如果说你拿不到50分 那就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这两个任务没有完成好 而这个影响 会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终结
除非我们现在开始改变 所以说呀 人生中的一些重大的改变和收获 都不是偶然的 今天的成果 绝不可能是你昨天的努力 而是你十年前 20年前甚至30年前的努力汇聚出来的 就像我们中小学的时候 老师要求我们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归纳中心思想 烦都要烦死了 现在回头看 其实那才是我们成功的起点 我相信直到现在 不光是学生 还有很多成年人 都不知道总结个主要内容 归纳个中心思想 这有什么用呢 这其实很重要 是方法论 是指导我们一生的方法 我们在生活中 会遇到各种想不到的麻烦事 很多人都捋不清头绪 先干什么 后干什么 哪是主要的 哪是次要的 最关键的突破点在哪 不知道
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就是锻炼我们的这种能力 一篇文章洋洋洒洒好几千字 哎呀看的头疼 有一个人过来了 这篇文章讲了这么一个事 十句八句话呀就给你解释明白了 这就叫总结主要内容 这个人能看一遍文章 迅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点 那他在生活中 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定很不错 至少他比一般人强吧 因为他能从一堆纷繁复杂的线索里边 迅速的去理清头绪 当别人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时候 他就已经知道该干什么了 这种能力从哪来的呢 总结主要内容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在锻炼这种能力了
归纳中心思想 这个更重要 总结主要内容 就是要搞清楚 文章的作者说的是什么事 归纳中心思想则是要搞清楚 作者到底想说什么 文为心声 作者表面上说一个事 其实他的目的也许并不是为了说这个事 而是想借助这个事 表达其他的更深层次的想法 作者到底想说什么 你要从字里行间里边 把它看出来
更深一层 归纳出中心思想之后 你就能和作者产生共鸣了 甚至能和作者合为一体 仿佛自己就是作者一样 自己就是作者本人 在当时当地体会着和作者一样的心境 你替他活了一回 这种能力更不得了
有些人深不可测 你在他面前感觉到自己就没有秘密 好像他能够看穿人心 而这种人归纳中心思想的能力 一定是极强的 我来举个例子 大家就会理解的更深刻 中学语文里边有篇课文 鲁迅先生的秋叶 开头的一句是 在我的后院 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 一株是枣树 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句话人们讨论了几十年呐 按我们现在的行文风格来看 这就是个病句 你直接说墙外有两株枣树就好了嘛 干嘛还要分开说呢 但是鲁迅先生这样写 肯定是有所指 这倒是没有争议的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来印证一下 我的两个钱包都是空的 换成鲁迅先生的写法就是 我有两个钱包 一个是空的 另一个 也是空的 这两种写法的意境有什么不一样呢 我的两个钱包都是空的 给人的感觉就是穷 我有两个钱包 一个是空的 另一个也是空的 你换个写法之后 是不是感觉更穷 出一种境界出来了 你真他妈穷 我两只眼睛 一只眼睛里面是你 另一只眼睛里也是你 哎 女朋友一听这话 哎呀 妈呀要死 鲁迅先生这样写 也是为了突出一种心境 那就是孤单 虽然有两株枣树 但是依旧孤单 这种孤单是鲁迅先生在茫茫黑夜中 找不到共鸣的一种孤单 孤单到了一种悲凉的境地 这种凉薄到绝境的孤单 又反衬出来了斗争的决心和悲壮 而最直最长的几枝 却已默默的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一下就出来了 当你真正读懂了秋叶的时候 你就会觉得此时此刻自己 就是鲁迅先生 会感受到当时鲁迅先生所处的 麻木凄凉的世界 会感受到鲁迅先生哀其不幸 怒其不忠和坚决斗争的内心世界 这就是归纳中心思想 他能使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 能让你从字里行间里面 看到作者的内心深处 当你有了这种能力之后 你身边大多数人对你来说 他们就是透明人 不管他如何洋洋洒洒说一大堆 你都知道他究竟想要说什么 想要干什么 这个世界上 思想深度能和鲁迅先生相比的 没有几个 你都能和鲁迅先生共鸣了 更何况其他的普通人呢 这就是读书的好处 也是读书的方法 不仅要看懂字面上的故事 更要深入到作者的内心深处 明白作者到底要说什么 你要去体会他的心境 当我们有了这种能力之后呢 我们自然就成为了有思想 有内涵和有故事的人了 生活点滴鸡毛蒜皮 从我们的嘴里说出来 对别人而言 那就是津津有味的故事
可能有人要反对 照你这么说 教我们语文的老师 岂不是个个都是圣贤了 一般来说 优秀的语文老师呢 都是有思想的人 但也不是个个都是圣贤级别的 还有一道关槛 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跨过去的 南宋诗人陆游说过 纸上得来终觉浅 觉知此事要躬行 现在我们也经常说理论要联系实践 我们从读书之中获取到的能力 一定要在生活中多加实践和印证 主动的去运用这种能力一方面加强 另一方面是纠错 这个过程是必须的 也是漫长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 觉知此事要躬行 上面还有一句话呢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史成 所以我们读书 要有一个信仰 就把它要把它当做一种修行 万不可急功近利 不是说我看了这期节目 我觉得很有道理 那我就大量看书 大量思考 以求速成 我巴不得明天就具备看透人心的本领 那这就本末倒置了 读书是种修行 最终你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深度的人 那只不过是在修行的过程当中 自然而然 取得的结果而已 一定要记住 是先有修行 顺其自然得到结果 而不是为了结果我才去修行 那是本末倒置 不会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我们刚才说过的 今天的成果 绝不可能是因为你昨天的努力 而是你十年前 20年前甚至三十年前的努力 汇聚而来的 少壮功夫老史成 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我这样说 可不是为了吓唬大家 千万不要有什么失望的想法 哎呀 这么难要几十年呐我还是不学了吧 古人还有一句话 朝闻道 夕死可矣 追求学问 提高自己 什么时间都不算晚 早上我才明白了大道理 即使说晚上就要离开这个世界 我也会觉得自己没白活
我说句不该说的话 大多数人来这世上一遭 其实都白活了 只不过是把一天重复了1万次 2万次甚至3万次而已 我们在追求大道的这条路上 不一定就会取得大成 但是走在这条路上 每一天自己的内心都是丰富多彩的 今天和昨天不一样 明天也注定会和今天不一样 至于说最后能不能取得大成呢 能成最好 不能成那我就享受过程 这也是极好的
今天的这期节目 有心者我相信您不会只看一遍 无心者早就划走了 不可能看到这里 这期节目是发自内心的感触 不是为了推荐什么书 我只说方法 您觉得什么书适合你 你就去读就好了 开卷有益 但是不要草草翻一遍就了事了 既然拿起来一本书 那就把它读透 你读透了一本书 写下自己的感悟 再去读下一本 其实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从我的经历来说 三年时间 您应该就会感觉到 自己内心和思想的变化 我希望三年以后 还会有一些朋友回过头来 再看我今天做的这期关于读书的节目 到那时您的感悟 一定和今天不同
一生很短,永远经不起等待
h2>
不要去等明天,不要去相信永远,你所能做的,就是眼前。
没有人会等你,在这风雨飘摇的人生路上。
你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更快、更强。
所谓的永远,只是自卑的借口,强者不会选择等待。
因为永远究竟是多远,谁也算不准。
总是期待着我们会再相见,说着铿锵有力的誓言,殊不知,谁也抵不过时间。
永远不要与时间打赌,我们赌不起。
再久的永远也是有限的,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什么永恒。
天际流云瞬息变,地上沧海成桑田,从牙牙学语到苍苍暮年似乎只是一瞬间的事。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人生之旅,恍然飘过,都还没来得及体会四季阳光的温变幻,便夕阳一抹,走入了长长的黑夜之中……
没有机会回味,更没机会后悔,人生毕竟只是一张单程车票,任何叹息愧疚都无法使岁月的车轮逆转。
所以,一切事都赶快做,别去等,有这样一句话:
除了死,什么都不宜迟。
真的没有永远。
生活中,明明有很多事,我们是有机会做的,却一天一天推迟,等终于想做的时候,却发现机会错过了;
生活中,明明有很多话我们是有机会说的,却总想着以后再说,要说的时候,发现已经没必要说了;
生活中,明明有很多爱,我们是有机会把握的,却总是不在意,想爱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什么是永远?
所谓的永远就是今天,就是我们所度过的每一个小时,每一秒钟。
永远其实并不远,它其实只是一个瞬间,一个眨眼的瞬间,落叶离开树的瞬间,猎豹驰过草原的瞬间……
好好珍惜眼前吧,与其说着永远不忘记,不如时常联系,也许你的一声小小的问候,就会让对方刻骨铭心。
不要去等永远,你所做的一切,就是永远,那一个个瞬间,就是永远。
珍惜每一份拥有,拥抱每一份阳光,在你还有力气张开双臂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也许,下一秒过后,你便再也没有机会了,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吧。
不要等到末日,才发觉,该说的话还没有说,该做的事还没有做,该见的人还没有见,该牵的手还没有牵……
稱讚別人
不管在什麼形式的人際關係中,多對他人表達些肯定與讚美準是沒錯的
「讚美」、「誇獎」、「鼓勵」在華人社會中本來就是不太習慣和自在的事情,即使家人之間也比較少讚美對方,尤其是長大成人後、和對方變得很熟後更少誇獎彼此,好像一定要用「虧的」才能顯現出我們的感情很好,或是代表關心對方的表現。
用嫌棄當起手式的話語….
「你是不是變胖了啊?」
「你穿這件衣服看起來好黑喔!」
「你要多運動喔」
「你眉毛是不是畫太粗?」
「你怎麼長那麼多痘痘啊?」
是不是感覺很熟悉?
畢竟我們從小就是在這種「互相漏氣求進步」的環境中養成超強大的心臟,但難道自己會不知道自己變胖、長痘痘嗎?
需要你再一次來告訴我嗎?
尤其當男生評價女生服裝或妝容時,女生通常會覺得到底跟你有什麼關係… 我們都知道對方也許是關心,然而「關心」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方式呢?
想誇獎但詞窮…
「你好可愛」
「妳好漂亮」
「你好棒喔!」
「帥哥喔~」
「你今天有化妝喔」
另一種是想要誇獎對方,卻不知道要講些什麼,常常發生在交往很久的情侶、夫妻,或是剛認識的對象,理智上認為自己該講些什麼,卻覺得彆扭,一說出口就覺得自己的話太膚淺或是好尷尬。
讚美對方 練習講入心坎裡
讚美對方並不是隨便說個好話就能讓對方開心,而是要誠懇、真心、具有觀察力,才能講進對方的心坎裡,除了真正讓對方有眼睛一亮的喜悅,自己也會感受到開心,若是對方也因此注意到你的小細節,也能讓你有正面的情緒。
技巧一:真心不虛偽
這是讚美別人的第一要件,你要能真的這麼想,而不只是嘴上說說,例如你心中覺得她今天的衣服不適合她,卻說「我覺得你今天穿這樣好美」,或是更諷刺的對方不屬於苗條身形,你卻說「你的腿好細喔」,這樣不真心的評論是會讓人感受到的,有時候能夠也虛偽的回覆感謝,有時候卻也臉很僵笑不出來。
所以真心的讚美其實需要觀察力,更需要你打從心底「想要」讚美對方,如果做不到或不想要,還不如不要說了呢。
技巧二:加入具體實例
針對具體實例的讚美通常會讓人更能感受到你的真心,因為你是真的看見了對方在某個事件上的用心或擅長,而做出的評論,不只是一種客套式的話語。
例如「你今天好美」可以換成「你今天的妝好精緻,看起來特別美耶!」;
「你好棒」換成「謝謝你今天去倒垃圾,家裡聞起來香好多,你是最棒的老公了!」;
「你好可愛」換成「你笑起來甜甜的好可愛!」
有太多例子可以舉了,有沒有發現少了客套,讚美變得特別走心,也更能讓對方感到真心的喜悅,也會是一種話題的開啟方式。
技巧三:增加程度上的強調
有時候你覺得對方真的很值得一些鼓勵和誇獎,不如在你的讚美中「增加程度」。
例如,「你好美」換成「你全場最美耶!」;
「你好聰明」換成「你可能是我認識的朋友中最聰明的!」;
「你好貼心」換成「你是我近期遇過最貼心的男人了。」
會很肉麻浮誇嗎?
如果你是一個很實事求是的人,那這方法可能不太適合你,因為如果你心裡不這樣感覺,就會講得很彆扭,絕對是要自己心中也這樣想才適合,也不能太常用,不然對方就會認為你一貫講話誇張,聽聽就好。
技巧四:專注在讚美不同之處
不論是外表、內在、工作上的,專注在對方真正付出努力的地方、看得出改變的點,通常會讓這句讚美的話更有效果,假設男友今天忽然去洗碗了,請誇獎他「你今天好貼心,特別去幫我洗碗,讓我可以輕鬆的看電視」,而不是說「你今天是想到喔?平常幹嘛不洗。」
或是老婆今天和你出去吃飯特別化妝,可以跟她說「哇,你今天化這個妝也太美了,我好像重新戀愛一樣」,而不是說「有必要嗎?
不就是去吃個飯。」
當然我們不用一直不斷地給彼此誇獎或正面想法,真誠的建議和實際的關心也是需要的,情人間的互相調侃也是一種情趣,只是通常在華人又或是亞洲人間,通常都是建議和關心多過於讚美,其實心裡很想說出對對方的讚賞,卻又說不出口,或不知道該怎麼說,所以希望用這篇文章更直接的分享給你有哪些練習的方式。
然而若你總是覺得對方沒有什麼值得讚美的地方,通常不會是他一無是處,而是你對他毫無興趣,又或是你只在乎你自己,而看不見其他人的優點和長處。
別把讚美當成有口無心的口頭禪
經常把「好棒」掛在嘴邊,稱讚的話千篇一律。
「太棒了」這句話變成一種無意識的口頭禪,稱讚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1.讚美要在行為後:
酬賞通常是出現在「行為」之後,才能讓老鼠持續行為。
2.描述過程,稱許努力:
當你做了一件自己覺得很不錯的事情,心裡有什麼感覺?
你會希望對方如何稱讚你?
前面談到,當行為被確切描述的時候,我們比較容易感受到對方的稱讚是真誠的,例如:
「我好喜歡你寫的『沒有人應該白白吃苦』這句話喔!」「你昨天把吃一半的蛋糕放進冰箱,好細心喔。」
或是「你今天也把豆芽菜都吃光了耶,真厲害!」比起「我喜歡你的文字」「謝謝你昨天幫我收蛋糕」或「你把菜都吃完了耶,好棒!」更好。
「具體的描述」表示你在乎對方、把對方放在心上,這種連結和被重視的感覺,會讓人感到很溫暖。
3.只有在「完成挑戰」時才稱讚:
為了避免讚美氾濫,請不要在孩子完成一件「普通」的事情之後就直接稱讚他(例如他一如往常地吃早餐,你就說好棒),而是要在他做了一件「自己也覺得了不起」的事情之後稱讚(例如他完成了作業之後才去打電動)。
另外,如果你想要「增強」的對象是孩子,也要注意「過度辨證」(Over justification effect)的現象 。
有時「完成挑戰」本身就可以帶來很大的滿足感,因為它也是孩子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不要再給予獎賞(如玩具、遊戲時間)。
不然孩子會認為「因為媽媽要給我買玩具才做的」,反而影響到孩子的內在動機。
幸福滿滿的「感謝式讚美」
心理學家艾爾戈(Algoe)、蓋博(Gable)與梅塞爾(Maisel)從研究中發現,感恩是浪漫關係的催化劑。
經常表示感謝,能夠讓你對伴侶的付出感恩,而非將對方的幫助和善意視為理所當然,強化彼此的關係。
根據他們的研究,當表達感激的程度每增加一分,伴侶在六個月內分手的機率就減少一半。
越感謝伴侶的那一天,就越覺得兩人的關係美好,以及自己與伴侶之間緊密連結,隔天對於關係的滿意度也較高。
在所有的讚美方式中,「感謝式的讚美」是最安全有效、且副作用最小的。
有句話說:
「不是沒有美的事物,是你沒有發現美的眼睛;
不是沒有發現美的眼睛,而是沒有發現美的心。」
每個人都有值得稱讚的地方,只是你沒有打開欣賞的眼睛。
當你將欣賞對方的美好,化作感恩與讚美的話語,你會發現,彼此的關係如此緊密、幸福。
具體來說,你可以問自己下面幾個問題:
● 他身上有沒有哪些「我看不順眼」的地方,其實剛好也是我需要的?
● 他是不是默默在做一些事情,幫了我的忙?
● 如果我的生活沒有了他,會有哪些改變或不便?
感謝在人生中與你有過交集的人們,曾經為你做過什麼事,帶來什麼感受,會讓對方覺得自己如此重要,你們的互動也更有意義。
適當的讚美,除了要發自內心,也要說出具體的內容予以肯定,這樣一來,你周圍的人都會因此表現得越來越好!
如何赞美他人
人人都愛聽好話。
讚美會給人帶來積極的情緒,因為接受讚美的人會認為他們身上的特質得到了他人的肯定。
讚美是社交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開始一段談話的好方法。
但是,對於有些人來說,說好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他們不確定會不會冒犯到對方。
如果你也有這種擔心的話,就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正確的讚美方式
要真誠。
言不由衷的話幾乎立馬就會被識破,但是如果你是真心誠意地讚美,那麼一般人都會高興地接受。
讚美別人的時候一定要看著對方的眼睛,這樣能夠表達你的誠意。
說話要具體,這樣會讓讚美聽起來更真實。
比如,與其說「你穿這件毛衣真好看」,不如說「這件毛衣的顏色很襯你的眼睛」。
要尊重。
即使是真心讚美,也不可魯莽。
如果你的讚美是基於對方的種族或外表,那麼你就會將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了。
帶有某些限定詞的讚美(如:
「對於一個……來說,你是不錯的」),還是不說為好。
舉個例子,夸一個女性化了妝好看,就相當於是在暗示她不化妝就不好看。
還有些帶有種族歧視意味的讚美也不能說,如「對於一個黑小子來說,你已經很聰明了」。
注意時機。
有些場合中讚美他人是不合適的,所以在開口之前,要先觀察一下自己所處的情景。
比如,你的女同事剛剛做完報告,結果你跑過去誇她長得好看,這就會有種貶低她的工作的意思。
如果你想讚美別人某件事做得不錯,比如做了一頓好飯或是完成了一次出色的報告,你就要立刻當著所有人的面讚美他,讓別人都聽到你對他的讚美,也是一種尊重別人的方式。
不要提及自身。
讚美別人的時候,不要把話題引向自己,這會讓人覺得你很自我中心,好像你讚美別人只是為了方便講自己的事情。
比如,像這樣的話就不太合適「你上周做得太棒了。
換做我就不行了,我在這方面簡直是一團糟。」
知道應該讚美哪些方面
順其自然。
讓讚美別人的念頭順其自然地到來,這是保證你發自內心的最好辦法。
總之,要講大實話!
想讚美別人,直接說就好了,不要提前打算。
注意受對方控制的事物。
讚美別人的時候,要專注於那些受他們自身控制的事物(如性格、成就等等)。
這樣會給別人一種安全感,而不會讓人覺得他們忽視了在別人眼裡看起來重要的東西。
讚美的重點要放在對方身上。
注意你讚美的應該是這個人本身,而不要偏離到物體上去。
比如,「你穿那件毛衣真好看」就要比「我喜歡你的毛衣」來得中聽,如果你還想說的動聽一點,就可以說「那件毛衣穿你身上真好看」。
注意讚美別人在乎的東西。
如果你想找點什麼讚美別人,就可以想想他們在乎什麼。
回顧一下你們之間的交流,想想對方都講過些什麼,今後交流的時候也可以留心這一點。
比如,如果你的女朋友看著另一個女孩的衣服失落地說,要是她也能這麼穿就好了,那麼你就要說你很喜歡她現在的打扮,而且都沒有注意到另一個女孩。
注意對方正在爭取做的事情。
還有一種讚美的方式就是專注於對方的精力所在。
如果對方正好在減肥,就可以讚美他的努力及決心(但是不要說減肥本身的好處);
如果對方努力完成了一次報告,就可以告訴對方他完成得不錯。
對特殊對象的讚美
讚美陌生人。
對陌生人不可太隨意地讚美,如讚美與其性別有關的特徵。
讚美他們覺得自豪的東西,比如漂亮的外套、保養很好的車或一件手工飾品。
讚美他們的行為,或是看到他們做過的事情,比如如果你看到對方對一個收銀員很客氣,你就可以讚美一下,這樣能突然拉近兩人的距離。
比如,你可以這樣說「我很欣賞你剛剛對那個人的態度,在剛才那種情況下保持耐心不容易,我覺得你處理得很棒。」
讚美你暗戀的人。
讚美暗戀的人的時候,心裡不要想著能得到什麼回報,對方不會因為一兩句讚美的話就欠你一個人情,甚至不會覺得說出那句讚美的話是你的功勞。
要用行動對對方好。
在感情上,說漂亮話總不及用實際行動來示好。
有時候,讚美別人很有魅力就是句非常中聽的話,尤其是雙方已經開始約會的時候。
比如,你可以說「我喜歡看你笑,你笑的時候屋子裡都亮了」。
讚美同事。讚美要得當。
不得當的讚美會在工作中引起各種各樣的尷尬。
你可以在心裡用外婆做試驗,如果這句話你可以對外婆說,那麼對同事說也無妨。
讚美對方的工作。
這種讚美往往不會尷尬。
向上司讚美你的同事,或者當著上司的面讚美。
這樣不僅能表達誠意,還能向上司說明你覺得這個人能勝任更高的職位。
比如,你可以說「嘿,班克斯先生,你知道上周莎莉是怎樣處理客戶的嗎?
你看到的話肯定會很驕傲,這真是我見過的最周到的客戶服務了」。
小提示
要真誠,人心是看得透的!
警告
不要冒犯別人。
嘴甜
市場裡有很多「嘴甜」的人們,諸如「帥哥」、「美女」、「水姑娘」、「你這樣穿足水!」等疊聲叫喚,總是讓逛市場的婆婆媽媽們心花怒放。
市場裡的攤販,真不愧是世界上最好的銷售人員了!有句話說,女人喜歡甜言蜜語的男人,其實只說對了一半。
事實上,女人是喜歡「甜言蜜語的每一個人」!而不論是男人女人,真的很少人不喜歡聽讚美的話,因此無論是在商場上或人際關係中,若能擁有懂得讚美人的一張嘴,不僅容易與陌生人建立關係,還能使別人更愉快,進而促成進一步的深入認識,甚至合作。
對於不善於讚美別人的情況,可以分成3種:
情況一:看不到別人的優點
情況二:不知道怎樣的讚美才合宜
情況三:容易害羞,讚在心裡口難開
以下,就分別針對這3種情況,來一一找出解決的方式:
情況一:看不到別人的優點
解法一:從3秒內找缺點->3秒內找優點
你是否曾想過,自己是第一眼就能看出別人缺點的人,還是第一眼就能找到對方優點的人?不妨開始有意識地觀察自己,看是屬於哪一種。
如果是第一眼就看到對方缺點的人,多半是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快速「糾錯」的訓練,而這並不是不好,而是代表你擁有「精於找出特殊點」的珍貴特質。
只需要刻意地轉變注意力焦點,從注意對方缺點,轉化為3秒內就能找出對方的優點,就能漸漸調整成「能第一眼看見優點」的體質了。
情況二:不知道怎樣的讚美才合宜
解法二:誇讚對方真實的外在或內在,自然、不誇張
讚美別人,最怕被認為太誇張、不真實,甚至被誤會在拍馬屁。
像是讚美一個身材福態的人「你好瘦」,就未免太油嘴滑舌了。
通常會說出與事實相差太遠的讚美,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讚美起,只好套用千篇一律的詞彙(例如「你好瘦」)來稱讚對方,殊不知如果對方的特質剛好與讚美相反,那可就自討沒趣了。
其實,如果從「外在」和「內在」這兩種方向出發,選擇自然不誇張的讚美,是很容易的。
例如外在,從頭到腳都可以稱讚,例如「髮型很有特色」、「眼睛會說話」、「鼻子是財庫」、「笑容很親切」...;或是稱讚對方的內在特質,例如「很有學問」、「很溫暖善解人意」、「很有正義感」、「親切好相處」、「認真負責」、「很有成就」...等。
另外提醒你,對初次見面的對象,不用急著讚美。
不妨耐心觀察,待更了解對方之後,大概就能猜出對方可能喜歡被用什麼方式讚美,如此,就能一舉誇進對方的心坎裡了。
情況三:容易害羞,讚在心裡口難開
解法三:從讚美身邊的事物開始
如果過去很少讚美別人或接受讚美的經驗,一開始就要讚美他人(特別是讚美異性),對很多人來說是非常令人緊張的事。
建議你,如果對於讚美「人」沒信心,可以先從「事」、「物」開始練習,像是:
讚美事
「這個專案規劃得很完善、很仔細。」
「你的這個建議很好。」
「那麼年輕就當經理了,真了不起。」
讚美物
「這道菜味道很好,口感很豐富!」
「這件衣服設計很別緻,顏色也很漂亮。」
「這個禮物正好是我需要的,謝謝你!」
有一位天性害羞、不知如何讚美人的學員,在運用這個方法之後跟我分享:他決定從事物開始讓自己漸漸習慣「開口讚美」,直到有一天聽到別人回饋「謝謝你給我的讚美!」時,才猛然發現,原來自己已經在不知不覺當中,克服了讚美別人的緊張不安!嘴甜,是可以練習的。
透過以上3個方式,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還沒辦法順利讚美別人的原因,和適合的練習方向。
只要願意開始練習,很快就能看到成效,祝福你,讓讚美成為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事業成就的催化劑!
鬼谷子的处事法则
很多对鬼谷子感兴趣的人 一般都知道鬼谷子的七十二术里面 有七十二条鬼谷子所总结的谋略和计策 但其实里面还隐藏有三条鬼谷子的处事法则 这三条法则非常重要 而且所有鬼谷子的门徒都会遵循 并且运用这三条法则
第一条和纵连横有关 在鬼谷子七十二术里面叫做散纵连横 他是合纵连横的反向操作 合纵连横实际上讲的是整合资源 建立联盟 而散纵连横不但讲究外部资源的整合 同时还要破坏对手的联盟 从而实现自己实力的最大化提升
实际上我们不管是做一件事情 或者经营一个项目 都必须要借助于各种合作 那么鬼谷子的散纵连横 讲的就是这个合作的本质 要么是尽可能的联合更多的资源 要么就是拆散竞争对手的联盟 又或者说在建立合作的同时 削弱对手的合作资源 但他的核心根本还是基于合作精神 而不是单打独斗
第二个处事法则是鬼谷子七十二术里面的第四十二计 推己及人 原文是無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 什么意思呢 不要把别人反感的 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强加于人 这里说的是怎样做人 因为你做事情就是要与人合作 与人合作就一定会有利害关系 有时候为了达成合作 有的人就会用强迫的手段 逼迫对方和自己合作 其实这种合作是最危险的 那这一点和论语当中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一样的 合作一定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 如果换成你自己都不愿意 就要考虑一下 自己做人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如果我们做人做事都设身处地的推己 及人 那肯定会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合作者
第三个处事法则 是其中的第五十六计 以隐为显 我们追求成功的目的 不是为了张扬自己 更何况是在还没有成事之前 更加需要低调 需要保持谦虚 在一个竞争的环境当中 低调和谦虚可以避免让自己锋芒毕露 从而可以掏光养晦 积蓄实力 当时机一到 自然有机会显赫文达 就比如说鬼谷子 一生隐于世外 但是他的成就和名气 在几千年以后的今天 仍然让人赞叹不已
鬼谷子七十二术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变生于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于制事」。
第一计 阳谋阴谋
鬼谷子曰:「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成者,积德也。」
计谋,有阴谋和阳谋之别,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可轻视对方,因为事件、环境、情报都有假的。所以圣人应该高深莫测。鬼谷子所谓「阴」,是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第二计 扭转乾坤
分威者,神之覆也。
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
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
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
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
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
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也。
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以视间。
知其固实者,自养也。
让己者,养人也。
故神存兵亡,乃为知形势。
解析:
分威是分对方威的意思。
它是因势态而变化的一种自身运动,如果孙子所说: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结合“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此中神之覆也,其“覆”较为精辟,覆也颠而灭之。
通俗来讲是以己静固志意,神归其舍从而分对方之威。
其后“威覆盛,则内实坚。
内实坚,则莫当。
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是解释原理
达到的效果是“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
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
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 所执行的具体方法是“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也。”
“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以视间。”指出寻间出击的前提是养志
“知其固实者,自养也。
让己者,养人也。”阐述志的固实与涣散的区别,语境如同"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
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
“故神存兵亡,乃为知形势。”无需见血刃而能以神制敌,是因为明白这种势。
①伏熊:熊扑击猎物,必先藏于树后或草丛。伏,藏匿。陶弘景注:“熊之搏击,必先伏而后动,故分威法伏熊。”
②覆:遮掩,覆盖。
③神归其舍:精神集中而不分散。陶弘景注:“言致神之道,必须静意固志,自归其舍,则神之威覆隆盛矣。舍者,志意之宅也。”
④“莫当”句:威势盛则所向无敌,虽然分散隐藏,但实力雄厚,一旦发动攻势,则会使人敬畏如天。陶弘景注:“外威既盛,则内志坚实。表里相副,谁敢当之,物不能当之,物不能当,则我之威分矣。威分动,则物皆肃然,畏其人之若天也。”
⑤以镒称铢:以重驭轻。镒、铢,重量单位,铢比镒小。
【译文】
分散自己的威势,效法行将偷袭。所谓分散威力,首先要掩藏自己的内心。内心平静可使心志稳定,精神集中一处而不外露,这样威势就会得到隐藏。得到隐藏的威势旺盛后,就会内部实力雄厚;实力雄厚就会无人可敌。达到无人可敌的程度,就可以用分散的威势出击目标。一旦发动,就可以有效震慑对方,如同上天发威,势不可挡。用实力去战胜虚弱,用威势去战胜虚无,就像用镒称铢,轻而易举达到目的。
第三计 各个击破
鬼谷子曰:「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
鬼谷子认为:要想使对方的威势分散,我们必须效法伏熊,伺机而动,各个击破。
第四计 如闭如卦
鬼谷子曰:「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尤仪。」
鬼谷子说:在作战时,人们必须象圆环那样随机应变,运转自如,使他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
第五计 盗尽天机
鬼谷子曰:「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击、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象之宜。」
鬼谷子认为,一个高明的人,在瞬息万变的事物中,应及时抓住事物转化的时机,去调整或执行自己的计划。
第六计 一言兴邦
鬼谷子曰:「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世人说话随口而发,一言错出,遗祸无穷。
第七计 众不敌寡
鬼谷子曰:「将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逆之,逆之,虽盛必衰。」
一个人,一旦他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做事,即使一时拥有强大的势力,也必然会失败;一个人,如果能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做事,那么,即使目前势单力薄,也能以少胜多。
第八计 计中诡计
鬼谷子曰:「凡趋合倍反,计有造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
世上万事千变万化,一个主帅,必须拿出多个计谋去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第九计 天地无常
鬼谷子曰:「天地所变换,既有变换,岂能长久乎?」
天地之间,理本一贯,没有不变之天气,没有不变之人事,一个人只知一味地相信即成的传统,而不知道革新,他就必然被时代所淘汰。
第十计 推陈出新
鬼谷子曰:「曲则全,枉则过,满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新陈代谢是宇宙万物发展的一个规律,一切的创新,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没有对传统的继承,就无法谈创新。只有对传统有了彻底的了解,才能对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分清,然后,剔除传统中的糟粕,将传统中的精华部分加以发扬光大。
第十一计 高瞻远瞩
鬼谷子曰:「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亦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众人不知道的东西,众人看不见的东西,智者独能明察秋毫。
第十二计 翻手为背
鬼谷子曰:「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借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占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
变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我们只有运用灵活的而不是机械的方法来处理我们面前的事情,才能胜不骄败不馁。
第十三计 忤合深谋
鬼谷子曰:「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为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就桀,然后合于汤,吕尙三就文王,三入殿,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
第十四计 暗度陈仓
鬼谷子曰:「圣人之道阳,愚人之道阴,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
聪明的将帅,往往会制造一些假象迷惑敌人,暗地里却进行着制敌于死命的行动。
第十五计 一点突破
鬼谷子曰:「从外制内,事有因,由而随也。」
我们要想从外部控制别人的内心,就应该懂得:必须抓住事物的关键环节,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第十六计 视微成巨
鬼谷子曰:「察其事,论万物,别雌雄,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一个明智的人,能够根据细微的征兆,去推知潜在的重大事件。
第十七计 主客互变
鬼谷子曰:「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有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定也,此其道不行也,柔弱胜于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
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也。
第十八计 纳叛招降
鬼谷子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
一个聪明的主帅,应该有一种雄伟的政治家气魄,他不拒绝任何一个想要归附自己的人。
第十九计 应敌而动
鬼谷子曰:「从而应之,事无不可。」
所谓「应」,是「迫而后动」「不得已而起」,这里的「应」不是消极的「无抵抗主义」,而是以无为达到无不为的一种方法。一个人,如果处处争强好胜,他的体力、精神必定消耗得快,生命不会轻举妄动,而是不断的锻炼自己的体力意志,一直达到能完全克敌制胜的时候,他才会有行动,也就是说,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动则已,一动就势不可挡。
第二十计 三教九流
鬼谷子曰:「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求近,其有隐括,乃可挣,乃可求,乃可用。」
一个人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广泛的招纳各方面的人才。郑国子产是一个办公择而能使的人,公孙诨能知四国,火而善辩,裨谌、冯简矛能断大事,子大叔美而善写,遇国与国之事,子产问公孙诨,然后与裨谌计议,再让冯简矛判断事情的可行性,一旦事情成功,再让子大叔写文来应对宾客。
第二十一计 散纵连横
鬼谷子曰:「用分威散众之权,以见其兑威。」
一个聪明之士,能破坏敌人的联盟关系,从而增强自己的威力。
第二十二计 飞钳破敌
鬼谷子曰:「飞钳篇谓『立世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用或称财货琦珠、白玉、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间以箝之,将用之天下,必量权度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险阻之难易,人民财货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说其所望,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箝求之,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财力,料气势,为三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合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总之,鬼谷子所谓「飞钳」,就是立势制势,就是运用各种手段,造成一种形势,使得对方、集团或敌国,不能不受我的胁持与控制,而且不能摆脱,即「缀而不失」。
第二十三计 料敌如神
鬼谷子曰:「寂然不动,感而遂能天下之敌,能知于知,见于不见。」
智者往往能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掌握敌人的真正动向。
第二十四计 间不能人
鬼谷子曰:「筹措万类之始终,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
智者往往能从微小的细节中捕捉到重大事情的征兆,识破敌人的阴谋。
第二十五计 弱可攻强
鬼谷子曰:「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也有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定也,此其道术行也,柔胜于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
弱与强,都是相对而言,在一定的情况下,弱也可以攻强,并能获得胜利。
第二十六计 无中生有
鬼谷子曰:「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义类,说义无穷」。
尽管天道混混沌沌,君主或将帅也可以由此去推论出世上万物变化的道理,解说无穷无尽的奥秘。
第二十七计 空中楼阁
鬼谷子曰:「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明智之士,他善于利用言词,去构筑一个乌托邦的世界,调动己方人的积极性,引诱敌人上钩。在这里他要努力运用三寸不烂之舌,将自己陈述的东西说得无比美好,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第二十八计 带兵带心
鬼谷子曰:「摄心者,人系其心于己。」
带兵,必须要以带心为最高的原则,必须使每个人心里服从。
第二十九计 一石二鸟
鬼谷子曰:「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敌下。」
一个计谋能够收到多种效果为佳。
第三十计 四两千斤
鬼谷子曰:「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
一个统帅或者将领,应该知己知彼。这样,他就能以「四两」之力巧胜「千斤之力」。
第三十一计 万金间敌
鬼谷子曰:「事皆有内捷,索使本捷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邑。」
以厚金去进行活动,往往能收到战场上得不到的结果。
第三十二计 制人行权
鬼谷子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治人者,握权也,见制人者,制命也;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
所谓握权者,知权变;,握其机而应之,使与国家示于我,而为我助,不为他国所争,制人而不见制于人,全在主动行权,一人被动,整个事情都将被弄糟。
第三十三计 谋泄无功
鬼谷子曰:「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一个将帅或者统领,要想取得对作战的胜利,必须得严守秘密。
第三十四计 怒倾帝王
鬼谷子曰:「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怒者,动也。」
明智之士,不仅能以言语说动诸侯,而且能以激怒帝王的方式,使帝王为他的言词而感动。
第三十五计 万年大计
鬼谷子曰:「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
一个智者,他的目光远大,不会因小失大,贪图近利而损名声。真正的才略绝不是贪近利而忽略大计远略的小聪明,而是既要面面关顾,又能大刀阔斧的兴利除弊,既老谋深算,又能不拘于习惯形式。
第三十六计 无形之势
鬼谷子曰:「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时势,对于一个统帅或者将领来说是很重要的,他应该在众人都未留意的时候,悄悄的行动,然后等待时机,一鸣惊人。
第三十七计 不战为勇
鬼谷子曰:「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也。」
贤达之士,往往能够在不消耗军费,不打仗的情况下,就能使敌人罢兵求和。这样的人,人们常常将他比作「神明」。
第三十八计 霸者之资
鬼谷子曰:「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一旦国家生死存亡之际,那些出类拔萃者,就应当挺身而出,抓紧时机去建立一番霸业。
第三十九计 无百年敌
鬼谷子曰:「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反于是,杵于彼,其术也。」
世事变换无穷,今天的朋友可能就是明天的敌人,今天的敌人,也可能明天就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第四十计 降人引路
鬼谷子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易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手势譬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
一个将军或者统帅,他要说服利用别人的将卒,必然要投其所好,使其对自己有一种感恩的心理。
第四十一计 招贤攉奇
鬼谷子曰:「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
结法的种类很多,有内结、外结、生结、死结等。张良友项伯,这是「内结」,张仪、苏秦的合纵连横法,这是「外结」,以德服人,以惠怀人,为民某副,为国图利,这是「生结」,褒扬死者,抚慰死者亲属,这是「死结」。
第四十二计 推己及人
鬼谷子曰:「无以人之近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不要拿别人不想要的东西,来强迫人家接受,不要拿别人不了解的事去说教别人。
第四十三计 反有所得
鬼谷子曰:「欲强反剑,欲高反下,欲取反予,此言反听之道,有以致诱之。」
相反的事物,不仅相生相成,并且本身就包含有对方的因素在内,有些事情,表面上看来对自己无益,而事实上却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好处。
第四十四计 退避观战
鬼谷子曰:「郄无极大,御无强大,则背可胁而并。」
退避可以观变,强弱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第四十五计 脱困之法
鬼谷子曰:「中经,谓振穷趋急。」
鬼谷子《中经》讲的就是如何解救处于困难,有急难者,一个有大志的人,不论遭遇到什么环境,他都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了脱困,他能受世人不能受之苦,偿世人不能偿之味,只有这样他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第四十六计 以静制动
鬼谷子曰:「天下之牝,常以静胜牝,牝(pin)以静为下。」
环境总是有变动的,人事总是有纷争的,在纷扰的世事中,只要持一颗平静的心去对待,才不会陷入神智迷乱的境界。
第四十七计 千金买马
鬼谷子曰:「用赏贵信,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一个君主,他应该有一种良好的德行,只有这样,才能招募到贤能之士。
第四十八计 兼弱攻味
鬼谷子曰:「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谦,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谦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
聪明的人,应该懂得利用他人的弱点去攻击他。
第四十九计 录功遗过
鬼谷子曰:「是故智者不用其短,而用与人之所长,智者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聪明的君主对待臣子,应该宽宏大量,多记他们的功劳,少记他们的过失,这样臣子往往会因感激而以身相报。
第五十计 下诏求贤
鬼谷子曰:「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浴室。」
圣明之人,应该想方设法去收揽人才。
第五十一计 身后之计
鬼谷子曰:「缀去者,谓缀己之系言,使有余思也。」
贤达之士,即使离开了人世,人们也往往深情的思念他。
第五十二计 退兵制兵
鬼谷子曰:「有退兵之术,有制兵之法,入军不被甲兵。」
只因心常清静,施德行善,虽只身而入,主帅亲其贤军,住卒亲其德,敬畏之不暇,岂有加害者乎?有生死之机,动静之际,有出入之窍,制之者,无处不是生我之门;纵之者,无处不是死我之地;其所出入内外,全无死地。譬如,陆行不遇凶虎,此正是无死地之验也。非有远兽之法,非有禁兽之术,不可。
第五十三计 大贤无敌
鬼谷子曰:「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
贤能之士,能详尽审视地理环境,上能精通天文天象,能够随着四季的变化,役使天下之物。
第五十四计 攻国攻敌
鬼谷子曰:「制人者握权也。」
在鬼谷子看来,在攻打敌国时,还要向敌国之容纳发起进攻。
第五十五计 两力均衡
鬼谷子曰:「少则可以得众,故积不足可以为有余。」
世上万物,既对立又同一。
第五十六计 以隐为显
鬼谷子曰:「用人之道,用之必隐,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大本也。」
聪明之士,往往不会到处张扬自己的长处,而是处处让人。
第五十七计 伏间制胜
鬼谷子曰:「熊之捕击,必先伏而后动,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
聪明之士,不仅善于在战场上用兵,而且善于用埋伏下的人员去争取胜利。
第五十八计 矫枉过正
鬼谷子曰:「圣人见萌芽觑隙,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
一个聪慧之士,一旦国家政治出现了危机时,他就要用国法来挽救,如果情况特别危险,他就必须用严酷的刑法来处理纷变的人事。
第五十九计 强而避之
鬼谷子曰:「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
贤明之士应该对强弱之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懂得避强就弱。
第六十计 诱敌之诱
鬼谷子曰:「圣人所诱,愚智之事皆不疑。」
圣人诱愚,则闭藏之,诱智,则拨之以情。
第六十一计 间接观察
鬼谷子曰:「审定有无,以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想考察一个人的虚实,我们往往从他平时流露出来的嗜好和性情去判断。
第六十二计 养虎为患
鬼谷子曰:「故胜者斗其攻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衷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而是也。」
胜利者如果为了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只知道炫耀自己的成功,头脑,只知道炫耀自己的成功,而不懂得继续追击敌人,则一定会给自己带来祸害,弱小者与一旦从打击中清醒过来,发奋图强,他的力量就得到空前的壮大。
第六十三计 主观大害
鬼谷子曰:「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有些事情,表面上看来,似乎办的很顺利,而实际却恰恰相反,这就要求贤达之士避免犯「主观大害」的错误,深入生活,调查研究,了解真情,否则,只从主观意愿出发,必然害人害己。
第六十四计 欲将取之
鬼谷子曰:「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
我们想要从对方那里占取什么,就必须先给予一些,只有这样,我们的目的才能达到。
第六十五计 善用敌人
鬼谷子曰:「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在战争中,一个君主或统帅,不仅要能任用己方的贤才,而且也要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使敌人中的一些人为他所用。
第六十六计 孤掌难鸣
鬼谷子曰:「出无间,入无联,独来独往,莫之能。」
人多不一定恩那个获胜,孤掌也发出声音,只要真理在我们手上,我们就将无敌于天下。
第六十七计 利害相关
鬼谷子曰:「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避白、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
要使对方听你的话,你就必须要给他指明利害之道。
第六十八计 制造敌人
鬼谷子曰:「斗郄者,斗强也。」
所谓敌人,即指一种对自己持敌意的力量,人如果没有敌对的力量,就不会「相反相成」,事业上你必须有一个假想敌,未来打败这个假想敌,你才会不断的努力,上进。(对手是你走向成功的另一只手。)
第六十九计 以敌为师
鬼谷子曰:「效之于人,验去乱之前,吾归于诚已。」
一个眼光远大、胸怀大志的统帅,不仅以先贤为师,有时,还要善于向敌人学习。
第七十计 耳食传谣
鬼谷子曰:「金门空物,众口能烁之,则以众口有私曲故也。」
世多耳食之流,如闻群有誉甲者,则以甲为偶像,甲之一言一行,皆以为然,而不去深究甲言与行之真实,誉其者也许对甲并不完全了解,而闻者更是以讹传讹。
第七十一计 潜人核心
鬼谷子曰:「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
一个智者,善于抓住战机,派遣人员潜入敌人心脏,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
第七十二计 修成正果
鬼谷子曰:「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
人,经过长时间的修炼,才能与「道」相合,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叫做「真人」。在鬼谷子看来,人生在天地之间,诞生时的天性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只是在诞生以后,才随着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变化成不同性格的人。
借钱的经历
在杜月笙还没有完全称霸上海滩之前 有一次 他的周转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困难 杜月笙打算用自己的房产作为抵押 向银行借款 但是跑遍了上海的银行 也没有哪一家愿意贷款给他 因为几乎所有的银行在评估之后 都认为杜月笙是一个黑帮混混 把钱借给他风险太大
就在杜月笙觉得快要山穷水尽之际 终于有一家银行答应借钱给他 而且银行老板亲自接见了杜月笙 这个银行家就是上海滩金融大佬 钱新之 钱新之不但把钱借给了杜月笙 而且没有要他的任何抵押 后来钱新之对身边的人说 别人只看到了杜月笙的黑道身份 而我却觉得 既然他能在上海滩打拼到这样的程度 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为什么谈到借钱的问题 我们只看他的短处 而不是看他的优点呢 钱新之的眼光和判断非常正确 这笔借款对于杜月笙来说 无异于雪中送炭 杜月笙对此感激不已 一辈子都尊称钱新之为先生 后来在钱新之遭遇困难的时候 杜月笙倾力相助 两个人成为终身挚友
杜月笙的第二次借款经历 是在他迁居重庆的时候 杜月笙在重庆人生地不熟 经济上也非常的困难 最终他想到了很多年前在上海滩 帮助过的一个人 刘航琛 刘航琛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实业家 他是重庆人 有一次在上海做生意的时候 差点被黑帮绑架 和他素不相识的杜月笙出手相救 因此有过一些交情 当杜月笙找上门来的时候 刘航琛二话没说 直接给了他一张支票 并且对杜月笙说 杜先生要用钱自己填就行了 也不需要告诉我你要钱做什么用
刘航琛的钱 同样也帮杜月笙在陌生的重庆 度过了难关 多年以后 杜月笙回忆起这两次经历 无不感慨的说 我这一辈子借过很多钱 唯有向钱新知和刘航琛借钱最痛快 而这两次借钱的经历 也让杜月笙在借钱给朋友的时候 一直坚持有两种钱是值得借的原则 另一种就是看好对方发展的钱值得借 另外一种呢就是知恩图报的钱值得借 钱新之看准了杜月笙这个人的发展 在雪中送炭帮助他的同时 实际上做了一笔比借钱更高明的投资 而刘航琛知恩图报 尽己所能回报恩人同样也非常值得
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 在借钱这个问题上 首要考虑的当然还是量力而为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毕竟咱们不是钱新知和刘航琛 借钱的人也不一定是杜月笙
度心术
在历史上有很多的奇人奇书 比如战国时期的鬼谷子 他所著的鬼谷子就是一本智谋奇书 唐代李淳风和袁天罡的推背图 也被誉为是一部预言奇书
度心术这本奇书也同样是诞生在唐朝 他的作者是唐代的一个奸臣 李义府 光从这本书的名字 大家就可以感受到一种阴暗的味道 度就是揣度 讲的就是一种专门揣度和控制人心的谋术 也就是所谓的驭人之术 据说 如果掌握了这本度心术里面的方法 那任何人你都可以驾驭 所以古往今来 这本度心术可以说是所有领导者都想要掌握的一门奇术 因为如果可以随心所欲的驾驭人心 那就可以对手下的人进行很好的控制和管理 李义府这个人在唐高宗时期曾经官居宰相 并且还一度成为武则天的心腹之臣 但他却是一个标准的奸臣 因为他的一生最大的精力就是用在玩弄权谋诡计 研究怎样度心驭人 当然李义府的度心术也让他从一个比较卑微的出身 一步步登上了宰相之位 最厉害的时候连皇帝都被他的度心术所控制
有一次 李义甫因为得罪了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而被贬 他马上就运用自己的度心术 揣摩到唐高宗想要立武则天为后的这个心思 于是他趁机上表请求废除皇后 改立武则天为后 果然正中老板下怀 很快就被唐高宗接见 不但没有被贬 还让他官复原职 李义府就是凭着这种度心驭人之术 在当时的官场混得风生水起
那么他的这个度心术 到底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秘诀呢 李义府一辈子都在实践中研究怎样驾驭人心 他的度心术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 度心术一共分为十篇
首先是怎样度心 也就是说如果想要驾驭一个人 首先要把他的内心揣摩透 了解他的欲望和喜好 掌握他的软肋和弱点
第二篇讲的是御心之术 怎样用不同的对待方式 去接触和笼络不同的人
第三是擒心之术 实际上就是如何收买人心 但是有的人如果收买不了怎么办呢 那么接下来第四篇讲的就是欺心之术 既然收买不了 那还可以用欺骗欺诈的方式来达到控制人的目的 然后更厉害的是 李义甫认为想要真正驾驭人心 不一定是要控制别人 还可以用一招纵心之术 也就是第五篇 说的是不要束缚别人 而是可以去放纵他们
第六篇叫做构心之术 构就是构陷 用各种阴谋诡计让人相互构陷 非常可怕 然后接下来就是逆心之术 是一种类似于逆向思维的方式 来怂恿别人叛逆 或者防止别人背叛自己
第八是夺心之术 通过各种攻心的手段让别人屈服
然后是警心之术 通过威逼 利用各种警告控制人心
最后第十篇 也就是最厉害最可怕的一篇 叫做诛心之术 李玉甫说如果你去杀人 那自己肯定也是死罪 但是如果你把他的心杀死 不但能够让对方生不如死 自己还可以安然无恙 有个成语叫杀人诛心 所以诛心比杀人更恐怖
度心术的主要内容 大概就是以上这十点 有人说 度心术是社会生存斗争中的一把利器 是心理战的高端谋略智慧 但是这种东西有太多的负能量 当然对于管理者和领导者来说 也许可以借鉴其中的一些智慧 运用到管理当中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 也可以适当了解 或许也可以有助于不让自己被人套路 毕竟自古真情留不住 唯有套路得人心
王阳明“两多两少”
朋友之间,难免会有摩擦与矛盾,朋友来来去去,有些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过客,有些,可能会成为陪伴一生的良师益友。我们到底该怎样和朋友相处呢?
在王阳明的《传习录》里,曾多次论述“朋友之道”。
有一次,有弟子向王阳明请教问题,还没等老师说话,旁边的另一个弟子就抢着开口说:
你现在的问题还停留在我前年的境界……
那么这个抢着说话的弟子,其实是想炫耀一下自己,意思就是说:
你遇到的问题都是我已经经历过,并且现在都已经被我克服被我解决,你不用问老师,我就可以回答你!
但没等他继续说完,阳明先生就打断了他的话,并对他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阳明先生说: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这句话就指出了出言抢答的那个弟子想在同学面前炫耀的毛病,同学之间,当然也存在朋友关系,阳明先生认为,无论是同学还是朋友,在相处时都应该要多一点相互谦让,少一点相互攀比,因为贪慕虚荣的炫耀和攀比、甚至一较高下的行为,会让彼此都受到损害,用谦虚的态度相处,才能相互得到益处。
王阳明先生有位弟子叫陈九川,他是阳明心学“江右王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有一次他和阳明先生讨论与朋友的相处之道,阳明先生说:
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
也就是说在和朋友相处的时候呀,一定要多考虑对方的感受,特别是在对方遇到困难,或者犯了错误的时候,更是要多一些温暖的劝慰和鼓励,少一点批评与指责。
说一个孔子的故事,孔子有个很有名的弟子叫子夏,子夏曾是个很小气的人,有一天孔子和其他弟子路过子夏的家,刚好天上下起雨来,有弟子就提议到子夏家借几把伞。
但是孔子却拦住了弟子,因为他知道子夏这个人很小气,如果自己去借伞,子夏会左右为难,不借吧,大家都会骂他目无师长,但如果借出去的话,他又肯定非常的不愿意,所以孔子选择绕过子夏的家继续赶路。
那么在后来的相处过程中,孔子通过循循善诱地引导,逐渐帮子夏戒掉了小气的毛病,后来子夏还成为了孔门十哲之一。
孔子虽然是子夏的老师,但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人与我们的关系,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孔子面对子夏身上的缺点,并没有一味批评埋怨或者指责,而更多的是考虑替他保留面子、然后再私下进行劝导和鼓励,所以王阳明说“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其实和孔子的做法,是完全一致的。
朋友,该如何相处?答案是:
朋友之间,多一点谦让,少一点攀比,多一点劝慰与鼓励,少一点埋怨与指责,人脉才会越来越广,这就是王阳明“两多两少”的朋友相处之道!
度心术
度心第一
吏者,能也,治之非易焉。
仁者,鲜也,御之弗厚焉。
志大不朝,欲寡眷野。
才高不羁,德薄善诈。
民之所畏,吏无惧矣。
狡吏恃智,其勇必缺,迫之可也。
悍吏少谋,其行多疏,挟之可也。
廉吏固傲,其心系名,誉之可也。
治吏治心,明主不弃背己之人也。
知人知欲,智者善使败德之人焉。
御心第二
民所求者,生也;
君所畏者,乱也。
无生则乱,仁厚则安。
民心所向,善用者王也。
人忌吏贪,示廉者智也。
众怨不积,惩恶勿纵。
不礼于士,国之害也,治国固厚士焉。
士子娇纵,非民之福,有国者患之。
士不怨上,民心堪定矣。
严刑峻法,秦之亡也,三代盛典,德之化也。
权重勿恃,名高勿寄,树威以信也。
擒心第三
德不悦上,上赏其才也。
才不服下,下敬其恕也。
才高不堪贱用,贱则失之。
能傲莫付权贵,贵则毁己。
才大无忠者,用之祸烈也。
人不乏其能,贤者不拒小智。
智或存其失,明者或弃大谋。
不患无才,患无用焉。
技显莫敌禄厚,堕志也。
情坚无及义重,败心矣。
欺心第四
愚人难教,欺而有功也。
智者亦俗,敬而增益也。
自知者明,人莫说之。
身危者骇,人勿责之。
无信者疑,人休蔽之。
诡不惑圣,其心静焉。
正不屈敌,其意谲(jue)焉。
诚不悦人,其神媚焉。
自欺少忧,醒而愁剧也。
人欺不怒,忿而再失矣。
纵心第五
国盛势衰,纵其强损焉。
人贵势弱,骄其志折焉。
功高者抑其权,不抑其位。
名显者重其德,不重其名。
败寇者纵之远,不纵之近。
君子勿拘,其心无拘也。
小人纵欲,其心惟欲也。
利己纵之,利人束之,莫以情易耳。
心可纵,言勿滥也。
行可偏,名固正也。
构心第六
富贵乃争,人相构也。
生死乃命,心相忌也。
构人以短,莫毁其长。
伤人于窘,勿击其强。
敌之不觉,吾必隐真矣。
贬之非贬,君子之谋也。
誉之非誉,小人之术也。
主臣相疑,其后谤成焉。
人害者众,弃利者免患也。
无妒者稀,容人者释忿哉。
逆心第七
利厚生逆,善者亦为也。
势大起异,慎者亦趋焉。
主暴而臣诤,逆之为忠。
主昏而臣媚,顺之为逆。
忠奸莫以言辩,善恶无以智分。
谋逆先谋信也,信成则逆就。
制逆先制心也,心服则逆止。
主明奸匿,上莫怠焉。
成不足喜,尊者人的也。
败不足虞,庸者人恕耳。
夺心第八
众心异,王者一。
慑其魄,神鬼服。
君子难不丧志,释其难改之。
小人贵则气盛,举其污泄之。
穷堪固守,凶危不待也。
察伪言真,恶不敢为。
神褫之伤,愈明愈痛。
苛法无功,情柔堪毕焉。
治人者必人治也,治非善哉。
屈人者亦人屈也,屈弗耻矣。
警心第九
知世而后存焉。识人而后幸焉。
天警人者,示以灾也。
神警人者,示以祸也。
人警人者,示以怨也。
畏惩勿诫,语不足矣。
有悔莫罚,责于心乎。
势强自威,人弱自惭耳。
变不可测,小戒大安也。
意可曲之,言虚实利也。
诛心第十
诛人者死,诛心者生。
征国易,征心难焉。
不知其恩,无以讨之。
不知其情,无以降之。
其欲弗逞,其人殆矣。
敌强不可言强,避其强也。
敌弱不可言弱,攻其弱也。
不吝虚位,人自拘也。
行伪于谶,谋大有名焉。
指忠为奸,害人无忌哉。
译文
上智者御心,下智者御力!
站在我们上方的人,都懂得中国谋学宝库中这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至高方法。
李义府此人从度心、御心、擒心、纵心、夺心,诛心等十个方面,将看似繁难复杂的“度心之术”,变得简单且有很强的操作性。
度心第一
朝廷官员都是有一定才能的,管理他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品德高尚的人是很少有的,治理官吏不能宽厚。
志向大的人不会入朝为官,欲望少的会留恋民间。
才能突出的人不受拘束,品德低下的人善于欺诈。
百姓不敢做的事,官吏不会害怕。
狡诈的官吏倚仗他的智慧,他的勇气一定是缺乏的,强迫他可以将他制住。
凶狠的官吏往往智力不足,他的行为多有疏忽之处,挟制他可以令他屈服。
正值的官吏会孤傲,他的身心会被名声所累,赞誉他就可以役使他。
管理官吏要研究他们的内心,明智的君主不会抛弃曾背叛自己的人。
识别人要了解他的欲望,有智慧的人善于驾驶德行有亏的人。
御心第二
译文:
百姓所追求的,是生存,君主所畏惧的是叛乱。
百姓无法生存就会产生叛乱,君主仁爱宽厚就可使天下安定。
百姓都向往的事,善于利用这一点的热播就可以成就霸王之业。
人们记恨官吏的贪婪,显示自己廉洁的人才算聪明。
民众的怨恨不能让他积累,惩治恶人不要姑息放纵。
对读书人不尊敬,是国家的灾害,治理国家一定要优待读书人。
读书人的骄傲和放荡,对百姓没有好处,治理国家的人对这些人要警惕。
读书人不怨恨朝廷,百姓的心意就可以稳定。
施行严酷的刑法,是秦朝灭亡的原因,夏禹、商汤、周文实现长治久安,就是施行了仁政。
权力大不可以倚仗,名望高不可以托付,树立权威要讲究信用。
擒心第三
译文:
品德好不能让君主高兴,君主尊重的是人的才能。
才能大不能让属下诚服,属下敬畏的是君主的宽恕。
才能高的人不能让他担任低的职务,轻视他们就会失去他们。
本领低微的人不能让他们掌握显要的权力,重用他们就会毁灭自己。
有大才但没忠心的人,重用他们会招致很大的祸患。
人们都有一定的才能,德行好的人不会疏远本领低的人。
智计有时会存失误,明智的人有时会不用大的谋划。
不担心没有人才,担忧是不会使用他们。
才技突出不能抵挡俸禄的丰厚,金钱销蚀人的志向。
感情深厚比不上义节的重要,义节改变的是人的思想。
欺心第四
译文:
愚蠢的人不可以教他,欺骗他却有成效。
有智慧的人也会庸俗,尊敬他可以收益。
了解自己的人明智,不要去有说他。
身处危险的人恐怖,人们不要去指责他。
没信义的人多疑,人们不必蒙骗他。
欺诈之术不能蒙骗圣人,圣人内心安详。
正义不能让敌人自动屈服,因为敌人本性奸诈。
诚实不能讨人欢心,人们在骨子里都喜欢谄媚。
自我欺骗能减少忧虑,清醒却使愁苦加剧。
被人欺骗不要发怒,愤怒只会让人失去更多。
纵心第五
译文:
强国的势头是走向衰落,放纵他的强大会损伤他。
贵人的势头是转向弱小,促使他志趣骄横能折损他。
对功劳大的要限制他们的实权,而不降低他们的地位。
对名声显赫的人要看重他们的品德,而不看重他们的名望。
失败的敌人可以放纵他们逃向远处,不可以放纵他们留在身边。
君子不要束缚他们,他们的心志是不受束缚的。
小人不节制欲望,他们的心思全在满足欲望上。
有利于自己的就放纵他,有利于他人的就约束他,不要因为情感的好恶而改变。
想法可以很多,但语言不能随便。
行为可以有偏失,但名义一定要守正。
构心第六
译文:
富贵是争取来的,所以人们互相构陷。
生死是天命造成的,所以人们心里互相记恨。
用他人的短处来构陷他,不要诋毁他的长处。
在他人窘迫的时候中伤他,他人强势时不要攻击。
若敌人无所察觉,自己就一定要隐藏真实。
贬损的目的不是贬损,这是君子的谋略。
赞誉的目的不是赞誉,这是小人的手段。
君主和臣子互相猜疑,这之后诽谤的事才能有成。
被人构害的人很多,能舍弃利益的人可免除祸患。
没有妒忌心的人很少,能宽恕他人的人可消融愤恨。
逆心第七
译文:
利益丰厚让人发生背叛,善良的人也会这样做。
势力大的人容易产生异心,谨慎的人也有这种趋向。
君主残暴臣子诤谏,臣子违背君主是忠心。
君主昏庸臣子谄媚,臣子顺从君主是背逆。
忠臣奸臣不能用他们的语言来分辨,善人恶人不能用他们的智慧来区分。
谋划反叛的事首先要谋取对手的信任,有了信任的事情才能成功。
制止背叛首先要制服人的心灵,心灵畏服背叛才会停止。
君主英明奸臣才会隐藏,君主不能松懈。
成功不值得欢喜,地位高的人是人们攻击的对象。
失败不值得忧虑,平庸的人是人们宽恕的目标。
夺心第八
译文:
众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君王要把它们统一起来。
让人的精神恐惧,任何人都会屈服。
君子受难不会丧失志向,帮助他解除苦难却能改变他。
小人得志就气焰嚣张,检举他的罪行就会使他泄气。
贫穷的人可以让人坚守节操,而凶险和危难之时就不容等待了。
察觉出伪装说出真意,恶人也不敢作恶了。
心神被剥夺的创伤,越聪明的人就会感到痛苦。
严苛的刑法不能达到目的,情感安抚可以完成此事。
惩处他人的人一定会为他人所惩处,惩处并不是好的方法。
屈服于他人的人也会让他人屈服,屈服并不是耻辱的事。
警心第九
译文:
了解社会后才能生存。
能鉴别他人的优劣之后才有幸运。
苍天对人的警告,表现为天灾。
神灵对人的警告,表现为人祸。
人们对他人的警告,表现为怨恨。
害怕惩处的人不要告诉他,语言不能让他改过。
有了悔改的人不要体罚他,责罚在心是痛苦的。
势力强大自然有威严,弱者会自感羞愧。
变乱是难以测度的,小事上谨慎才能确保平安。
意图可以曲解,说假话为了获取实际的利益。
诛心第十
译文:
杀死人的人有死罪,杀死人心的人却能活命。
征服国家容易,征服人心困难。
不知晓他人的内心想法,就没办法治理他。
不了解他人的真实情况,就不能及时降服他。
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这个人就危险了。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不可以说强硬的话,要回避他强劲的势头。
在弱小的敌人面前不可以说软弱的话,要攻击他虚弱的地方。
不吝惜虚假的名位,人们自然就会被束缚住了。
在谶语中作假,谋求大事就有了正当的名义。
指责忠臣是奸臣,伤害他人就没有忌讳了。
改变命运的从来都不是知识 而是能力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知识改变命运 这句话没有人怀疑他的正确性 我们从小就被长辈这么教育的 现在我们也是这么教育孩子的 这句话真的就是绝对正确的吗 正确个屁 等我们真正开悟了就会知道 改变命运的从来都不是知识 而是能力(本事) 知识和能力完全是两回事 咱们生活中知识渊博的人很多呀 我们身边谁不认识几个人呢 说起话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古今中外的知识都知道很多 可以说学富五车呀 旁征博引 滔滔不绝把你说的一愣一愣 但是一到事上 要去解决问题 全菜了 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于零
这种人多了 要不然有句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呢 这能叫知识改变命运吗 知识从来都不能改变命运 只有能力才能改变命运 但是知识是能力的来源呢 是知识 不要把它搞反了 这也是中国人和外国人教育体系的根本不同 美国的学生学习 老师会直接告诉你 你不用强记什么乘法口诀 你只要学会使用计算机就行了 中国的学生呢则是要学习大量的知识 有用的没用的都需要去学去记 这两种教育方式哪种好呢 其实 各有各的优势 中国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隘 那就是开悟 这就好像修仙小说里边的渡劫一样 一旦你开悟了 你所学的大量的知识 就会慢慢的转化成你的能力 这种自我转化而来的能力 要比什么所谓的什么素质教育的能力要强大的多了 我们看开悟过的 接受过中国教育的人 他们的能力是极其强大的
当然了也有很多学生 开悟的时间晚 或者毕生也没有开悟 那就泯然众人了 所以开悟很重要 能力更重要 开悟了你的知识才能变成你的能力 你就有了比别人要多的多的去改变命运的机会
巴菲特有一段话是说明能力的重要性 在他回答关于如何看待通胀的问题时 巴菲特是这样说的 所以最好的保护通胀的办法 就是投资你自己 如果你的能力够强 比如说你拉小提琴拉的很好 遇到什么情况这才华都不会跑的 都会保护你 所以你的能力 你的才能是不会受到通胀压力的 不会受到通胀的影响 你的钱也许会 你的能力永远不会
还有一句话 细节决定成败 这也是我们经常说 和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同样呢 也没有人去怀疑这句话的正确性 但是这句话确实是错的 细节并不能够决定成败 决定成败是你的方向和选择 从来都不可能是什么细节 你只有说方向和选择对了 才有成功的可能 就算是你已经走在成功的道路上 细节也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他最多就是一个补充 你能把细节做好了那当然更好了 即使说你做不好细节 也并不是说你就成功不了 只是不那么成功而已
所以我们一定要尽早的去拥有自己判断对错的能力 千万不要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 不是说要怀疑一切 而是自己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能更好的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分析这个复杂的世界
巴菲特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我们从来都没有说根据经济的情况做买卖 因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有些时候人们会说 你看你们之前的投资做的多好 我们2008年当时股市大跌的时候 我们仍保持乐观 我们花了我们很 大的一个部分是在衰退期去做投资 我就想说 如果说我们真的知道有这么一个时机 我可我们可能会再等6个月 其实那个时候 我完完全全错失了这个机会 错失了2020年3月当时股市大跌的机会 我们并不是说好像特别会掌握 实际我们可能掌握的还好 但是并没有说那么精 确的做到了这一点 当然我们也是希望下行的时间 会维持的长一点 这样我们可以做更多的投资 因为如果价格便宜 我们肯定会有更多的购买 这是你在小学四年级 就可以学会的道理 但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却没有在学校里 学很多教很多 我们仔细品品这段话 巴菲特也知道 他和芒格很多时候也不是那么精确 在细节上做的也不是多好也做不到 但是巴菲特知道大方向是对的 这就行了 追求细节追求精准 这当然更好 但是你做得到吗 巴菲特这段话其实是很有哲理的 很值得品味
巴菲特说 如果你有一个孩子想赚钱 如果他有他足够的智商 有足够能量的话 去华尔街工作吧 都不用让他们去上学了 如果这就是你想做的 因为那边就是一个优胜劣汰 因为人性就是这样 人性就是按照自我的利益去形式的 长期也许不是这样 但短期至少是这样的 他们就是想赚钱 巴菲特这段话 这肯定不是说上学不好 如果您的理解是上学没什么用 还不如直接去华尔街 那就麻烦了 这段话的意思呢 其实就是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心理學看穿別人的小技巧
面部表情是人們內心活動的真實寫照,會反應他內心的渴望與動機。
1 能夠根據聊天對象和場合改變自己聲音的人,一般忍耐性都很強,能夠很快的適應環境的改變,但是性格中的自卑感和攻擊性都是比較強的。
和這類人相處時,要注意不要踩到他們的底線,他們的好相處只是看起來好相處,他們的目的性都比較強。
2 你之所以感覺很了解某一個人,是因爲這個人身上曾經有你的影子。尤其是他做某件事的時候,最初的決定和選擇和你當初的一模一樣,你會感覺到 TA 和你是同一類人。
3 想看一個人是不是在乎你,就看他回覆你消息的態度,首先是速度,再者是內容。
如果一個人幾乎是秒回你,那麼說明這個人是在乎你的;
如果一個人過了很久才回你,但是他會給你解釋他之前在幹嘛,爲什麼不回,這也說明他在乎你,如果兩者都不占,你的消息經常「有去無回」,果斷放棄。
別想著時間能感化他,一個不對你做任何回應的人,根本沒把你看在眼裡,放在心裡。
不要一味單方面付出,早點斬斷,雙方都能減少很多痛苦。
4 生活中那些非常要強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經歷過許多黑暗時刻。
要麼從小就飽受苦楚,要麼是被人嘲笑看不起。
總之這些經歷把他們變得要強和優秀,讓他們不輕易被打倒,要向這種人學習。
5 有些話留在深夜聊,你得到的信息會更多。
大部分人,越是晚上,內心的防備就越低,所展露的自我也更真實。
6 你對他人的評價,會影響他人對你的評價。
因爲人們習慣性將你所說的話,當作 你對自身的描述,這叫做「無意識特徵轉移」。
如果你總愛說別人的壞話,別人也會對你產生負面評價;
相反的,如果你總是讚美他人,人們就會自然地,將這些正面評價轉接到你身上。
7 朋友圈並不能真正判斷一個人,你能看到的,都是對方想讓你看到的。
他私密起來的朋友圈、鎖起來的空間、鮮有人知的微博,才是一個人最真實的樣子。
8 嚴於律己的人,對待身邊的人也會很嚴格。
一個減肥成功的人,不會放任親近的人越來越胖;
一個努力工作的人,不會容忍伴侶在家做鹹魚;
一個讀書厲害的人,不會甘願孩子做學渣。
有些人嘴上不說,心裡不一定認同對方,他們通常會選擇默默疏遠。
9 三個人的友情,很容易忽略其中一個。
被忽略的人,如果覺得難受,其實退出更體面;
多個人的友情,總有一個最受歡迎的。
受歡迎的人要明白,當這羣人走散了,你可能就是最孤獨的那個。
10 總愛把「沒事」掛在嘴上的人,從來沒有向別人真正的敞開心扉,他們大多個性要強,遇事總會選擇獨自承受,外表看似雲淡風輕,內心早已千瘡百孔。
雖然可以通過一些小技巧去判斷一個人的心理想法,但是更多的還是要自己用心去感受。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想要真的了解一個人,一定是需要長期時間的相處。
1、所有的口誤,都是潛意識的真實流露。
口誤,其實都是下意識的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
在清醒的時候,人們都是被理智所控制,對於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才表現出來的。
被理智控制的言行,都是因人而異、根據環境而有所選擇的表現出來。
這種表現,是被過濾的想法,一些真實想法被過濾掉的。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切都是爲了應付。
理智控制下的行爲或話語,都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而口誤,常是在理智開了小差的情況下洩露出了內心的真實想法。
我們對每個人的看法,都在有意無意的進入了潛意識中,這些看法一直隱藏在潛意識中,而我們的意識就是守門人,在理智的控制下,大部分時候只放出有利於雙方關係的言行。
當意識開了小差的時候,一些真實的想法才有機會出來溜達,只是很快就會被意識這個守門人發現,於是就找「口誤」這個理由來掩蓋。
當所以,別人所說的口誤的時候,可不要因此麻痺大意,這可能就是了解對方的重要入口。
2、在公衆場合說話少的人,一般分爲兩類人。
第一類是不善言辭,怕說錯話,於是乾脆不說。
第二類就是思想境界很高的人,他感覺沒有知音,說了也沒意義,於是乾脆閉口不言。
這類人就像是尼采所說的:更高級的哲人獨處著,並非他喜歡孤獨,而是在他的周圍找不到同類。
當然,在生活中,第一類人的居多。
第一類人,只要你有機會和對方親近,獲得對方的信任,對方也可以變得滔滔不絕。
對於第二類人,想和對方真正的溝通,則困難得多,除非你也能夠達到一樣的高度,否則是很難交心的。
3、在公交車、地鐵上,有座位而選擇不坐的人,通常內心都是很善良的。
這類人,內心很善良,但又不願意表達出來。
這種人,看到弱勢羣體,都習慣讓座。
在讓座的時候,又對別人的感激不好意思,因此常常選擇站著。
有的時候,爲了避免讓座的麻煩,寧願選擇站著。
4、在不擁擠的電梯裡,習慣性站在角落裡的人,通常內心比較缺乏安全感。
只有背後感覺有依靠,才感覺到放心。
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不會主動去和別人交流,而習慣一個人獨處。
並不是他想獨處,只是缺乏安全感,不知道如何入手。
5、談戀愛被拒絕是正常的,如果你一表明愛意,對方馬上答應,反而可能不正常。
在談戀愛的時候,大家最怕的就是拒絕。
可實際上,被拒絕才是正常的。
這是人的最本能的自我防護,說明對方對這份感情是慎重的。
如果你能夠堅持,繼續突破對方的防護,很可能就會得到一份難得的感情。
因此,談戀愛不要怕被拒絕,有的時候,被拒絕可能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當然,如果被拒絕三五次以上,那可能是真的不合適了。
一、當你與一位異性第一次見面時,如果TA見到你會突然驚訝或是一愣,瞳孔擴大,發呆般地盯著你,一定是你看起來很美,屬於TA喜歡的類型或者是你看起來很難以形容
1、在第一種情況下,如果您看起來很美,則意味著TA已被您深深吸引。
如果您也看上了TA,進行對話搭訕的成功率可以達到90%之上。
2、在第二種情況下,如果您看起來......難以形容,那意味著您已經成功把TA嚇到了。
如果您想靠近對方,您可能會把TA嚇跑。
但是絕大多數人遇上的都是第一種,遇上第二種情況的人很少很少。
二、在學校里,如果前排的異性經常偷偷地回頭看著你,TA可能會喜歡你遙想公瑾......咳咳,我當年,高中一年級時,我的皮膚非常白嫩。
上課時,前排的幾個女孩經常偷偷地回頭看著我,我很懵圈,不知道她們在看什麼,後來她們經常和我說話,其中一個找我去操場上聊天,然後突然向我表白,直到那時,我才意識到她們被我的外表所吸引,因此她們常常偷偷地回望我,我經歷了三次相同的情況。
有差不多經歷的朋友們,歡迎評論喔。
三、實際上,如果您認爲異性是您的男神或女神,那麼您在潛意識裡已經自認爲您不配TA 建議您不要將異性視爲男性神或女神。
您只需要努力的改善自己,使自己變得出色和富有,讓自己更有價值,慢慢地,您會發現以前的男神和女神不再值得了,哈哈哈,加油。
四、手在胸前交叉的肢體語言
五、開放傾聽的肢體語言
六、表達離開意願的肢體語言
七、當每個人大笑的時候,TA看著的就是他喜歡的人 有一次上完課程後,老師講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每個人都在大笑,但是我發現一個女孩一直在看著我。
我以爲有什麼「東西」,她很快就發了消息告訴我:
「我感覺你今天有所不同,有點好看」
八、觀察TA的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是由一個人的性格,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和其他因素形成的,通常不容易僞裝,也更容易反映一個人的舉止。
大量使用時間的能力表明他擅長計劃,有目標,有野心。
做事情的時候準點、守時表明他是高度自律的;
頻繁的微博時刻表明他的時間充裕,壓力小,生活無聊。
舉止端莊有禮貌通常意味著TA的家庭教育不錯,等等。
九、觀察TA的說話水平腦子裡的想法便是他在嘴裡的說法。
說話時謹慎使用詞語的人是那些懂得「謹慎行事」和「通過口中暴露邪惡」的人。
他們一般都有豐富的經驗;
他們邏輯性強,結構化,並且通常具有很高的智商;
他們極具感染力,善於說話。
激勵他人通常善於看到人們的內心。
在談話中,經常提及過去的榮耀,突出的背景和樂觀的親戚的人常常會覺得自卑。
他們缺少的東西越多,想要展示的東西就越多。
十、觀察TA的朋友圈每個人的水平通常是最接近TA的十個人的平均值。
地位,個性和理想相去甚遠的人,即使過去是好朋友,也會因爲這三種觀點的差異而慢慢離開。
具有共同理想,共同利益和共同行爲的人通常會成爲最好的朋友。
只有具有相似身份的人才能圍成一個圈。
有權勢的人被大神包圍,大多數有錢人圈子仍然是有錢人。
1、與異性第一次見面時,如果Ta一看見你,突然一愣,瞳孔放大,呆呆的望著你,若不是你長得驚爲天人,就是你長得一言難盡。
第一種情況,你長得超凡脫俗,說明TA已經被你深深的吸引到了,如果你看上對方,搭訕成功率90%↑
第二種情況,你長得歪瓜裂棗,說明TA已經被你給嚇傻了,如果你靠近對方,Ta可能會被你給嚇跑
不過大多數人遇到的都是第一種情況
2、在學校里,如果前排的異性經常偷偷回頭看你,Ta大概率是喜歡上你了。
讀高一的時候,我的皮膚很白很嫩,上課時,前排有幾個女生經常偷偷回頭看我,我還在納悶,她們到底在看什麼,後來她們經常找我聊天,其中一個約我去操場聊天,然後突然向我表白。那時我才明白,原來她們是被我的顏值給吸引了,所以才經常偷偷回頭看我。同樣的情況我經歷了三次。
有類似經歷的朋友,歡迎評論哦。
3、準備作弊的人,一般都會先擡頭看監考老師一眼。
4、一個人若從來不在有人的地方抽菸,也不在別人自嘲的時候附和,更不在別人自卑的時候炫耀,說明他的心思細膩,善於換位思考。
5、如果你把一個異性當做你的男神或者女神,其實你的潛意識裡已經認爲自己配不上Ta7.
建議你最好不要把異性當男神或者女神,你只要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優秀和富有,慢慢的,你會發現,曾經的男神女神,現在已經配不上你了,哈哈。
6、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否在乎你,那你就看他是否記住你曾經說過的話。
7、一個人如果每天堅持做那些枯燥無味而且比較痛苦的事,比如:學習新知識,鍛鍊身體,減肥等,說明他自律性很強,未來的他,不管做什麼事都會很出色。
8、如果一個女生在你面前擦頭髮,整理髮梢或者把頭髮別至耳後,說明她可能對你有好感,希望用這些小動作來引起你的注意。不過習慣性擴頭髮的女生除外明
9、聽說有人給我點讚後,沒多久就找到了一個好看且優秀的對象!
10,一個人越嫉妒什麼,說明他越缺少什麼。
一個人若嫉妒富人,可能說明他很窮。
11,如果一個異性,每天有事沒事都愛找你聊天,你每次發的消息, Ta都能及時回復,而且經常瀏覽你的朋友圈或QQ空間,大概率是Ta喜歡上你了
12、愛貪小便宜的人,往往很自私,爲了一點蠅頭小利可能會不擇手段傷害他人,這類人,建議遠離。
13,如果一個男生約你看夜場電影,他的真實目的其實不是看電影,而是想睡你。
14、遞刀具時,尖端朝向自己的人,往往心思比較細膩,善於關注細節。
15,當一個女生總在想「那個男生到底喜不喜歡我」時,說明她已經喜歡上他了,或者說她已經被老司機給套路了。
16,一個人如果平時走路總是彎腰駝背,低頭看地面,聊天時,從來不敢與人對視,而且穿著打扮邋遢隨意,這個人往往很自卑。
17,很久不聯繫你的人,突然發你條「在麼」,最好不要回他,如果他不是找你辦事的,就是找你借錢的。
18,當一羣人大笑的時候,每個人都會看向自己最喜歡的人,如果當中沒有喜歡的人,那就會看向笑得最大聲和最笨蛋的人。
19,打扮得花里胡哨的人,虛榮心往往很強,喜歡表現和炫耀自己,其實他們內心是比較孤獨的,所以渴望獲得別人的關注,來安慰自己孤獨的內心。
20,如果你和對方之間沒有相同的經歷,你很難看穿對方的真實想法。
21、經常吹牛的人,往往沒什麼本事,他的內心渴望被人重視,所以他要經常吹牛來提高自己的價值,引起別人的重視。
22、喜歡上一個人,往往靠的是一見鍾情,如果沒有一見鍾情,後面很難日久生情。
23、如果一個人經常在朋友圈裡發一些心靈雞湯勵志語錄,說明他目前很想改變自己,但又經常改變不了,所以要不斷的發一些心靈雞湯勵志語錄來不斷鼓勵自己。
24、如何判斷一個人是愛你還是喜歡你?
如果他喜歡你,他會不擇手段的擁有你,讓你展現最美的姿態。
如果他愛你,他會好好照顧你,保護你,讓你一直美麗下去,越來越美。
25、若一個人經常打哈欠,可能他昨晚沒睡好,也可能昨晚運動得太久了。
26,一個人笑的時候,若沒有一丁點魚尾紋,大概率他在假笑。
27、喜歡討好別人的人,不一定是熱情,他的內心可能很孤獨自卑,他希望通過討好對方來獲得對方的好。
28,如果你和別人說話,對方一直在看手機,往往說明他不想回答你。
29、在戀愛時,當一個女生經常冷落你,敷衍你,說自己很忙,抽不出時間來,她其實是想和你分手。如果男生這樣做,同理。
30,若一個女生願意主動和你聊她過去的事,說明她已經很信任你了。
31,你之所以能看穿某些人,是因爲他們身上有你曾經的影子。
互相依赖需求
在地球上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男人 一种是女人 所以从人类诞生之日起 爱情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段健康的爱情 往往会朝着婚姻这个方向发展 一个个小小的家庭由此建立 爱情虽然甜蜜而浪漫 但终究会在婚姻里转向现实 当两个相爱的人成为夫妻之后 曾经的甜蜜和浪漫 就逐渐会被柴米油盐 和各种家庭摩擦所取代 虽然任何一对夫妻在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 都希望能永结同心 白头偕老 但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 大难临头各自飞 类似的古语还有有柴有米是夫妻 无柴无米各东西 尽管人们都期盼爱情和婚姻的美好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悲观的一面 甚至人们普遍认为 贫困艰苦的家庭环境 或者在面临威胁和困难的时候 往往会让婚姻变得非常的脆弱 由此还有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说法
当然很多人都知道 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是出自唐代诗人元稹遣悲懷诗 他的本意是元稹在妻子去世以后 回忆起他们在贫贱时 患难与共的那些日子 不禁在伤感中更觉悲哀 而在生活中 有很多夫妻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劳燕分飞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于是大家都觉得同甘共苦只存在于 理想中的婚姻关系 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人会将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 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理解
但凡事都并非绝对 因为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 有许许多多的夫 妻其实都是一路共苦而来 等终于熬到奋斗出幸福生活的时候 反而逐渐疏离 甚至闹到离婚的地步 夫妻可以共苦却不能同甘的爱你 比比皆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其实岂止是夫妻可以共苦不能同甘 亲人 朋友甚至合作伙伴之间也同样如此 比如很多合伙创业的好朋友 在创业之初最艰苦的阶段 大家往往都能够同心协力 风雨同舟
但一到成功发财以后 可能就开始内鬥闹到对簿公堂 惨淡收场 可以共苦却不能同甘 其实是隐藏在人性当中的 一种恶性基因 不仅仅是夫妻 朋友创业伙伴 可以说任何一种合作关系 都可能出现可以共苦 却不能同甘的结局
要知道人类的合作精神 就是基于威胁和灾难这些意境而产生 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 单独的个体很难生存下去 只有相互合作 彼此照应才能够携手前行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战争或者是瘟疫 都是通过群体合作才得以胜利
夫妻之间也是如此 在困难时期 夫妻同心 相互依靠 共同努力 对彼此来说既是心理的需要 也是现实的需要 但一旦富裕以后 这种彼此依赖的需求会逐渐隐藏起来 甚至会让人产生一种离开你 我会活得更好的错觉 于是争吵和矛盾随之而来 这种残酷的现实早已写满了历史
那么怎样才能让合作永远 怎样才能让夫妻间的感情永保青春 我想最大的法宝 就是不断找到全新的依赖需求 只有彼此永远 都无法离开对方 合作才能够永续 爱情才能到老 具体怎么做呢 继续探讨
吃饭識人
一日三餐是现代人正常的饮食规律 吃饭对于咱们来说 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但是通过一个人吃饭的样子 其实能看出很多的东西 比如脾气性格 我读书那会呢 有个同学 吃饭的速度特别快 用筷子胡乱扒几口 狼吞虎咽 咱们还没正式开始 他就已经磨磨嘴完事走人 那他的个性呢就非常急躁 干什么事都像是参加比赛 恨不得三下五除二就弄完 而我另外一个同学呢 吃饭时细嚼慢咽 非常仔细 平时也是一个慢慢吞吞的人 那么通过这些吃饭的细节 确实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特点 咱们的古人还由此发明了饭桌识人术 那今天就和大家来聊一聊
怎样透过一个人吃饭的模样 来看清他的真面目 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说古时候有个人飞黄腾达 当上将军以后 老家来了一大帮亲朋好友想要投靠他 那这个将军呢 当然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欢迎他们 吃饭的时候 其中就有一个大家公认最有能力 口才也最好的人 代表父老乡亲感谢将军的招待 将军也很热情的回应 那所有人呢都觉得吧 这个人到时候 将军一定会安排最好的差事给他 结果到了第二天 将军把别的人都安排好了 唯独把最有能力的这个人潜回了老家 大家就很奇怪呀 明明这个人最有本事 口才也很好 怎么反而不要他呢 原来呀在吃饭的时候 将军发现这个人有一个细节就是挑食 并且他还不是一般的挑食 而是专挑名贵的菜品往自己碗里爬 夹菜的时候呢还挑肥拣瘦 那就这么一个小细节 将军看在眼里就认定这个人不堪大用 属于那种靠不住的人 为什么呢 因为吃饭挑三拣四的人往往比较自私 既着人吃饭凭什么就你挑肥拣瘦 好的都归你吃 不好的都剩给别人 那这就说明他的人品有问题 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的家教不息 所以将军拒绝留用此人 那通过这个故事 我觉得有时候咱们在生活中 如果遇到这种吃饭挑挑拣拣的人 也应该多留个心眼
我有一次参加一个饭局 其中还有一个人呢 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然这个印象并不是好印象 当时我们到了餐厅以后 正是客人最多最繁忙的时候 所以上菜就稍微慢了一点 其实这都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同桌里面呢 就有一个人很不乐意了 站起来大声的嚷嚷 指责服务员偷懒 而且越说越带劲 最后把人服务员小姑娘都给骂哭了 还不罢休 搞得所有人吃饭的心情全部给坏掉 那么这个人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呢 挑刺而且小题大做 甚至还有欺负弱小之邪 餐厅忙碌 上菜慢一点 完全是可以理解并且包容的事情 你非得要凶巴巴的欺负人家 我觉得这就是做人的问题 后来我就 再也没有和这个人有过任何联系
最后再和大家说一种人吧 同样也是我的亲身经历 对方呢也是我认识的人 他很少请客 大部分的情况都是蹭吃蹭喝的那种 因为大家都很熟悉吗 蹭吃蹭喝也无所谓 但是最让人讨厌的就是吃饭的时候 这个人总是喜欢做两个事情 第一就是吃到一半的时候要求加菜 那第二个呢就是在买单之前 悄悄的去找服务员要烟 当然这个烟也是记在吃饭的账上 有请客过冬的人买单 那这种人呢就是俗称要烟蹭饭的人 非常令人讨厌 那最后再来总结一下 吃饭的时候遇到挑食 挑刺还有要烟蹭饭的人 我的建议呢就是尽量不要交往 因为透过这些细节 实际上已经反映出了这个人的修养 和品德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呢
年轻人为什么焦虑
假期和以前的同事聊了下,以前我是业务线的,他是HR的,就叫他老张吧,后来跳槽出去,把几个大公司都转了一圈。
前些年干脆辞职去做猎头,一开始单干,后来业务越来越多,拉了几个人一起做,现在名下有个猎头公司,他在各个公司的前同事这几年有的当上领导了,有的继续跳槽,反正关系网遍布整个互联网圈。
他有社牛症,天天找大家吃饭聊合作,慢慢就做了起来。
刚下海那几年主要是给那些技术大佬服务,疫情爆发后,以前频繁流动的大佬不愿意动了,可能是担心现在大环境变差,各个公司越来越苛刻,自己从一个公司离职,在下一个公司不好混,所以大家能不动都不动。
他只好搞业务下沉,也就是帮那些刚毕业两年想找工作的年轻人联系工作。
疫情发生前他的业务已经步入正轨,甚至都不用他管了,每天看看手底下的人成了几单就行了,其实也不用看,手底下四五十人,90%的单都被几个骨干成了,他自己都很纳闷这几个人怎么那么厉害,每天跟这几个人聊聊就行了,顺便想办法防着这几个人带着资源出去创业。
疫情开始后按理说该变难,基本盘没了嘛。
不过好在有个业内都知道的事,叫“换挡”,也就是说,一个大公司,养着一群老员工,这些老员工工资比较高,正常年景业务好的时候无所谓,但是等到业务不行了,项目变少,公司盈利较少,领导就得想办法,怎么办呢?
就跟嫌车速太快费油似的,把车开慢点,具体的操作就是把年龄大工资高的开掉一部分,能不招就不招,如果实在必须要招,就换成年纪轻要价低的。
每次寒冬的时候,市场上人力资源是过剩的,就可以低价回购年轻员工,整体操作也不难。
那如果年轻人经验不足怎么办?
也没事,又不是都开了,让剩下的老员工带。
而且在公司领导的眼里,刚工作一两年的年轻人,有了基础的工作经验,却没有职场老油条的恶习,也不拖家带口,更重要的是拼劲十足。
这样就实现了一次“节能转换”,从高耗能状态转变到了低功耗状态,公司开支降下来一大截,这几乎是中国大公司的常规操作,每隔一些年就来这么一次。
唯一的压力是这几年这个操作越来越费钱,因为遣散费是很高的,而且越来越高,越来越不好糊弄。
每到这个时候,各个公司的HR压力是很大的,部分HR直接辞职了,干这种事良心会痛,除非给加钱。
所以这段时间大家如果看到有公司一边宣布大规模裁员,一边又狂招人,不要奇怪,常规操作。
尽管这么干说缺德也缺德,不过“公司”这种组织本身没啥感情,看着是一群人组织起来的,但是里边的人都制度化了,除非由你去当面裁员,否则里边每个人都没啥心理负担。
为了度过寒冬,啥事也干得出来。
多说一句,有小伙伴说,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公司为啥裁员而不大家一起降薪共度时艰呢?
在普通员工眼里,大家都对公司有贡献,那一起降薪不挺好嘛。
但是在管理层眼里,公司80%的业绩是前20%的人做出来的,靠后的20%贡献非常少,甚至应该每年干掉那20%,吸收新人进来,事实上国内很多企业也是这么做的,包括很多大家赞誉有加的大公司,他们能壮大,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公司里保持了高淘汰率,不断清理掉能力不行或者状态不好的员工。
公司在任何时候的策略都是“尽量保住前20%,只要这些人在,出了事也可以东山再起”。
这个听起来比较黑暗,不过基本所有企业都是这么做的,甚至出现过更极端的,大规模裁员后,继续对前10%搞激励计划,也就是这些人反而涨工资了。
这样有助于凝固组织核心的凝聚力。
还是那句话,屁股决定脑袋,位置不一样,想问题的角度和结果也完全不一样。
更暗黑的一个逻辑是,大公司想稳定运行,必须把每个员工,都打造成一个螺丝钉,只有彻底“螺丝化”了,才会避免出现因为某个骨干离职导致业务中断,而保持流动性,正是“螺丝化”和稳定性的前提,每次员工离职都是一次对业务稳定性的考验。
反正老张的业务风生水起,在大规模裁员的背景下,公司业务一天比一天多,由于人手不足,他又不想多招人,自己也每天开着两个微信天天聊,顺便询问面试码农那帮人里口才不错的人有没有兴趣来自己公司做拉皮条,因为做技术相关猎头,也需要技术根基,不然没法对接需求,最起码得听懂面试者擅长啥技能吧。
他跟我说他每天保持聊五十人左右,今年人才市场人力充沛,他这种小公司收费低,新客户都是老客户“人传人”获得的,宣传费用极地,疫情以来,钱是赚到了,不过人也抑郁了,因为越聊越发现那些人的情绪某种程度上传染给自己了。
首先是愤怒,当然大家聊天的时候不会说,只是这种情绪一直跟背景音乐似的弥漫在周围,大家都很郁闷,当初上大学的时候读这个专业就是为了好找工作,怎么能想到如今卷成这样。
而且大家最不爽的是,当初学长们跟他们说,屌丝逆袭最关键的是拿到初创公司股权,等公司上市,就可以在帝都买房,除此之外几乎不可能,靠工资想也别想。
怎么到自己开始上班了,这种传说中的好事一下子没了?
问题是红利没了,房价可是被当初的红利给推上去了,稳在那里下不来,怎么看怎么气人。
然后就是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现在自己的收入根本没法在一线扎根,将来何去何从,今天自己凭借年轻把公司里的老员工卷掉了,过几年再被更年轻的人卷自己?
这个时候老张只好先安慰对方,一般也是两件套,类似:
也别太担心,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从职员到创业者,将来的路说不准的。
这时候可能发现对方不为所动,因为年轻技术人员一般鄙视HR,并不想做他这个工作,觉得如果哪天自己做了HR,基本是“逼良为娼”。
这老张是知道的,只是多年混迹江湖,再加上自己这种小老板收入是正常码农的十几倍,早就无所谓了。
然后祭出第二招:
不错啦,最起码有工作,工资还不错,总比土木老哥强吧?
想想你们学校的四大天坑专业,说不定还在纠结读博还是出国呢。
每次说到土木老哥和四大天坑,就能感觉到对方的情绪有了缓和,然后也可以继续聊了,幸福果然是比出来的。
而且他还发现一个问题,水平差不多的两个人,给相同工资,其中一个可能很快就答应了,他有时候甚至希望对方讨价还价一下,因为HR里都有一个潜规则,不会直接给心理价位,比如这个职位一万,我出价八千,希望你能回一价,最终落在一万附近,这样你觉得自己占了一点便宜,能保持个好心态。
老张惊奇地发现很多年轻人根本不还价,后来旁敲侧击几句,瞬间明白了,这些孩子家境不太好,等不起,有机会就着急抓住,生怕讨价还价错过机会。
跟这些娃对应的,就是那些家境好的,他们父母能给支援,价钱要不到心理价位不上班,有的一直拖好几个月,不过这类人最终往往能达成目的,因为总有那么几次机会,尽管他要价太高,但是正好公司急需人,又没有其他候选,可能他就混过去了,大城市最大的好处就是总有这种机会。
老张后来感慨,穷人的娃最大的问题是等不起。
更让他有感触的是另一个群体,比如几年前有个小伙,这哥们本来是计算机毕业,但是在计算机领域做得一塌糊涂,他第一次询问就知道这货不是干码农的料,太文艺,对技术没有丝毫的敏感度,关键是心思不在这上边,迟早改行。
果然,后来留意这哥们的朋友圈,他干了一段时间干不下去了,后来出去旅游,开了一段时间奶茶店,果然关了,又搞咖啡店,果然也黄了,再后来在家拍他对象画画视频,放抖音,一直没掌握到诀窍,怎么都不火,折腾了半年多,换了好几种风格,最后也没做成。
不过今年发现他开着奥迪跟着什么亲戚做买卖去了。
他看过那小子的家,尽管不知道哪里人,不过看着好像有三百平,就知道他确实可以把各种能折腾的都折腾一遍。
后来这类人看得多了,也发现了,三四线城市的有产阶层的孩子都差不多,往往都是出来绕一圈,最后回去干他爹或者他们家的生意了。
而且几年下来,老张聊几句,大概就知道哪个人将来大概率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对技术极度热爱并且学历高的,将来极大可能会成为行业技术大牛,因为你能否成为技术大牛,关键不是技术,是公司给不给你那种相关高级职位,跟着大佬混,那种职位都是要学历的。
如果学历不太好,对技术极度热忱,会成为技术小牛,也就是团队中坚,每次裁员都不裁你,领导还指望你来带新人,碰上复杂问题全指望你这样的人给扛着。
但是你很难进入大公司的预研项目,也就没法在行业里打出招牌。
只能吃“线性收益”,这又是个啥东西呢?
比如一个正常劳动者,是“计件收入”,也就是干多少赚多少。
一个行业大牛,他可能工资能开到百万以上,这当中可能只有50万奖励他的技术能力,剩下50万是奖励他之前的重点项目,通过行业认可的大型项目打出来了招牌,这个招牌提升了声望,将来可以让他进入更有光环的公司和项目,效果不断加强,这部分收入显然不是线性的。
至于其他大部分人,既不热爱,也没天赋,也不想别的,只能是互相卷,这也是绝大部分人的状态。
还有一部分人心思根本不在工作上,迟早改行。
这种人当中,有些人资源充沛,会一直尝试各种新东西,直到碰上干着顺手的,或者回家接受父母的援手。
还有一部分人既不想干手里的事,也没法跳出这个圈,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
对于年轻人比较焦虑的事,老张说了个事。
他说人这一辈子,其实就是个“机会收缩”的过程,对于HR来讲,最明显的就是年龄越大工作岗位匹配越少。
更广义一些来看,小时候觉得将来有无限可能,要做科学家,军人,医生什么的。
到了中考第一次发现似乎好像很多事跟自己无缘了。
最后的高考更是让太多人觉得好像这辈子也就那样了。
但是机会急剧收缩,还是毕业之后的十年,过得非常快,整体而言,路是越走越窄的。
此外再加上整个社会舆论疯狂宣扬一种“变种宿命论”,类似“社会红利耗尽”、“新产业遥遥无期”之类的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一种“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的压抑感。
不过他也说,这些都是扯淡,职场更像养蛊,啥都说不准。
他身边混得最好的那批,十几年前没一个能看出来的,大组织内部干得好的那些人,恰恰说明他大概率只适合打工,而有些人天生不适合当员工,天生融入不了大组织,在大组织内部一塌糊涂,一旦离开单干却干得风生水起。
当时的很多大牛还在大公司拿工资,所以也说不准。
这倒是让我想起了凯文凯利之前说的一段话:
跟30年后的我们相比,现在的我们就是一无所知,必须要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们尚处于第一天的第一个小时——开始的开始。
关于未来,我们都有点太过焦虑,尤其很多人喜欢说,“技术已经到头”,有点那种“我已经知道未来啥样”的感觉,进而产生一种悲观和失落。
其实回过头来能发现,在20、30年这个长度上,咱们确实一无所知,这也是为啥我经常说,要尊重市场,因为市场和一座超级森林有点像,它孕育数不尽的不确定性,现在的一个小苗头,将来可能就是一棵参天大树。
对于大环境,也改变不了啥,如果能做选择,还是选择不去凝视深渊吧。
PUA
1.什麼是PUA?
要預防PUA渣男,首先要先了解PUA到底是什麼意思。
PUA其實是「Pick up Artist」的簡稱, 中文直翻「搭訕藝術家」,是一套由美國夜店文化發展出的理論,專門教男生如何利用SOP攻略女性。
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標準作業程序
雖然剛開始此套理論是用來教導社交技巧較差的男性如何接近並搭訕女性,後來卻被進一步演化成利用「暗黑心理學技巧」來玩弄女性,以發生性關係為最終目的。
而現在在台灣所見的「PUA」一詞,也皆是負面的意思。
预期管理
2.PUA五步陷阱
第一步:好奇陷阱
PUA的第一步就是先引起對象的好奇心,例如設立虛假人設,根據目標的喜好類型,塑造相符合的「人物設定」,同時營造出神秘感,再刻意孤立目標對象,引發她的「逆反心理」,讓對方因為刻意的反向操作開始在意。
第二步:探索陷阱
探索陷阱的意思為不經意地展現反差感,誘導目標對象主動出擊。
藉由互動展現自己的脆弱面,激發女性的同情心、保護欲,引導對象進一步探索,同時利用雙方故事的「共鳴性」,讓對方覺得「跟我一樣」、「只有你懂我」。
其實製造彼此共鳴並沒有錯,為人詬病的是人設與刻意的反差都是虛假的,真實的他根本不是這樣的人,光是想想都讓人毛骨悚然啊!
第三步:著迷陷阱
到第三步時許多傻女孩應該已經被騙得團團轉了,這時候PUA渣男便會以愛情為名逐步控制,要求受害者展現她的愛有多深。
這時就會利用各種話術施壓,裝可憐得寸進尺的引導目標討好自己,讓受害者瘋狂著迷,達成自己的目的。
第四步:自尊摧毀陷阱
這是儂編覺得最令人噁心的一步,PUA渣男會不斷貶低目標對象,無論外表、內在都全然否定,讓受害者覺得全世界只有這一個人會愛她。
通常會故意曲解對方就是「不夠愛」,進行不合理的強烈指責,以此佔據關係中的強勢地位。
並利用對方希望挽回的愧疚心理,來讓對方開始懷疑、檢討自己,覺得都是自己不好,開始失去自信,也會因為渴求對方的愛而持續降低自己的底線。
第五步:虐待陷阱
「先給妳鞭子,再給妳糖吃。」
第五步就是利用恩威並施的方式使其成為專屬奴隸!
這樣無限輪迴的模式讓許多受害者都逃不出他們的手掌心。
加害者會持續降低受害者的自我意識和理性思考能力,一邊裝可憐,一邊卻又要求受害者為自己付出,牢牢的控制受害者,當她們想離開時卻又得到糖,只好繼續維持不健康的戀愛關係。
3.實際搭訕手法
如果對方一開始先搭訕別人,後來才開始接近妳,明顯是故意做給妳看的,那就要有警覺心了,加上要是他外表非常光鮮亮麗,看起來受過良好教育,言語之間又想要與妳有肢體接觸,例如把手扶在妳的背後、講話越靠越近等等,或是認識不到一天就想把妳從團體帶開獨處,這些都是警訊啊!
如果對方讓妳感到非常神秘、著迷,這時一定要先冷靜下來,因為他接下來可能會時不時故意孤立你或突然消失不見、聯絡不到人,展開忽冷忽熱的PUA技巧!
4.預防PUA
在完全了解一個人之前還是要保有適度的求證心態,並且小心與剛認識的異性在密閉空間獨處,如果自己無法判定,也可以利用帶對方認識自己朋友的名義讓其他人從旁觀察!
進入戀愛關係後,一有不舒服的狀態也要好好重視,不要被對方牽著鼻子走囉!
How Pickup Artists Work
In a nutshell, the common PUA line of thought is that women seek out strong-willed, domineering mates who can protect them and their offspring, just like our primitive ancestors did.
Due to the heavy reproductive investment women might make if a one-night stand results in pregnancy, some women might resist PUAs' sexual advances.
That's why these men must be so skillful at demonstrating masculine worth.
Also, thi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PUAs as a male-by-nature hunting game explains why female PUAs don't exist.
The PUA spots a "set," or group of women to approach.
According to Mystery's "group theory," attractive women are always out with company, not alone.
He approaches the set within three seconds (the "three-second rule") to evoke spontaneity and self-confidence.
Next, he delivers an opening line, such as "Oh my God, listen to you guys, this is just like watching 'The View,'" or "I've only got a minute, so I've got to tell you about ... ".
Mystery recommends including a false time constraint in the opener to stoke a woman's anxiety that her potential suitor might leave.
After ignoring the romantic target by talking to her friends, the PUA tosses out a "neg," or a critical remark her way to give the appearance of being disinterested.
Something like, "Your hair is beautiful.
Is it fake?" would work.
Once the target assumes the PUA isn't into her, she'll naturally want to gain his physical affection.
At that point, the PUA can use magic tricks, mind reading, word games or other such "chick crack" to provoke her sexual interest further.
Of course, PUAs' slick -- and not-so-slick -- stratagems don't always stick.
For that reason, "The Game" also teaches men how to handle rejection, which is arguably as important as finessing their way into a woman's bedroom.
How PUAs perceive a woman's refusal to accept their advances also strikes at the heart of why "The Game" is often characterized as misogynistic and unhealthy.
PUA 的暗黑心理學
詐欺是不分性別的
騙女性時就假炫富、懂撩妹、裝可憐;
騙男性時就裝可憐、懂撒嬌、假崇拜。
PUA 利用語言與非語言(肢體動作、表情)的內隱情感,去吸引及套牢對方,讓她情不自禁,順從地獻身或掏錢,由於是自己乖乖奉上,當事人啞口無言,只能事後懊悔。
不承認被騙的可能繼續堅信遇到愛,變成「被賣了還謝謝對方」。
心理學常見的人際心理效應
PUA 所使用的心理學原則與技巧,並不是什麼厲害的道理,如果有興趣研讀「社會心理學」,就能找到這些常見的人際心理效應。
登門檻效應:
簡單說,就是「得寸進尺」。
當事人答應了前半段,人基於一致性原則,很容易答應後半段,就像「頭都濕了,只好洗下去」。
「哀兵策略」是此效應最常見的起頭式,利用女性情緒敏感、照顧他人的特性,懇求女性「幫忙」而開始侵門踏戶的第一步。
人際空間距離:
PUA 製造親密關係卻不是循規蹈矩,他們故意衝撞對方界線,製造人際空間距離的認知衝突(身體越靠近,表示關係越親密),為緩和此衝突,當事人可能會反過來認為「好吧,也許我們算很熟。」
最極端的例子為「斯得哥爾摩症候群」。
誘導性問法:「去你家還是去我家?」
注意,哪一種回答都是去密閉空間。
以上這些人際心理效應,每日都在上演,男女無意識地進行曖昧感情、利益交換或情慾勾動下的衝動,在「推銷術」或「業務員身上」也很常見。
三.暗黑心理學
心理學畢竟只是一套工具,若利用它為非作歹,就成了操控人心的「暗黑心理學」,搭訕變詐騙,騙財騙色,泯滅人性。
PUA 利用相同的心理學技巧,最終目的卻不同,他們專門「獵捕女性」,將女性當成戰利品,騙色騙財再完美甩開,炫耀自己多行。
PUA 利用語言與非語言(肢體動作、表情)的內隱情感,去吸引及套牢對方,讓她情不自禁,順從地獻身或掏錢,由於是自己乖乖奉上,當事人啞口無言,只能事後懊悔,不承認被騙的可能繼續堅信遇到愛,變成「被賣了還謝謝對方」。
PUA 詐欺是不分性別的,騙女性時就假炫富、懂撩妹、裝可憐;
騙男性時就裝可憐、懂撒嬌、假崇拜。
PUA 為徹底利用女性,最終目標是馴化,將其「自尊破壞」,讓女性為尋求認可,自動哀求與他們發生性關係。
因為事後容易被指責「沒有人強迫,是你自己願意的」通常受害者難以求助。
PUA理論的濫用
1.社會交換理論
兩性交往受社會價值影響,炫富、吃得開的男性表示有社會權勢及寬裕的養家經濟,女性的美貌及身材則是性吸引力以換取生存、成家,這兩者常會不自覺衡量與交換。
兩性對彼此條件的權衡其實沒有對錯,隱藏其下的權力大小關乎社會生存,「誰可以在物質生活上更好」就變成贏家,經濟相對穩健的人較不會受此規則影響。
然而這部分被 PUA 用演化心理學的理論加以扭曲,認為男性如同獅子王有其天性,底下有眾多母獅跟從一樣,稱為「alpha male」(一個團體中最有權勢的男性,常是壞壞自大的爛男人,就如真正的獅王其實不管事,只有保護地盤的功能)。
媽媽:「兒子啊,你要當一個好男孩,以後你就會得到一個匹配你的女孩。」
兒子:「好的,媽媽。那如果不是一個好男孩呢?」
媽媽:「那你就會得到很多個女孩。」
這個笑話點出了部分事實。
2.自尊理論
一個人的自尊包含了「安全感、自我感、歸屬感、成功感」,這些感受繼而帶出了自愛、自重、自信,讓人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行動,怎麼預期與掌握。
自尊(自我、自尊、自信的意義很雷同,本篇一律以自尊替之)的建立來自兩個方向,一是來自外在環境與他人的肯定,另一是藉由成功表現回饋後的自我評價。
性別特質與文化影響讓男女在建立自尊的途徑比例不相同,男性主要來自成就與金錢,女性則被鼓勵從他人得到多數肯定以證明存在感,兩者發展到最後,很容易變成「壞男孩」與「乖女孩」才會受到青睞。
詐騙通常選擇自尊低的人下手,對男性詐騙比較單純,大原則只要「美女需要幫助」以提升自尊為餌即可,越自卑的男性越管用,而對女性詐騙則需要時間鋪陳,以情感埋線,大原則讓她「發揮母愛」以感覺「自己有存在價值」。
自尊並不是固定的數值,當人們脆弱時自尊值最低,會自我懷疑、無法決定,很容易被人趁虛而入,被牽著鼻子走。
摧毀自尊的步驟
PUA 利用此點,他們懂得尋找自尊低的女性(擁有美貌的女性不見得自尊高,那只是美貌而已),並進一步破壞自尊以馴化。
(1)男性以炫富建立 alpha male 的位階。
先搞出假象,只要女性相信就好。
(2)微動作的蠶食:
建立角色位階後,在互動中會以開玩笑、間接的微動作、微表情,將女性地位推低。
EX:調情的黃色笑話、過界的肢體碰觸。
(3)決定性動作的鯨吞:
在鋪陳後,如果被帶到密閉空間,女性很容易被半推半就的發生性關係。
利用女性不敢明確拒絕的心理,發展一套哀兵、以退為進、推拉、情緒勒索等控制與強硬動作完成第一次性關係。
有了第一次,以後就不是問題。
(4)持續性的自尊破壞:
有了前半段,基於一致性原則,後半段就很容易繼續,PUA 持續以辱罵、暴力、性侮辱持續打壓女性自信以維繫關係,造成女性認知衝突,在多次順從後,女性會覺得做什麼都錯,無法自行判斷,只好任男性操控與決定,尋求他的認可。
不需舉案例,在日本A片裡有一類「搭訕女性/色情按摩而最終發生性愛」的劇情就是如此設定。
劇情假設女性有同情心很好哄騙、為了錢願意接受挑戰,進入密閉空間後,以半哄半強硬半讚美的語言及動作觸摸敏感帶,一開始女性抗拒,但最後順從被得逞。
整段劇情可以清楚看到,男優在中間的任何關懷、甜言蜜語,就只是為了最後把衣服脫光而已,沒有情感交流(當然這更不是真實的女性心理,只是幻想劇情)。
PUA 除了騙財騙色,還有「操控心思、破壞自尊、瘋狂榨取」等步驟,他們又是怎麼破壞自尊的呢?
PUA「持續製造不可解釋的矛盾」,提出「你無法反駁的譴責」。
舉例來說,有一句對女性最常用的陷阱對話:
「妳嘴巴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我們現在知道生理反應是獨立存在的,無法用思緒控制,然而在強迫性關係時,這句話讓當事人限縮了思考,事後更是為自己沒有拒絕而感到懊悔、自責。
人會因自己做了什麼事而自我評價,若常遇不可解釋的自身矛盾,他人又加油添醋辱罵、批評、譴責打壓,累積多了人就會自我懷疑,不再相信自己能判斷,轉而企求「他人肯定」而恢復自信,而那個「他人」又剛好是自大有權威的加害者。
PUA 不但企圖讓女性成為寵物之流,最後還鼓勵受害女性自殺讓加害者不必負責,毫無人性。
日本漫畫《死亡筆記本》裡夜神月也利用 PUA 技巧,找到了彌海紗甘願當第二死神,甘願折損壽命來替他完成更偉大的使命,夜神月雖然聰明,結果是那麼自大、醜陋、心狠手辣的惡魔。
四.如何覺察PUA與逃離陷阱
PUA 最重要的辨認指標,是沒有平等互惠的關係,也沒有真正的情感交流。
在感受上:
相信你的直覺:
當你感覺不舒服、不願意、不對勁時,一定要肯定自己的感受,繼而從感受去推論是否有陷阱存在。
建議先以文字寫下自己心情,文字是種視覺化,能將感受回饋讓自己進行整合。
找人討論「這個人」:
女性較常會懷疑自己感受,以為過於敏感,故一定要找人討論,讓「旁觀者清」協助你推想事實全貌,避免誤入陷阱。
具體作法上
小心「密閉空間」的情境:
建議不要太早進入性關係,然而 PUA 是一套系統性的操作,一旦開始會幾乎無法防衛,因此最好的方式是「不要進入那個情境」(如被帶入密閉空間或刻意獨),只要沒有開始,後面的系統比較動不起來。
如果對方急了,堅持獨處或嚕你反而容易露餡。
「自我覺察」的習慣:
自我覺察是一種警醒狀態,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而做。
保持清醒才不會受到情緒與話術的影響,知道對方在胡扯,當你覺察對方意圖,技巧就會無效化。
覺察自己何時是脆弱也很重要,情傷中、渴愛中、恍神中就保持距離,不要進入任何關係作補償。
自我覺察與自信有關連,越能獨立自主與發展興趣,越能發揮這個狀態。
多研讀 PUA 伎倆,知道後會比較容易應對:
通常人對於「未知的情境」不是逃走就是呆住,如果在密閉空間下,就只剩呆住了,而呆住的反應又被誤認為「默認許可」。
請多研讀 PUA 相關文章,參閱其他人故事裡這類渣男的伎倆與資料,較能快速分辨與避免陷阱。
愛情難免會遇到性與錢糾纏不清、界線模糊的狀態,有時候確實很難二分,我建議的還是「都等一等」並「設立界線」,盡量「離開當下處境」再做決定。
愛情雖然讓人盲目,但應該仍是自主意願、互相尊重的態度。
請大家都要這樣「自我暗示」:親密關係應該是「我值得的。」
,而不是「我太幸運了!」
Pick-Up Artist Techniques
Narcissists, Sociopaths, and Psychopathic Players Use To Unsettle Their Targets
We all know that narcissistic and sociopathic individuals use specific manipulation tactics to unsettle their victims.
But did you know that some of the techniques they use overlap with that of pick-up artists? Not all pick-up artists are narcissists, but many narcissists are natural pick-up artists.
For narcissistic manipulators, this type of pick-up artistry comes organically as a result of learning how to con others from an early age: they dont need to pore over books like The Art of Seduction or The Game for hours in order to master the art of mimicking, love-bombing, and devaluing others.
Many sociopathic predators have been using manipulation their whole lives to get ahead and thus have are far more sophisticated tactics in their arsenal of psychological terrorism.
As a result, their scripts are more convincing, especially if they are clever wolves in sheeps clothing.
Yet some predators do use similar techniques as pick-up artists as part of their nefarious toolbox.
Here are the top five tactics you should look out for, especially if you suspect you may be involved with a player on the narcissistic spectrum:
1. Negging
Negging is very similar to the covert put-down or backhanded compliment used by narcissists.
A neg is a comment meant to undermine a persons self-confidence so that they are more vulnerable to advances from the perpetrator.
In the pick-up artist community, negs are used especially when the target is perceived to be more attractive or appealing than the pick-up artist.
It allows the pick-up artist to bring down the target a notch or two so that the victim feels compelled to win the predators approval or validation.
For example, a male pick-up artist may neg a highly attractive woman by saying something like, If your'e lucky, I may even buy you a drink.
In this scenario, they know this woman is used to men fawning over her, so they neg her in hopes that she will think he's different and strive to seek his approval.
While negging certainly doesnt work on everyone, there has been research that indicates that women who have their self-esteem temporarily lowered tend to find a male stranger who approaches them more attractive; both men and women with lowered self-esteem also tend to be compliant and agreeable to the requests of others.
Negging can be especially dangerous if your'e not aware your'e being negged.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if you feel flawed or defective yourself or already struggle with your self-esteem, your'e likely to expect less from a potential partner and have a heightened need for acceptance and affection.
Those with trauma histories or prior relationships with narcissists should always be wary if they are met with these types of comments and resist internalizing them.
Instead, they must immediately detach as soon as such a comment is made because its likely such negging will escalate, especially if the manipulator is particularly sadistic and wants to provoke a reaction.
Remember that these comments are meant to unsettle you for a reason its because the predator in question believes you are above them in some way and wants to take you down.
Consider it a compliment that they’re willing to stoop so low to bring you low – albeit, a backhanded one.
2. Manufacturing Love Triangles and Harem Management
In his book, The Art of Seduction, Robert Greene suggests that seducers create an aura of desirability by pretending they have many suitors (whether thats the reality or not).
This involves creating a perceived sense of competition so that the target is compelled to win this highly desirable persons attention and affection.
As Greene writes:
“Few are drawn to the person whom others avoid and neglect; people gather around those who have already attracted interest.
To draw your victims closer and make them hungry to possess you, you must create an aura of desirabilityof being wanted and courted by many.
It will become a point of vanity for them to be the preferred object of your attention, to win you away from a crowd of admirers.
Build a reputation that precedes you: If many have succumbed to your charms there must be a reason.”
Narcissists do this as one of their primary tactics in relationships: it is known as triangulation and harem-building.
They will often make themselves look like they are highly sought after or have many options.
They manufacture love triangles by constantly bringing up their exes, people theyve dated or people who were apparently obsessed with them.
They may indulge in stories about how people throw themselves at them or of being hit on excessively.
They may do this all while throwing on an air of loyalty and devotion to you to make you feel special even while putting you on edge and making you feel off-balance and uncertain.
If you find that on a date someone talks at length about their former partners or those they find attractive, orthat they flirt with others around them (such as the waitstaff), consider this a major red flag.
These are automatic dealbreakers because such tactics are used to dismantle and unsettle you.
Break the triangle by removing yourself out of the equation altogether.
A healthy partner will strive to make you feel cherished and secure an unhealthy one will manufacture and feed insecurities.
You never have to compete for a worthy partners attention.
3. The 7-Hour Rule, Disclosure and Premature Intimacy
Narcissistic individuals know that getting a victim to trust them and feel comfortable around them is crucial to getting them invested and vulnerable.
Narcissists know how to do this in spades at the beginning of relationships.
They assess their victims vulnerabilities and morph into what they may be missing from their lives.
In the honeymoon stage of the relationship, they spend a lot of time grooming their victims.
Pick-up artists and narcissists alike use the excessive amount of time paired with early disclosure of personal details to manufacture a false sense of intimacy which does not exist yet.
Such a method has actually been scientifically proven to be effective.
Arthur Aron and his fellow researchers (1997) discovered that intimacy between two strangers could be enhanced by having them ask each other a series of personal questions.
As the authors of the study note, “One key pattern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close relationship among peers is sustained, escalating, reciprocal, personal self-disclosure.”
Narcissists use this technique to learn more about their victims weak spots to use against them in the future; pick-up artists use it to escalate sexually.
Pick-up artists advocate for what is known as the seven-hour rule regarding the time that should be spent engaging with the target.
Coined by pickup artist Mystery, this rule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amount of time usually spent with a woman before going for the close in other words, sex.
If you are on a first date with a narcissistic player or pick-up artist, for example, you may find them prolonging the date and telling you seemingly romantic things like, I dont want this night to end do you? or pushing you to make a second date before youve even finished your first.
This is a strategic move to heighten the level of investment and increase trust in the victim.
It is advised in the PUA community that such time be spent getting to know the target, disclosing things about yourself, and getting the target to disclose about themselves, with topic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imate.
That way, the target comes to perceive you as a potential sexual or romantic partner early on.
To counteract this method, resist disclosing personal details when a date reveals intimate information so prematurely.
Remember that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you tell a narcissistic individual or pick-up artist can and will be used against you – whether it’s used to get you in their bed or to mess with your head.
4. Emotional Anchoring and Seduction-Withdrawal
Both pickup artists and psychopaths love to engage in what is known as emotional anchoring to better influence and control you.
Anchoring is a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NLP) term used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in which an internal response becomes associated with an external or internal trigger.
This method allows for that response to be accessed automatically whenever that trigger is present.
Similar to conditioning, anchoring is a way for the predator to become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memories and emotional states in your psyche to evoke a certain response from you.
The anchors can be anything such as specific gestures, a certain tone of voice, a scent, a physical movement or touch on a specific part of your body, a certain location, a song, a word – anything you can think of is fair game.
The most effective anchors are ones that are unique (so that they aren’t indiscriminately triggered), repeat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specific emotional state, and are conditioned during times of peak emotional intensity.
Narcissists use general emotional anchoring and conditioning throughout the abuse cycle to associate pain and pleasure.
Pick-upartists primarily use emotional anchors to “retrieve” and make you associate pleasurable states with them.
However, bothtypes can engage in seduction-withdrawal and hot-cold behavior to create compulsive “chasing” and behaviors in their victims.
Simply put, anchoring is part of the overall conditioning that makes you addicted to a predator.
Seduction-Withdrawal and Hot/Cold Behavior
Both pick-up artists and narcissists alike use “seduction-withdrawal” methods to anchor themselves as important in their victim’s minds.
A pick-up artist may pair a blissful date with a moment of coldness to create a sense of pain, pleasure, fear,and excitement simultaneously in his (or her) target – knowing that all these emo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biochemical addiction involved in love.
If his target fears losing his attention, she might work harder to regain it.
Narcissists engage in hot-and-cold behavior to provoke their victims into chasing them and to reinforce their sense of power and control over their victims.
They may put you on a pedestal one moment, only to distance themselves abruptly or compare you unfavorably to someone else the next.
If you notice that someone you’re dating engages in abrupt hot and cold behavior, withdraw yourself from the relationship.
This person will never give you the type of consistency you’re looking for.
How Narcissists Pair Anchoring with Love-Bombing and Punishment
Narcissists engage in what is known as love-bombing to create heightened emotional anchors: they shower their targets with excessive praise, flattery,and atten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ir victims dependent on them (Archer, 2017).
Since victims are conditioned to associate the natural dopamine high they receive when with the narcissist, withdrawal from that relationship is often painful and debilitating.
Narcissists and sociopaths take anchoring one sadistic step further in the abuse cycle: they can also pair your happy memories and sources of joy (such as news of you receiving a raise or becoming pregnant) with their callous and cruel punishment so that you are even more under their control.
They may sabotage holidays or special events to ensure that you never forget them and come to associate these happy moments with the threat of their horrific behavior.
They may also access existing anchors from the past, tapping into past emotional states by retriggering a blissful experience or by reenacting a trauma they know youve already experienced.
Anchoring in Pick-up Artistry
Pick-up artists can use emotional anchors in specific ways to sexually escalate.
They may condition you to associate certain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moods with them.
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grand gestures or subtle moments.
For example, a narcissistic pick-up artist might have a habit of spontaneously kissing you in the middle of a public place (whether in a fancy restaurant or the middle of the street) so that you associate those specific locations with them, as well as a mood of romance with being with them.
These are memories they are purposely implanting so that whenever you pass by that location or watch a romantic film with those same scenarios, you remember them and access the same emotional states of arousal and bliss.
Pick-up artists may also add on physical anchoring as a way to make their targets associate their touch, voice, gestures or scent with positive memories and emotional states.
For example, a woman might wear a certain delicious smelling perfume that her date comes to associate her with whenever he comes across a similar scent.
Or, a man might speak in a deeper voice whenever he's speaking about something sexual, to get a woman to feel aroused even when he's speaking about innocuous things in the same type of voice.
Become aware of anchors, as they can add to the addictive nature of being with a narcissist.
You can unanchor yourself by observing any impulsive behavior your'e engaging in around the narcissist.
What is the impulsive behavior tied to? What triggers it? For example, you might find that you’re drawn to a certain song which makes you remember the narcissist vividly because you slow-danced to it.
You might feel compelled to reach out to the narcissist whenever you hear that song.
You can start to “unanchor” the trigger by taking note of it whenever it occurs.
You may then decide to establish a new association to this song (doing a new memorable activity preferably when you’re in a positive emotional state which involves the song).
Or, you can rework that anchor by repeatedly and actively remembering the narcissist’s true nature rather than the romantic memory whenever you hear it.
This is a way of anchoring yourself in a way that allows you to move forward.
You can then create newer, healthier associations with those same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triggers, or moods which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e narcissist.
5. Kino Escalation, Eye Contact, Nice Guys and the Sexually Liberated Guy Act
Manipulators only looking for sex are usually not going to be direct about their agenda unless its part of a specific script or tactic theyre using to appear dominant.
They will instead dress up their intentions: they will pretend theyre interested in getting to know you, even to the point of acting as if they want a relationship or can’t wait to go on more dates with you.
Some will even go as far as to degrade other manipulators and players as a form of grandstanding to make you believe theyre one of the good guys.
This covert nice guy ploy is nothing new: covert narcissists have been using it for decades underhandedly to misrepresent their intentions and character, and to get what they want.
Some will even go as far as to talk about how they’re not interested in rushing things physically at all – just to convince you that they are of enough sound character to sleep with.
Escalation and Testing of Boundaries
Pick-up artists also use progressive touching or what is known as kino escalation to get physical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and gradually escalate sexually with their targets.
They use selective touch in order to get their victims more progressively comfortable with them.
For example, they may first touch your arm within minutes of meeting you, assess your reaction and comfort level with that, then move onto grazing your knee.
This is not unlike the ways in which narcissists escalate with their victims by testing both the emotional and physical boundaries of their victims.
These types may insert sexual jokes on the first date to assess your reaction or give you a cruel put-down to see whether you’re malleable enough to continue to invest in them.
If you notice anything that makes you uncomfortable – whether it’s a condescending or crude behavior, gesture or remark, act accordingly and detach from the person as soon as possible.
Do not allow them to continue to “test” you, because they will continue to escalate.
Predatory or Seductive Eye Contact
Pick-up artists are also taught the art of maintaining seductive eye contact to convey so-called alpha dominance.
Predatory psychopaths and narcissists maintain such eye contact naturally, often without blinking or looking away, and are said to have a reptilian gaze.
As Dr.
Robert Hare, author of Without Conscience, writes:
Many people find it difficult to deal with intense, emotionless, or predatory stare of the psychopath.
Normal people maintain close eye contact with others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but the fixated stare of the psychopath is more of a prelude to self-gratification and the exercise of power than simple interest or empathic caringSome people respond to the emotionless stare of the psychopath, with considerable discomfort, almost as if they feel like potential prey in the presence of a predator.
Research has indicated that for one to feel increasingly close with someone, all it takes are a few moments of intense eye contact and the disclosure of personal details (Aron, 1997).
Prolonged eye contact also releases oxytocin, the same “love” hormone that bonds mother and child.
Pair eye contact with a sociopath’s premature disclosure on dates, and you’ve got yourself a recipe for toxic love.
The Sexually Liberated Guy Act
Some pick-up artists (especially more covert predators) also use the Sexually Liberated Guy act to make their targets more psychologically comfortable with the idea of sex.
While anyone can be a manipulator, male or female, this particular tactic is primarily used by narcissistic males preying on female victims because it works with gender stereotypes and social norms.
In this technique, a male pick-up artist wants to seduce a woman into bed.
He uses his awareness of what its like to be a woman and the sexual double standards she is likely to have experienced against her to do so.
Lets say Jerry is trying to woo Natasha into spending the night at his place after a romantic first date.
When she appears he'sitant, he might say something like, You know, I can see why its hard for a woman to let go sexually.
Its sad how society restricts a womans sexuality even these days.
In my opinion, a woman should be able to have sex whenever she likes, whether on the first date or the ninth.
In effect, he's given her permission to tap into her sexual desires by letting her know she wont be shamed if she says yes.
This is, of course, assuming that sexual double standards are the only thing holding her back from sleeping with him.
To counteract this tactic, firmly tell the person that your decision not to sleep with him has nothing to do with sexual double standards and everything to do with your own personal comfort levels.
This usually puts the lid on whatever baloney the pick-up artist is attempting to feed you and he will either redirect or leave you alone.
The Big Picture
In order to resist being played, you have to learn the rules of the game.
As manipulative as some of these tactics are, its wise to brush up on PUA terminology and narcissistic manipulation tactics in order to protect yourself.
Unless you know what to look for, you wont always realize when your'e having the wool pulled over your eyes and that is exactly what the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is hoping for.
Frequenting bars or nightclubs to find women is also an ineffective use of time if you're looking for anything beyond a cheap fling.
But, if applied in the spirit of genuinely loving and respecting women, and not taken too seriously, there are a number of principles from the PUA community that almost any man could apply to better himself romantically.
The concept of 'kino', and the technique of 'kino escalation', in particular, is something that should be taught to every guy out there who has ever made a woman feel unnecessarily awkward when he went in for a kiss, or a stroke, or a hug, or anything else.
Problem: for most women, it feels uncomfortable to go directly from 'no contact' into a kiss, or from a single kiss into full-on sex.
Most men don't take this into consideration, and so make even a simple goodnight kiss a psychological endeavor for both parties:
e.g. she expects the kiss but isn't ready for it, he senses her uncertainty and hesitates, and the chance for a sweet moment is lost.
Solution: by escalating the kinesthetics progressively, you can stimulate her desires, instead of counteracting them.
You can have a girl begging for you to kiss her, where she would otherwise be sheepish or ambivalent.
You can have her dying to jump on your lap, where she would otherwise feel uncomfortable just sitting beside you.
The DiCarlo Escalation Ladder provides a rough but generally accurate rundown of the way women psychologically categorize different types of touch, and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not only a guy's benefit, but hers as well.
If played over a span of hours or days (even weeks), this escalation is especially applicable when you're just starting to get romantic with a new woman for the first time.
Played over a span of minutes or hours, it works wonders as foreplay with a long-term partner, as well.
It can mea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your girlfriend sticking around just because she thinks you're a fun guy, versus her actively bragging to all her friends about how smooth and sexy you are, and working overtime in the relationship to keep you happy, versus expecting you to do all the work yourself.
As an aside, the issue with many PUA techniques and concepts is that they are hyper-focused on a singular goal, where a more general self-improvement approach exists that will make you not only better with women, but better at handling social situations in general and dealing with life at large.
Perhaps it's not the techniques that are to blame, but the short-sighted way most self-titled 'artists' apply them:
Becoming a genuinely strong conversationalist beats memorizing and barfing out canned routines.
Fostering your own natural wit and exuding enough self-respect to openly tease a woman beats forcing a 'cocky and funny' attitude.
Developing a real sense of style and dressing well enough to draw positive attention beats 'peacocking' with tacky outfits.
Living the life you desire, and letting your value speak for itself, beats active attempts to 'demonstrate high value' to impress women.
The Handshake
This technique is stupidly effective. I could not believe that a single handshake can decrease the time it takes to seduce a lady.
No one talks about the simple act of approaching a girl and shaking her hand!
How to use this technique?
Let’s assume that you are in a mall and you see this girl walking in your direction with her friends.
You approach, say hi and shake her hand!
She gets a little confused, but your handshake has now added physical touch to the situation. This will help you escalate to holding hands, hug, kiss and sex.
Why is it so useful?
How many times have you seen a guy shake a girl’s hand in public? C’mon tell me a number in the comments. I’m sure it is less than 10, because no one shakes a girl’s hands nowadays.
And this is what makes this technique so effective. Most of the girls don’t know how to react to it, because you portray such self-confidence and boldness, that she just smiles at you.
I use this technique is all my approaches (especially during the day, as night game can be quite a lot different).
I would advice you to incorporate different types of handshakes for different women/situations. Heck, if you are an expert you can even kiss a girl’s hand after a small introduction (though, I would definitely not advice this for beginners).
Wanna get laid? DM me, for real time coaching, I would be happy to help you out.
The canned routines were a great icebreaker. As I got more skilled with the game, I was able to construct my own openers on the fly.
处理好人际关系黄金定律
h2>
无论和谁交往,双方心中其实都有一把尺,在相互丈量。
也许是在考量对方的人品,也许是在衡量对方的价值。
圈子定律
如果把人一生的社交关系流动,划分为上下两场:
前三十年是上半场。
这期间,你会遇到无数个人,和一些人成为好朋友,和一些人成为过客,之后你会经历聚散离别,弄丢一些人,又遇到另一些人。
三十岁之后是下半场。
社交圈子基本成型,和你来往的那些人一定是得到过岁月的淬炼和洗礼,能够和你聊到一处彼此珍视的人。
无用的社交,当断。
繁杂的社交,反而是块绊脚石,拦住了自我提升的脚步。
能断就断,时间精力,留给自己。
费力的讨好,当舍。
选择讨好一个人,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低位,没了朋友间的平视,往后都是仰视。
久而久之,心也累了。
不同的三观,当离。
人与人之间参差不齐,性格各异,看不顺眼,不需解释,也解释不清。
既然不合,不必强融,默默远离,就是最大的尊重。
面子定律
得饶人处且饶人,山不转水转,人生在世,谁都会有马高镫短、山穷水尽的时候,留一些余地,是给自己一些退路。
和同事之间留一些余地,就不会为了一个客户闹得不愉快;
和爱人之间留一些余地,就不会因为一句狠话彼此记恨许多年;
和朋友之间留一些余地,就不会因为一点不满擦肩而过成路人。
人生如棋,变幻莫测,谁都无法预料,你今天种下的因,明天会结什么样的果。
俗话说:
“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当你赶尽杀绝,不留情面时,很难保证以后你陷入困境时,别人不会落井下石。
懂得给别人留有余地,其实是给自己留了条后路,给别人留情面,也是给自己留体面。
互惠定律
心理学家韦纳曾说过:
互惠原则是成年人社交的核心。
一段舒服的感情,贵在彼此不计较,更贵在相互不消耗。
在生活中,总有人喜欢拿别人当傻子,绞尽脑汁,机关算尽:
上学时,生活用品能蹭就蹭;
工作后,聚餐结账能躲就躲;
职场里,蝇头小利能争就争……殊不知,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便宜,背后是更昂贵的代价。
《礼记·曲礼上》里说:
“往而不来,非礼也;
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好的感情,有来有往,如同山鸣谷应,你投之以木桃,我报之以琼瑶。
人生在世,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
愿意在别人遭遇困苦时,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他日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所有的付出都是相互的,帮人其实就是在帮自己。
分享定律
真正好的关系,都需要“分享欲”。
在朋友一路走一路散的今天,有些人能陪伴我们那么久。
家人也好,朋友也好,爱人也罢,有分有享,感情才能相伴长久;
互通有无,关系才能生生相息。
你在维护的到底是什么?
昨天有人问我,他是个自觉自动维护国家利益的人,虽然创业失败,跑去开出租车,但依旧不改初衷,然而总能看到许多既得利者的丑恶嘴脸,每到这时候,他就不知道自己到底维护的是什么,意义何在?
我回答道:你维护的是一种让大多数人能过的好的秩序。
记得很久之前,我还在一家央企打工,天天干一些乏味的破事。
我总觉得自己才华盖世,不应该就这样虚度时光,于是非常愤怒,天天给部门领导挑事,给他搞得实在没办法了,于是有一天,他找我很严肃的谈了一次话,其中有一句劝告是:
人不是活在真空中。
年少气盛的我根本听不进去,总之持续愤怒输出,到最后大家谈崩了,我也跑路了。
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其实所谓央企高大上的工作大部分时候都是零零碎碎,倘若耐不住性子,上来就要如何如何,偌大的一个企业倒是有可能很快被你给搞得歇菜了事。
想想那些捅出天大窟窿的人,哪个不是才华横溢之辈?
傻子还闯不出大祸。
所以往往一个体系,一个体制,你想先干出点名堂之前,就得耐着性子,忍受磋磨。
人不是活在真空里,是活在现实中,现实就是如此,你永远不会认为这里很公平,永远不会对他满意,但现实就是现实。
哪怕是搞平均主义,一定也会有人觉得不公平,磨灭个性,看到一堆傻叉都跟自己一样,那么自己不是白白优秀了?
后来我受的挫折多了,想的也多了,于是开始明白,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国家,它存在,就有它的运转秩序来维护着。
不管这个秩序你看起来有多么的不解,甚至认为其中有诸多问题,但最终你得看这里大多数人是否能通过它获得利益。
看起来不咋地的秩序,也要比彻底陷入混乱来得好,例子太多了,卡扎菲、萨达姆的坏事大家听得多了,于是美帝以正义之名用轰炸给老百姓送来了自由,现在自由之下,秩序荡然无存,请问,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是好了还是更糟了?
像好莱坞的白左圣母们,头上裹个时髦的头巾,站在废墟和死人堆里感慨自由很容易啊,因为她们拍完照片,感慨完,还是回到自己有秩序,保安严密的豪宅里享受生活。
而大多数人,却不得不在废墟里继续艰难的活着,连考虑意义的时间都没有。
在前几年,美帝狗粮给得足,国内舆论环境远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时候,还有个带路党们编造的笑话,主题一样是,凭什么要保卫国家?
后面列出一大堆平时形象也不太好的部门。
讲真,我当年也传过这个笑话,谁年轻的时候不是一肚子怨气,总觉得社会亏欠自己的呢?
08年汶川地震,我一腔热血来了,就计划旷工几天,到灾区去干点什么。
一番周折,到六月初我来到成都的时候,成都已经恢复成震前模样,朋友带我去都江堰,再往振区走。
一路真的很凄惨,到处都是裂开大口子的危房,那时候天气已经很热了,路上到处都是大片搭建的临时安置房,灾民们已经能够聚在阴凉处打起小麻将了。
一路上遇到大队的救灾官兵,六月初的成都真的很有点热,但累坏了的官兵们就那样躺在水泥地上午休。
从此以后,我基本就告别了愤青生活,逐渐变成了一个小粉红。
你得知道,一个人,平时尽可以觉得自己哪哪都能能的,真到了天灾人祸发生了,假如没有社会的救助,真的就只能等死了。
很多人都把解放军叔叔过来救我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但如果你熟读历史,如果你经常看新闻,你就会知道,当兵的,不过来祸害老百姓,就已经要烧高香了,什么?
还过来负责救灾?
让老百姓住在房子里,自己在路上打地铺?
这就跟天方夜谭一样。
当你理解这是多难做到,多么可贵,你就懂得了,为什么我们要去帮忙维护这种秩序。
前几天端午节,过气网红罗崇敏跑出来批判端午节。
2016年12月13日,这位罗先生因为被情人盗号,搞出了一场大风波,最终被纪委开除党籍。
闲了许多年,终于按耐不住,发了一篇《端午:一个鼓励自杀的日子》。
大约罗先生一直享受了超越常人的体制内待遇,等到情人门东窗事发,厅局级的待遇没有了,至于党籍他大约也不会太在乎。
所以罗先生想来想去想不明白一件事,何以如此了不起的自己,竟然因为一点个人私事到老落得如此下场,满腹牢骚郁积于心,终于找了个日子一吐为快。
我记得看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文章叫《曹刿论战》,曹刿明明非常鄙视那些肉食者,但到了国战的时候,依旧站出来给自己的国家帮忙,请问他到底忠诚的是谁?
春秋无义战,你以为诸侯之间打仗是为了什么?
找个借口明目张胆的出门劫掠罢了,国君们再坏,但总归是在一个制度框架之下坏罢了,肉食者再贪鄙,总归还得有个度,但敌国大军会跟你讲道理吗?
如果你是贵族,贵族之间倒是能讲个客气,不会随便就被虐待,但他们会那么客气的对待平民吗?
屈原固然是楚国贵族,是既得利益者,但暴秦的名字真的是白给的吗?
白起攻入楚都,连王陵都一把火烧了,这样的军队,你以为人家见到老百姓就那么秋毫无犯?
怕是平时看解放军叔叔看多了,想太天真了。
屈原在国都被破以后为什么自杀?
但凡是看进去了屈原的文章,就该明白,他作为贵族君子的责任心,因为愧对吾国吾民,又无力回天,最后才自杀的。
楚国人想的敞亮的很,君王被抓了,赶紧麻溜的立个新君。
但他们依旧能理解屈原那种爱国情怀,不仅只是单纯的对某位国王愚忠。
杀身成仁是告诉大家,人生中有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假如为了它而要用生命呵护,那么也没啥。
就像那位高铁司机杨勇,为了车上的乘客,勇敢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才是仁。
日本武士道精神那么牛逼,怎么到现在美国大兵还住在那里不走?
武士道呢?
现在的青少年之所以容易在冲动之下自杀,恰恰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仁”,不太懂得生命的价值所在,太把自己当一回事。
被忽悠着啥都以自己为主,一旦自己被否定了,没有达成自己的心理目标,立刻就以死相逼,结果就真死了。
一个人活着,并不是为了一己之私,畅所欲为。
青少年自杀,最痛苦的肯定不是他自己,人都死了,痛苦个啥,那些珍惜他爱他的家人才是最痛苦的。
你看教育体系里有罗先生这种自私鬼,才教得人越来越迷茫。
有许多既得利者,不懂得节制,不知道要适可而止,反而汲汲于跟平头小民去争夺一点绳头小利,甚至为了私利,连国难财都敢明目张胆的发。
这才搞得普通人灰心失望,被人一挑拨,就陷入到自我怀疑之中。
所以最近那么多人都站出来,去批驳毒教材的影响。
人不是活在真空里,但凡暴露了,自然有无数的细菌病毒来侵袭,各种坏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问题就是,你要怎么去面对生活?
教育的意义并不是说你读了书,会做很多题目,考上了名牌大学,就必须得飞黄腾达。
而是让一个个并不完美的人,在接受系统教育以后,能融入到社会中来,懂得如何在社会里做个有价值的人,懂得如何尽可能有意义的度过自己也许平凡的一生。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传统中留下来的并非处处都是精华,自然也有糟粕的一面,但中国人的精神里对“仁”的理解,却比吹上天的普世价值来的优秀的多。
“仁”不是愚忠,而是一种对世界基于理解和同情产生的大爱。
仁不是盲目的,好赖不分的,那是白左圣母。
迷茫的人很多,其实破除这种执念很简单,把毛爷爷的“老三篇”好好读读吧。
家道中落
有时候我们读小说 或者看一些人物的传记 往往都会看到家道中落这个词 家道中落的意思就是家业一开始发展的很好 然后到了中途以后又衰落下来 到了主人公手上的时候 甚至已经变得穷困潦倒 比如咱们都很熟悉的鲁迅 鲁迅先生童年时的家境是非常好的 但是在12岁那年 他的爷爷原本是朝廷的官员 却突然因为一些事情或罪下狱 紧接着他的父亲又身患重病 那么这个原本有权有势 而且比较富裕的家庭很快就衰败下来 所以鲁迅的介绍 一般都会说他少年时期家道中落
中国人自古就很讲究运道 比如人的命运或者运气 那么家庭同样也有运道 比如兴旺发达 又或者衰落败坏 这就是家道
俗话说一亲坏三代败 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亲人坏 就会导致家庭的运道 接连三代都会衰败 千里之堤 毁于蚁穴 任何事物的衰亡 往往都只是源于毫不起眼的小事 那么家道的衰落 同样也是源于家庭成员的日积月累
有三种表现的人 往往是导致家败的根源 是哪三种人呢 首先是品行不端的父母 他们品德败坏 不走正道 跟小孩做出了错误的榜样 让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小就被错误引导 生在这样的家庭 孩子很难成长为一个三观正确的人 而且这种父母往往不务正业 甚至偷鸡摸狗 甘涉违法的勾当 狼当入狱的风险也极大 一旦深陷囹圄 更是害了家中的小孩 不仅生活得不到保障 就连基本的管教都会丧失 生在这样的家庭真是小孩的不幸 而像这种父母的确是一坏毁三代 真是可恨至极
那么除开这种坏父母 还有一种父母也很可恶 他们本身不坏 甚至有很高的素质 而且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培养 是这种看似对孩子负责 重视孩子的父母 往往又会走入另一个极端 就是对孩子过于宠溺 俗话说慈母多败儿 其实宠溺孩子的不仅仅是慈母 父亲也有可能很宠溺孩子 还有爷爷奶奶 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并不缺爱 而是被爱的太多 爱的有点过分 长辈对孩子过于宠溺 其实同样是种混蛋家长
家道的继承取决于后代 所以儿女的发展是什么样 家道的兴衰起落自然也与之息息相关 而子女的发展又取决于父母的教育 因此刚才我们说的两种坏父母 都很难教出有出息的子女 家道自然会中落 但是 孩子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教育 还有道德方面的教育 比如说孩子智商很高 学习也很厉害 父母尽心尽力 但却忽略了道德教育方面的培养 长大以后 这种孩子即便成为了出类拔萃的人才 也只不过是毫无孝心 不懂感恩的白眼狼而已 他们只在乎自己 而不会顾及自己的家庭或者家族 所以每一个父母 都应该及早重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 并且为孩子做一个孝顺感恩的好榜样
送礼
相信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都会经历各种人情往来 比如朋友之间相互赠送礼物 还有求人办事的时候难免要打点打点 这些都属于人情往来的范畴 有这样一句话 说一个好的人情关系 都是靠走动走动才走出来的 包括亲戚也是如此 如果不常来常往 缺少礼尚往来的这种互动 再亲的亲戚也会慢慢变得疏远 而当我们作为个体 身处在社会当中的时候 就会发现有很多事情都需要靠卖面子 拉关系才能非常顺畅的处理 数千年以来 这样的游戏规则几乎从未改变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非常重视人情这两个字 因为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 在社会上是很难立足的 甚至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在正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 人情就是通过各种关系 通过礼尚往来的走动建立起来的 那么送礼 就是维护和承载人情的必要手段
其实说实话 我也经常有送礼 比如我的老师生日会送礼 还有亲朋好友家 比如丧葬嫁娶之类的日子 也肯定少不了要随礼 这些都算是比较正常的礼尚往来 那么还有的时候 求人办事这种情况也难免要送礼 我也送过 相信你们或许也有经历过 比如有时候事情卡在某个地方 无法推进 然后咱们找找关系 送上一点小小心意 俗称打点打点 事情很快非常顺利就得到了解决
有时候送点小礼 还真就有这样神奇的作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事所有人都适合 有两种人送礼并不会帮你建立人情关系 有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第一种不要送礼的对象是以权谋私 利益熏心的人 这种人收礼 从来也不会考虑半点人情的意味 因为他们就是为了收礼而收礼 有人可能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呀 不送礼人家不给你办事呀 其实正是因为有这种心理 才助长了他们收礼办事的歪风邪气 就算你给他送礼了 他还可能贪心不足 层层加价 而且对于这种人来说 谁给他送礼了他不一定记得 但你要是有一次忘记送的 他反而记住了 到时候你前面所有送过的 全都变得毫无意义 他反而还记恨上你了 你说这种送礼 是不是反而送出了反作用来呢
还有第二种 收礼之后大肆炫耀的人不要送 不管是朋友往来也好 还是求人办事也好 最好都不要给这种人送礼 比如朋友 你给他送了个礼物 然后他不停的向人显摆 向人炫耀 如果你们还有共同的朋友 其他人看到 怎么送给他不送给我呢 表面上不说 但是心底慢慢就对你产生了意见 所以如果你有这种爱炫耀的朋友 要么不送 要么就和他关系对等的朋友 见者有份 大家都有 才不会让自己无意中得罪其他朋友 那么求人办事也是一样 对方如果嘴不密 事就一定不牢 迟早会出现问题
要知道送礼其实也是一件有风险的事 所以我一直认为 亲友之间必要的人情往来一定要有 但是找关系 开后门之类的人情还是尽量不要有 如果我们人人杜绝这种送礼办事的潜规则 才会有真正风清气朗的良好社会环境
处世的潜规则
朋友小可最近很郁闷,她加工资了,涉世未深的她兴奋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同事,没想到出事了。
她们部门的几个同事一起到人事部闹,凭什么小可入职不到半年就能加工资,她们干了三年也没加工资呢?
事实上,小可的学历、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都比她们强,可是她们不能认清楚自己,反而怪公司偏心。
小可被喊去谈话,上司表示对她很失望,她现在在部门待得很尴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做人做事之前要三思而后行。
01 人们愿意祝福陌生人升迁,却不愿意恭喜身边人发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二十年前,我家买了个几十万的商铺,除了姨妈知道以外,再没有别人知道了。
就连我舅舅,外公都不清楚,因为没有人会把这种好事到处宣传,这其中就有一种心理,见不得别人好。
相反你家有什么坏事,恐怕一夜之间所有的亲戚朋友都知道了,这就是人的心理。
堂姐离婚,没有告诉任何亲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了,纷纷用同情的眼光看着她。
表姐觉得很莫名其妙,离婚怎么就不幸福了?
她明明是及时止损,却被人当成了没人要的弃妇。
再讲一个事,姨妈儿子考上大学,大摆宴席请亲戚吃饭,亲戚们私下里很不屑一顾。
有人说,他考上的是垃圾学校,还有人说,现在大学都普及了,考上大学没什么了不起。
反正说什么的都有,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人们宁愿祝福陌生人,也不恭喜身边人。
大概因为螃蟹定律吧,我过得不好,你也休想过得好。
02 除了父母,每个人都希望你喝西北风。
我有个邻居叫张三,他做生意亏了几百万,拿他父母房子去抵押,结果还不上钱。
他父母非常着急,四处和亲戚们借钱,很少有人借给他,甚至还有人落井下石。
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的亲哥竟然打电话告诉他儿子这个“喜讯”,他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叔叔破产了。
寒心不?
当你落难的时候,除了父母,每个人都希望你喝西北风,兄弟姐妹也不例外。
出现这种情况,离不开小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偏心教育,他们总是让家里的孩子们比赛,通常都会抬高一个人,贬损一个人。
他们总是说,你不如你哥,你应该向他学习,他为什么就比你强?
孩子的心里就会种下嫉妒的种子,久而久之他会把兄弟姐妹当竞争对手,不会念及手足情。
除了父母,每个人都希望你喝西北风。
你过得不好,他们就放心了。
所以新的一年,你必须争口气,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为父母长点脸。
03 你弱的时候,不要去怪世上坏人多。
前几天,有个作者朋友宣布退出作者群,抱怨规则不公平、抱怨写作赚不到钱。
作者群很安静,每个人都希望她退出算了,少一个竞争者,大家就多一份希望。
这就是现实,你弱的时候,不要去怪这世界上坏人太多。
黄渤接受采访时透露,他没红的时候,身边的人对他都是一些冷言冷语,可是有一天他突然红了,这世界突然对他和颜悦色起来。
你看,人的尊严是自己争取来了,与其停留在原地和那些挤兑你的人斗争,不如强大自己,脱离那个圈子,进入更高级别的圈子。
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你被淘汰出局,就不要怪规则太烂。
当你弱的时候,大家依旧脚步匆匆,没有人会停下来关心你是否饿了、累了,毕竟大家都挺忙的。
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埋怨别人不帮你,不如想想为什么别人可以,而你却不行?
说到底,生气不如争气。
当你越来越强大,你才知道这世界美好的事情,都是环环相扣的。
当然,坏的也一样。
04 别向别人诉苦,因为20%的人不愿听,80%的人在看你笑话。
众生皆苦,每个人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把伤口随便揭给别人看,你想得到安慰,可是却事与愿违。
因为20%的人不感兴趣,还有80%的人是抱着看笑话的心理,越听越高兴。
他们表面上安慰你,转身就把你的故事当作八卦,复述给别人听。
成熟的人,早就戒掉了情绪,有什么苦,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都放在心里,一个人默默消化。
讲给真正关心你的人听,怕他们为你担心,讲给酒肉朋友听,只是给人增加笑料。
2020年,第一批九零后已经三十岁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们都是中年人了,要学会自己的烦恼,自己扛。
人生是一道选择题,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关键还是取决于自己。
05 宁愿闷声发大财,不要高调炫耀自己。
俗话说,德不配位,必有灾祸。
一个人的财富要和自己的能力匹配,一旦失衡厄运接踵而至。
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炫耀自己。
你越炫耀什么,就说明你越缺什么。
做人,不能总是强调自己有钱,真正的有钱人,你根本看不出他有钱。
做人要低调,不卑不亢闷声发大财,不引起别人的嫉妒,你才能平平安安。
如果你招摇过市,引起别人的反感,人心隔肚皮,有心人随便一个小动作,你也会很难过。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要去高调说自己有钱,你希望得到别人的羡慕,也许你已经被人盯上了。
亲戚朋友上门来借钱,请问你是借还是不借?
借钱,有了面子伤了里子,不借,里外不是人。
这年头,最不可低估的是人心,最不可高估的是人性。
低调做人,是为人处事的根本。
06 不要试图让人理解你,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朋友老公出轨了,她婆婆非但不管好儿子,还让她反思自己,是否不够温柔。
她母亲拒绝她回娘家,劝她想开点,他能挣钱养活孩子就算了,等到老了他就会改。
她朋友也劝她,提升自己,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他自然就会回心转意。
她愣在那里,难道是她自己的问题吗?
为什么大家都站着说话不腰疼。
真相是,人性的本质就是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
别人的痛,没有打在身上,便理所当然地认为没什么大不了。
正如郭德纲所说,你不知道人家经历了什么,就别随便劝别人大度。
江歌妈妈失去了唯一的女儿,林爸爸失去了爱妻和三个子女,等同于家破人亡,他们的苦,真没几个人能感同身受。
反过来说,我们的苦也不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所有的苦,只有靠时间去治愈。
07 娘家的事情,别和婆家说。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娘家的事情不要告诉婆家,否则他们识破了你的性格弱点,以后的日子可想而知。
哪天吵架了,他们可能会揪着你娘家的事情不放,翻旧帐、冷嘲热讽,这就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读者小美就干过这种傻事,小美觉得父母偏心,于是经常和婆婆大倒苦水,说自己母亲如何偏心自己的弟弟妹妹。
后来小美和老公吵架,婆婆过来帮儿子怼她,难怪你母亲偏心,我要是她,我也偏心。
从那以后,小美再也不在婆家讲娘家的坏话,不让他们对自己娘家的事情指指点点。
你口中娘家的形象,就是在婆家的地位,聪明的女人,应该维护好娘家的形象,让人觉得你是来自有教养的家庭。
当婆家鄙视你父母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否定你的原生家庭,哪天吵架,他也不至于指着你鼻子说你没家教。
当然,在娘家也别说婆家的坏话,会做人的儿媳两头瞒,不会做人的儿媳两头传。
亲家关系良好,小两口也省心省力不少呢,婚姻才能良性发展。
08 同事不是朋友,把同事当朋友你就输了。
见过很多人,同事朋友傻傻分不清,经常把同事当朋友,掏心挖肺结果吃力不讨好。
也有人结婚生子摆酒席,都给同事发请帖,引起公愤。
同事是一群人在干同一件事情,是工作上的伙伴,你可以把他当朋友,但你们的来往更多的是因为利益。
朋友就不一样,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不涉及利益关系,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如果你把同事和朋友区别对待,就能掌握和同事或朋友相处的分寸感。
开不得的玩笑,不随便开,不能说的话,别瞎说,比如个人工资、上司八卦等隐私问题,适合烂在肚子里。
一个人把生活和工作划分开,不把工作情绪带回家,也不把家里的事情带到工作中,才是一个合格的同事和朋友。
09 不纠缠烂事,不活在过往。
新的一年开始,所有的一切都该翻篇了,不活在过往,你才能重新开始。
人要有断舍离的果断,家里用不着的旧衣服、废弃的玩具等,该扔就要扔,别舍不得。
扔掉了垃圾,你才有空间放新的东西,生活就是这样,把过去不堪的往事,让它过去,你的心房才有空间装快乐的事情。
做人要乐观,多想一些开心的事情,忘记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你快乐家人也会快乐。
每个人都希望和阳光温暖的人交朋友,而不是整天活在阴郁的过往,每天唉声叹气、惶惶不可终日的人。
人若欠你的,天必还你,他若亏待你,早晚都会有报应,不是不报、时候会到。
你何必着急呢?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来,活在当下才能享受当下。
余生不长,请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饱满有趣。
10 坚持自律,好运气自然会来找你。
做人应该对自己有要求,早睡早起、坚持自律,是每个人都该有的觉悟。
我见过一些放弃自律的人,三餐不规律、熬夜成瘾、把生活过得很颓废,甚至不愿意工作,结果他们越来越懒,越懒越胖,越胖越吃,越吃越穷。
这就是牵一发动全身,保持自律21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慢慢地你会发现,一切都开始好起来。
早睡早起形成了良好的生物钟,坚持运动、气色变好了,工作起来也带劲。
努力工作不仅是为了赚钱,还为了将来更好的生活,以及当下充实的内心。
多看书,多了解别人不知道的东西,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做一个爱读书有气质的人。
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吃过的苦,看过的世界,全部都刻在了你的骨子里。
你现在的习惯,决定了你未来三年的生活。
没有谁能随便成功,一定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我一直相信,保持自律、敢对自己下狠心的人,运气差不了。
應該離開關係的徵兆
有些關係你明明知道好像不對勁 但是往往猶豫應不應該繼續 大家都知道其實講分手總是傷痛 但有些時候我們又難免要做出選擇 今日我想由心理學角度跟大家分享 五個你應該離開對方或 離開一段關係的徵兆 這五個徵兆不單單適用於親密關係 可能是朋友家人或甚至一段事業的關係 接下來說的五個特徵都可能可以幫你判斷 你究竟應不應該在一個關係當中離場
這裡我們會運用心理學知識 去分析各種生活社會和事業上的現象 正所謂知識就是力量 如果你想學心理學的話 記得按讚訂閱和分享我們頻道 好立刻去到我們今天的主題 究竟甚麼時候我們才知道自己應該離開對方呢
第一個徵兆就是在那段關係裡 你開心的回憶比起傷心的回憶的比例 是少過五比一 為何是五比一呢 心理學而言人普遍對負面情緒和回憶關注大很多 一個負面回憶比起一個正面回憶 也會對我們來說有大很多的影響力 舉個例子例如你想像一下 例如你和你的伴侶有一天去主題樂園 好開心整天都玩得很開心 但是睡前小吵架了一回 你會記住去主題樂園的回憶 還是那場吵架呢 相信很多人都會記住那場吵架 而不是去主題樂園的美好回憶 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負面偏見(Negativity bias) 一位研究親密關係的學者約翰高曼(John Gottman) 他發現其實有一個叫神奇比率(Magic ratio) 就是在一段婚姻關係中如果一對夫婦 他們好的回憶比起差的回憶 的比率低過五分一的話 他們就很難持續走下去 我們不妨去審視一下自己的關係 無論是工作跟朋友或是拍拖 其實那段關係帶來的是開心還是傷心的回憶 如果你發現是傷心的回憶居多 或是如果比例少過五比一的話 可能要小心注意 約翰高曼發現一些婚姻關係差的關係中 好的經驗和壞經驗的比例大約是零點八比一 即是兩個經驗分量差不多 就算一個好的回憶和一個壞的回憶 同等分量地出現 基於人的心理現象 其實我們記得壞的事情多很多 或許大家可以這樣去理解 例如一個月有四個週末 假設你每個週末都會去拍拖 這個月中如果你至少發覺有一個星期的約會 是不開心的話 其實就已經是低過五比一的比例 如果要達到五比一這個比例其實可能是要 兩個月可能見過七八次面 大多數的回憶都是開心的只有一次有衝突 這樣其實你那個開心和傷心回憶的比例 才會降低到約翰高曼建議五比一的比率 這個就是第一個可能你要考慮離開對方的徵兆 除了五比一這個比例
第二個可能你應該離開你的伴侶 或終止一段關係的徵兆 是在對方身上發現了蔑視(Contempt)這種情緒 蔑視這情緒可以怎樣看出來 例如可能你發現對方經常對你反白眼 或是他常常不尊重你的觀點 甚至覺得你是一個好差的人 蔑視在約翰高曼的研究中發現 是其中一個對關係傷害力最大的情緒 為何蔑視是一個傷害力這麼大的情緒 大家可以想想不同類型的負面情緒 例如傷心那樣傷心很多時候甚至 可能是某程度上是一個健康的象徵 因為往往是你好重視對方 你才會因為他講的一舉一動而感到傷心 或是例如憤怒某程度上也代表你緊張對方 因此你才會覺得憤怒 但是蔑視是一個非常不同的情緒 首先他有一個假設就是有所謂的地位之分 往往是地位高的人才會蔑視一個地位低的人 所以當你留意對方對你展示蔑視這個情緒的時候 這個時候已經是為這段關係創造 一種非常大的不平等 是相當難以去力挽狂瀾的 而且為何蔑視這種情緒這麼損害一段關係 大家想想我們對於甚麼事物會感覺到蔑視 很多時候就是一些我們鄙視不齒的人 甚至蔑視這情緒是跟我們大腦裡叫 厭惡迴路(DISGUST circuit)的大腦迴路 關係相當大 何時我們會啟動這種厭惡迴路 就是那種當你看見蟑螂糞便或骯髒東西的時候 我們大腦的厭惡迴路就會啟動 當你留意到對方對你展現這種情緒的時候 可能你的地位已經同一些他打從心底裡 看不起的人或甚至再差一些 好像蟑螂糞便或嘔吐物同一個狀態 你又怎去挽回這段關係 這也和約翰高曼的研究發現不謀而合 他發現在一對情侶的互動裡 展示愈多蔑視的情緒 其實那段關係能夠繼續下去的機會率就愈低 而且效果影響非常大 例如當你發現對方對你一些蔑視的情緒的時候 可能真的要去重視和重新審視 一段關係值不值得繼續下去
第三個可能應該終止一段關係的徵兆 就是那段關係對你來說已經沒有期待 純粹是為了繼續而繼續 根據心理學家羅伯特史坦伯格(Robert Sternberg) 他提出一個叫雙重愛情理論(Duplex Theory of Love) 雙重愛情理論有兩個組成部分 第一個就可能大家之前都會聽過愛情三角 他指出一段愛情的組成是有三個重要的元素 分別是激情(passion) 即是那種身體之間互相的性吸引力 親密感(intimacy) 即是那種雙方的心靈很有交流 互相明白對方的親密 第三是承諾(commitment) 就是雙方願意去繼續一段關係的決心 羅伯特史坦伯格將一些沒有激情沒有親密 而只剩下承諾的愛情叫作空洞之愛 換言之就是那種廣東話歌詞 表達得好傳神「為繼續而繼續」 這種狀態的愛情 那怎樣叫雙重愛情理論 就是除了這個愛情三角 即愛情的組成元素之外 其實愛情同樣也是一個故事 舉個例子例如一些情侶他們拍拖 會有一個共通的故事 例如羅伯特史坦伯格指出 其中一個共通的愛情故事 就是園藝(Gardening) 就是雙方將愛情當作一樣 他們要悉心培養一齊去經營的事 但是如果雙方對於愛情的看法非常大差異 雙方沒有一個共同的願景 一個他們共同去期盼的將來 如果雙方僅僅為了逃避對於未知的恐懼 而去勉強繼續一段愛情 其實是非常難以得到幸福 當然這種行為是相當人性 心理學這個叫現狀偏誤(Status quo bias)的現象 指出人對於維持現狀是一種非常強烈的偏好 這樣行為其實會套用在我們的愛情中 撫心自問人為何你要繼續一段關係呢 如果理由僅僅是因為我不想改變 因為我害怕一些未知的恐懼感 而不是這段關係本身有一重點令你值得珍惜 這樣可能繼續下去真的有點可悲
第四個可能值得思考的徵兆 就是你沒有在對方的生命裡去扮演一個角色 有一些人可能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 可能我們會對他朝思暮想 可能會覺得他在我們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人 但往往關係這回事是雙向的 另外可能我們應該衡量一段關係繼不繼續下去 不是他在我心目中是甚麼地位 也要關注我們在他心目中或生命中 有一個甚佢地位和角色呢
近來我接觸到敘事工作(Narrative practice) 當中一個部分令我感受非常深刻 就在敘事工作中有一個技巧 叫重組會員對話(Re-membering Conversation) 這裡的re-membering不是記憶的意思 而是兩個字分開的"re""membering" 即是令到對方重新成為 你生命這個俱樂部裡的會員之意
那甚麼叫作重組會員對話 舉個例子例如你跟一個朋友傾談 他提到某個伴侶對他來說是相當重要 可能你會問他為何伴侶對你而言相當重要呢 可能會回答因為在人生最低落的時候 往往他支撐了我很多 我考試很低潮的時候他都對我很好 可能煲粥給我吃或關顧我 所以這個人對我來說就好重要 好像沒有人對我這麼好他是唯一一個 當然他可以娓娓道來 跟你說一個人在他心目中有多重要
而重組會員對話 是會再問多一部分的 你講到這個人對你來說好重要 但如果你轉換角度來想 你覺得你對這個人而言有甚麼重要 你怎樣影響了他的生命 他會怎樣看你這個人呢 如果你發現就是前面那些問題 你可能講到很多但是後邊的問題 如果你一問就啞口無言的話 可能這個就係一個關係的警號 即意味著關係其實有很多的不對等 他參與了你很多人生的建設 但其實調轉你又參與了他人生的哪些部分呢
一段好的關係特別是親密的關係 往往是需要人生故事是交織在一起的 那樣在故事層面有一個很大的不對等 可能就會為我們的關係響起一個警號 也是一個我們需要反思的地方
最後一個可能你應該考慮 去離開一段關係的警號呢 就是你會發覺一段關係是完全沒有衝突 當有些問題出現的時候沒有人願意去面對 可能大家會說我第一點不是說 好的回憶比一些壞的回憶最好比率低過五比一 但是那樣不是意味著我們要完全沒有衝突 因為其實衝突往往是反映雙方解決問題的意願 可能大家會試過一個這樣的經歷 可能有一個問題接著大家互相藏在個心底不說 雖然表面上維繫到那種不吵架的和平狀態 但是其實雙方很快已經心底裡 重心不是放在這段關係上 而且衝突在心理學角度來說並非一面倒是壞的 而是有很多的功用 包括可以幫助我們去面對自己負面情緒 很多時候衝突是雙方去解決深層次問題的契機 如果一段關係有問題但雙方完全沒有動機去解決 這樣也是一個大警號 就像陳柏宇那首歌心有唱到 約會像是為分享到飽肚滋味 其實在真正的關係上是需要大家一齊去面對痛苦 這個亦是一個我們需要值得注意的地方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了五個警號 可能要令你去反思甚至考慮離開一段關係的因素
當然我不是和大家說在你的關係出現這五個因素 你就要立刻和對方分開或終止那段關係 絕對不是這個意思 只是說這五個因素都是一些比較大的警號 當這些警號出現的時候可能我們 要第一時間去正視這些問題 嘗試去和對方解決 但如果萬一個問題真的解決不到的話 可能離開也是一個選項 甚至雖然會有陣痛 可能對於長遠而言是一個比較好的選項 這個選擇不容易 但祝願大家可以真的想清楚 自己在關係上想要的是甚麼 為了自己和為了對方去作出正確 雖然可能有些困難的決定
黑暗人格 光明人格
大家都會聽過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或nice guys finish last 好人總是最後吃虧那句句子 究竟這句子在心理學研究角度是否真確 是否好人真的吃虧過壞人呢 今日我想跟大家分享 好人壞人他們和性吸引力 以及個人收入之間關係的研究 跟大家去分析一下是否真的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和做好人是否總會吃虧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大家關心的問題 我們如何去分辨壞人 和如果我們自問是一個好人的話 我們可以怎樣在一個壞人當道的社會中生存 這個就是今日五分鐘心理學想跟大家分享的題目 如果大家第一次收看本頻道 你好我是主持人Peter 在這個頻道入面我們會分享 各種實用心理學知識 去分析各種生活、社會和關係上面的現象 如果大家想學心理學的話就記住訂閱我們頻道 我們立即去到今日的主題 究竟是否壞人總領先得到社會一切資源呢 在心理學角度我們首先需要 為壞人一詞下一個定義 當我們講壞人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表達甚麼 壞人這個詞當然定義非常廣 但一般而言它跟心理學的某些概念比較相似 例如心理學有個叫黑暗人格三角的理論 意思是一個黑暗人格的人主要有三個面向 第一個叫馬基列維主義 意思即一個有黑暗人格的人 其實會普遍漠視其他人的感受 而且樂意用手段去操縱其他人 而其他人被操縱完承受傷害之後 他亦對其他人的傷害漠不關心 第二個是自戀 意思是有黑暗人格的人普遍會認為 自己是在這個世界的中心 值得去得到這個世界上面的一切好事物 故知而然他們對於操縱其他人 亦都沒有悔疚感 因為作為世界中心的自己 自然要得到這個世界上一切的好事物 其他人不配有的我都配有 這狀態就可以在自戀的人格傾向呈現出來 最後一個就是心理病態 亦即是一種非常衝動罔顧後果的人格 你會發覺普遍他們做的事情都非常魯莽 他會忽略自己後果或者對於其他人的後果 這三個心理上向導 其實它們互相有一個非常大的正關聯 意思就是你在其中一項高的話 另外兩項多數都會相對高 這就是心理學上面最接近壞人的定義 當我們在講壞人的話 在心理學上好大機會我們在講 有黑暗人格三角這三個特質的人 那麼究竟黑暗人格三角會如何影響一個人 在人生不同範疇裡面的表現 包括一些親密關係和個人收入 好遺憾地有些研究會發現黑暗人格 確會幫助到一個人去獲取更高的收入 甚至在公司的領導層裡 亦會跟黑暗人格有些關係 再者有些研究發現一個黑暗人格愈高的人 其實當他被異性判斷吸引力的時候 普遍而言會覺得這些人更具吸引力 自然其性伴侶的數量亦會比黑暗人格低的人多 其實這些全部都有一些研究的 但值得去思考的是例如我問問 正在看這影片的觀眾 你會不會想去和一個有黑暗人格的人相處呢 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其實都是不會的 你會想對這類型人避之則吉 但何解往往這些黑暗人格的人 最後反而獲得較高的成就 其實我們可以分開兩方面去講 先講愛情方面 為何反而有些壞人得到伴侶數量 會比好人多或俗語有云的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以前聽過一段喬丹彼得森同羅伯特格林 講的播客中提及到在傳統的性別定型裡 其實男士一個功用是需要去保家衛國 或有個保護女性的責任 我不是說這回事應該是這樣 我亦不贊同任何性別定型 但因為人的社會根據這個架構發展了好多年 當女性擇偶的時候普遍傾向想選擇的是 能夠保護她的男士 但你試想想一個能夠保護女性的男士 他其實需要有相當的黑暗特質 為何這樣說是因為例如何謂保護 就是當有一些好大的黑暗 例如當外部的進犯者去侵害他們的時候 其實男士需要展現到自己兇猛的一面 他才能夠發揮到保護的特質 這個角度去看其實女士真正想選擇的 是一些普遍上心地好但去到關鍵時候 願意為了大家利益去展露黑暗面的人 但往往這些人比較難跟俗語上的渣男分開 反之而言在播客裡喬丹彼得森提到 一些經驗甚至戀愛經驗比較淺的女性 她會將一些其實不是真有黑暗面 而只是做一些小事去耍帥的男士兩者混淆 即大家可以想像 例如在中學的時候 可能一些比較受女性歡迎的男生 可能他會紋身抽煙這樣 但當他真的遇到好兇猛的進犯者 他其實是會夾住尾巴逃走的 但一些經驗比較淺的女士 往往會將兩者混淆 覺得那些人能夠有黑暗有兇猛一面 能夠保護她的人 去到另一層面 去到事業的層面何解有黑暗人格的人 會對於事業晉升或甚至收入可能有幫助呢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罔顧他人感受 普遍而言他們好敢於去捍衛和爭取自己利益 而且如果你的工作環境中 多數人不是好勇於去爭取自己利益的 或多數人不捍衛自身利益的 而你非常懂去爭取自己利益的話好大機會 會得到不少益處的 這個視乎你投入甚麼環境當中 普遍來說如果一個環境的人非常善良 突然有一個黑暗人格的人進去的話 那個黑暗人格的人會獲得非常多的利益 因為其他人都不懂得如何去防衛他 但係大家不妨去思考一下 想像你覺得一群好黑暗的人和一群心地好的人 作為兩個團隊去競賽 哪邊團隊最終能做得好些呢 其實答案是那群心地好的人 因為普遍而言他們會比較有效地 去建立一些團隊合作的關係 反之如果一群黑暗人格的人聚在一起 他們之間會有很多猜忌有很多競爭 亦都好難建立一些成功的東西 即是換言之如果你是一個黑暗的人 如果你想要取得成功呢 你其實要去找一群無知婦孺去被你欺騙 一群黑暗的人聚在一起 反而會因為相互之間的差異好難做到大事 而另一個問題是我們可以如何去識別和防範 如果你不幸地遇上一個黑暗的人 我們可以如何去跟他相處 這個時候有個技能是非常重要我們要去學習的 就是設立個人界線 因為人的心理有這傾向就是你會發現很多時候 我們對於其他人的要求是得寸進尺的 例如有人今天問你借五十元可能你借了給他 下次他再問你借多些錢 你就好自然地會再借多些給他 這是一個人根深蒂固的心理傾向來的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 我們不想推翻自己過去做過的決定 人普遍而言是想維持一個前後一致的個人形象 你會發覺如果你沒有底線地去答應他人要求的話 好自然地有黑暗人格的人其實會看到這個特徵 而且會很樂意去進行剝削 對這個問題解決方法就是設立清晰的個人界線 舉個例子在你自己工作上或感情上 會不會有一些底線一旦越過了 你就沒有辦法再接受這段關係 或再留在那個工作崗位裡 這些往往是我們需要事前想清楚 萬一有人觸犯界線 我們需要非常勇敢或強烈地去捍衛 例如好像在感情當中 可能底線是動手打你 或例如出軌 當我們設立了個人界線之後 我們就需要好好地守護界線 這是其中一個保護我們免受壞人操控的做法 而另一個大家需要留意的是一個有黑暗人格的人 往往不是非常明顯有黑暗人格去顯露出來的 他甚至可以裝作自己很有良知 以一副惺惺作態的姿態出現在人前 為何會這樣呢就是因為在心理學上 其實一個人的道德推理和道德情感是兩回事來的 你可以問一個心底黑暗的人 如何分別事物是對是錯 甚或至他們可以給你一個很好的理由 去顯得自己非常有良知 但可能在他心底裡其實感受不到常人的惻隱之心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如何判斷這群人呢 其實我覺得過往的記錄往往是一個好工具 例如一個人如果每個跟他相處的人 其實都覺得這個人信不過的心地差的 就算他以一個再好的姿態呈現在你面前 其實我都會覺得大家要非常小心去信任他們 因為很多時候人的名聲往往是會說話的 比在你面前顯得的樣子更可信 因為其實很多人都非常懂得裝模作樣的 特別是如果你有黑暗人格的話 可能你會更加樂於和懂得去戴上假面具 因為你心理上其實少了好多東西 少了一種良知的譴責之類 剛剛說了許多黑暗人格為個人所帶來的優勢 但是黑暗人格是否大家想像中好 其實未必的 心理學除了研究壞人亦即是黑暗人格之外 亦有研究何謂好人 心理學上面對於好人的研究就不是黑暗人格三角 其實還有另一個人格三角的 叫光明人格三角 而光明人格三角是有三個元素的 第一個叫康德主義 源自於一個叫康德的哲學家 康德主義意思是當我們對待他人時 我們要將其他人視為一個目標(end) 即一樣本身有價值的東西 而不單單是一個工具(mean) 一個為幫你達成目標的手段 這是光明人格的其中一個因素 而另外兩個因素分別是人道主義 即相信每一個人其實都有他本源的價值 和我們會尊重他的尊嚴 最後一個就是人性的信心 意思是對人的人性本身具備信心 你可以想像一下集合這三個因素的人 是非常相信人性又重視其他人的價值 和他辦事是非常有原則的 這三個特徵結合就是光明人格 大家可能會發覺剛剛我講到黑暗人格 跟個人收入有關係 其實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同時 有些研究發現一個人的光明人格和他的收入 亦都有關係的而且光明人格跟收入的關係 可能比黑暗人格更大 換言之其實有黑暗人格的人和有光明人格的人 是選擇一個截然不同的方式在社會中生存 而你會發覺如果單純在收入的角度 其實兩者也行得通的 但當我們再看一些數據的時候 你會發現其實光明人格強的人生活滿足度 其實會呈現一個正向的相關 但反之而然當你黑暗人格高的話 你的生活滿意程度其實不會高的 你可以想像到有一個黑暗人格的人 可能他做過好多的手段 的而且確得到一些物質上性愛上或金錢上的利益 但你可以代一代入他的世界觀 其實每一天都係充滿爾虞我詐 有一份研究專門看黑暗人格中的馬基列維主義 喜歡操縱別人的傾向和愛情質素的關係 發現這些有好強操縱別人傾向的人 其實在一段關係中的承諾感或親密感 都會有一個負面的關聯性存在 整體而言一些有黑暗人格的人 可能他短期的確會有一些利益的 可能的確會得到一些物質上表面上的 但長遠是活在一個爾虞我詐的世界當中 如果你自問是一個好人 正在看這條片的某些時候 你都有一些感嘆為何我不學那些人用手段 去得到自己想得到的 甚至可能會想自己做一個壞人 可能有的時候會有用的但長遠來說 其實如果你代入他的世界 這個不是一個相當好的世界來的 因為沒有錯你可能會得到一些短期的 但是對於長遠來說其實這個世界是非常孤單的 對於正在看這條片而自問是個好人的你 我想跟大家分享保持初心的重要性 保持初心不等於我們不需要努力 好多時候其實好人壞人和實力是兩回事 主要你自問是一個好人的話 我們不但需要保持自己的初心 更加需要建立自己的實力 希望跟看影片的朋友們共勉之
The 48 Laws of Power
Law 1: Never outshine the master
Make your masters appear more brilliant than they are and you will attain the heights of power
When it comes to power, outshining the master is perhaps the worst mistake of all.
Never take your position for granted and never let any favors you receive go to your head.
Law 2: Never put too much trust in friends, learn how to use enemies
But hire a former enemy and he will be more loyal than a friend, because he has more to prove.
In fact, you have more to fear from friends than from enemies.
If you have no enemies, find a way to make them
Since honesty rarely strengthens friendship, you may never know how a friend truly feels.
Friends will say that they love your poetry, adore your music, envy your taste in clothes— maybe they mean it, often they do not.
The key to power, then, is the ability to judge who is best able to further your interests in all situations.
Keep friends for friendship, but work with the skilled and competent.
Law 3: Conceal Your Intentions
Use decoyed objects and desires and red herrings to throw people off the scent
Hide your intentions not by closing up (with the risk of appearing secretive, and making people suspicious) but by talking endlessly about your desires and goals— just not your real ones.
You will kill three birds with one stone: You appear friendly, open, and trusting; you conceal your intentions; and you send your rivals on time-consuming wild-goose chases.
Use smoke screens to disguise your actions.
This derives from a simple truth: people can only focus on one thing at a time.
It is really too difficult for them to imagine that the bland and harmless person they are dealing with is simultaneously setting up something else
As Kierkegaard wrote, “The world wants to be deceived.”
Law 4: Always say less than necessary
One oft-told tale about Kissinger… involved a report that Winston Lord had worked on for days.
After giving it to Kissinger, he got it back with the notation, “Is this the best you can do?” Lord rewrote and polished and finally resubmitted it; back it came with the same curt question.
After redrafting it one more time— and once again getting the same question from Kissinger-Lord snapped, “Damn it, yes, it’s the best I can do.
” To which Kissinger replied: “Fine, then I guess I’ll read it this time.
”
Persons who cannot control his words shows that he cannot control himself, and is unworthy of respect.
But the human tongue is a beast that few can master.
It strains constantly to break out of its cage, and if it is not tamed, it will run wild and cause you grief.
Power cannot accrue to those who squander their treasure of words.
Power is in many ways a game of appearances, and when you say less than necessary, you inevitably appear greater and more powerful than you are.
Learn the lesson: Once the words are out, you cannot take them back.
Keep them under control.
Be particularly careful with sarcasm: The momentary satisfaction you gain with your biting words will be outweighed by the price you pay.
Law 5: So much depends on reputation, guard it with your life
Always be alert to potential attacks and thwart them before they happen.
Meanwhile, learn to destroy your enemies by opening holes in their own reputations.
Then stand aside and let public opinion hang them.
Doubt is a powerful weapon: Once you let it out of the bag with insidious rumors, your opponents are in a horrible dilemma.
Once you have a solid base of respect, ridiculing your opponent both puts him on the defensive and draws more attention to you, enhancing your own reputation.
Law 6: Court attention at all costs
Surround your name with the sensational and the scandalous.
Better to be slandered and attacked than ignored.
Every crowd has a silver lining.
At the start of your career, you must attach your name and reputation to a quality, an image, that sets you apart from other people.
Create an air of mystery.
Remember: Most people are upfront, can be read like an open book, take little care to control their words or image, and are hopelessly predictable.
By simply holding back, keeping silent, occasionally uttering ambiguous phrases, deliberately appearing inconsistent, and acting odd in the subtlest of ways, you will emanate an aura of mystery. The people around you will then magnify that aura by constantly trying to interpret you
Do something that cannot be easily explained or interpreted
Law 7: Get others to do the work for you, but always take the credit
No notes.
Law 8: Make other people come to you, use bait if necessary
For negotiations or meetings, it is always wise to lure others into your territory, or the territory of your choice.
You have your bearings, while they see nothing familiar and are subtly placed on the defensive.
Law 9: Win through your actions, never through argument
No notes.
Law 10: Infection: Avoid the unhappy or the unlucky
When you suspect you are in the presence of an infector, don’t argue, don’t try to help, don’t pass the person on to your friends, or you will become enmeshed.
Flee the infector’s presence or suffer the consequences.
Law 11: Learn to keep people dependent on you
No notes.
Law 12: Use selective honesty and generosity to disarm your victim
No notes.
Law 13: When asking for help, appeal to people’s self interest, never their mercy or gratitude
No notes.
Law 14: Pose as a friend, work as a spy
No notes.
Law 15: Crush your enemy totally
No notes.
Law 16: Use absence to increase strength and honor
The more you are seen and heard from, the more common you appear.
If you are already established in a group, temporary withdrawal from it will make you more talked about, even more admired.
You must learn when to leave.
Create value through scarcity.
At the start of an affair, you need to heighten your presence in the eyes of the other.
If you absent yourself too early, you may be forgotten.
But once your lover’s emotions are engaged, and the feeling of love has crystallized, absence inflames and excites.
Giving no reason for your absence excites even more.
Law 17: Keep others in suspended terror, cultivate an air of unpredictability
Too much unpredictability will be seen as a sign of indecisiveness, or even of some more serious psychic problem.
Patterns are powerful, and you can terrify people by disrupting them.
Such power should only be used judiciously.
Law 18: Do not build a fortress to protect yourself, isolation is dangerous
No notes.
Law 19: Know who you’re dealing with, do not offend the wrong person
No notes.
Law 20: Do not commit to anyone
Do not commit to anyone, but be courted by all.
When you hold yourself back, you incur not anger but a kind of respect.
You instantly seem powerful because you make yourself ungraspable, rather than succumbing to the group, or to the relationship, as most people do.
People who rush to the support of others tend to gain little respect in the process, for their help is so easily obtained, while those who stand back find themselves besieged with supplicants.
Do not commit to anyone, stay above the fray.
Remember: You have only so much energy and so much time.
Every moment wasted on the affairs of others subtracts from your strength.
Law 21: Play a sucker to catch a sucker, seem dumber than your mark
Given how important the idea of intelligence is to most people’s vanity, it is critical never inadvertently to insult or impugn a person’s brain power.
Law 22: Use the surrender tactic: transform weakness into power
People trying to make a show of their authority are easily deceived by the surrender tactic.
It is always our first instinct to react, to meet aggression with some other kind of aggression.
But the next time someone pushes you and you find yourself starting to react, try this: Do not resist or fight back, but yield, turn the other cheek, bend.
If you surrender instead, you have an opportunity to coil around your enemy and strike with your fangs from close up.
Law 23: Concentrate your forces
intensity defeats extensity every time.
Law 24: Play the perfect courtier
The laws of court politics:
Avoid ostentationPractice nonchalanceBe frugal with flatteryArrange to be noticedAlter your style and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e person ou are dealing withNever be the bearer of bad newsNever affect friendliness and intimacy with your masterNever criticize those above you directlyBe frugal in asking those above you for favorsNever joke about appearances of tastesDo not be the court cynicBe self observantMaster your emotionsFit the spirits of the timesBe the source of pleasure
Law 25: Re-Create Yourself
Be the master of your own image rather than letting others define it for you.
The world wants to assign you a role in life.
And once you accept that role you are doomed.
Remake yourself into a character of power.
Working on yourself like clay should be one of your greatest and most pleasurable life tasks.
The first step in the process of self-creation is self-consciousness— being aware of yourself as an actor and taking control of your appearance and emotions.
The second step in the process of self-creation is a variation on the George Sand strategy: the creation of a memorable character, one that compels attention, that stands out above the other players on the stage.
Law 26: Keep your hands clean
Conceal your mistakes, have a scapegoat around to blame.
Make use of the cats paw.
Law 27: Play on people’s need to believe to create a cult like following
Five rules of cult making
Keep it vague, keep it simpleEmphasize the visual and sensational over the intellectualBorrow the forms of organized religion to structure the groupDisguise your source of incomeSet up an us vs them dynamic
Law 28: Enter action with boldness
The bolder lie the better.
Lions circle the hesitant prey.
Boldness strikes fear, fear creates authority.
Going halfway with half a heart digs a deeper grave.
Hesitation creates gaps, boldness obliterates them.
Audacity separates you from the herd.
When you are as small and obscure as David was, you must find a Goliath to attack.
The larger the target, the more attention you gain.
Law 29: Plan all the way to the end
No notes.
Law 30: Make your accomplishments seem effortless
No notes.
Law 31: Control the options, get others to play with the cards you deal
You give people a sense of how things will fall apart without you, and you offer them a “choice”: I stay away and you suffer the consequences, or I return under circumstances that I dictate.
Color the choices, propose three or four choices of action for each situation, and would present them in such a way that the one he preferred always seemed the best solution compared to the others.
Force the resister, Push them to “choose” what you want them to do by appearing to advocate the opposite.
Alter the playing field.
The shrinking options: A variation on this technique is to raise the price every time the buyer hesitates and another day goes by.
This is an excellent negotiating ploy to use on the chronically indecisive, who will fall for the idea that they are getting a better deal today than if they wait till tomorrow.
The weak man on the precipice: This tactic is similar to “Color the Choices,” but with the weak you have to be more aggressive.
Work on their emotions— use fear and terror to propel them into action.
Try reason and they will always find a way to procrastinate.
Brothers in Crime: You attract your victims to some criminal scheme, creating a bond of blood and guilt between you.
The horns of a dilemma: The lawyer leads the witnesses to decide between two possible explanations of an event, both of which poke a hole in their story.
They have to answer the lawyer’s questions, but whatever they say they hurt themselves.
The key to this move is to strike quickly: Deny the victim the time to think of an escape.
As they wriggle between the horns of the dilemma, they dig their own grave.
Law 32: Play to people’s fantasies
People rarely believe that their problems arise from their own misdeeds and stupidity.
Someone or something out there is to blame— the other, the world, the gods— and so salvation comes from the outside as well.
Law 33: Discover each man’s thumbscrew
Everyone has a weakness, a gap in the castle wall.
That weakness is usually an insecurity, an uncontrollable emotion or need; it can also be a small secret pleasure.
Either way, once found, it is a thumbscrew you can turn to your advantage.
Finding the thumbscrews
Pay attention to gestures and unconscious signalsFind the helpless child, look to their childhoodLook for contrasts, an overt trait often reveals its oppositeFind the weak link,Fill their emotional voidFeed on their uncontrollable emotion
Always look for passions and obsessions that cannot be controlled.
What people cannot control, you can control for them.
Law 34: Be royal in your own fashion.
Act like a king to be treated like one
No notes.
Law 35: Master the art of timing
No notes.
Law 36: Disdain things you cannot have, ignoring them is the best revenge
Remember: You choose to let things bother you.
You can just as easily choose not to notice the irritating offender, to consider the matter trivial and unworthy of your interest.
That is the powerful move.
Desire often creates paradoxical effects: The more you want something, the more you chase after it, the more it eludes you.
The more interest you show, the more you repel the object of your desire.
This is because your interest is too strong— it makes people awkward, even fearful.
Uncontrollable desire makes you seem weak, unworthy, pathetic.
Law 37: Create compelling spectacles
No notes.
Law 38: Think as you like but behave like others
If Machiavelli had had a prince for disciple, the first thing he would have recommended him to do would have been to write a book against Machiavellism.
Law 39: Stir up waters to catch fish
Anger and emotion are strategically counterproductive.
You must always stay calm and objective.
But if you can make your enemies angry while staying calm yourself, you gain a decided advantage.
Law 40: Despise the free lunch
The worth of money is not in its possession, but in its use.
Law 41: Avoid stepping into a great man’s shoes
No notes.
Law 42: Strike the shepherd and the sheep will scatter
Within any group, trouble can most often be traced to a single source, the unhappy, chronically dissatisfied one who will always stir up dissension and infect the group with his or her ill ease.
Before you know what hit you the dissatisfaction spreads.
Act before it becomes impossible to disentangle
Once you recognize who the stirrer is, pointing it out to other people will accomplish a great deal.
43: Work on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others
Remember: The key to persuasion is softening people up and breaking them down, gently.
Seduce them with a two-pronged approach: Work on their emotions and play on their intellectual weaknesses.
44: Disarm and infuriate with the mirror effect
When you mirror your enemies, doing exactly as they do, they cannot figure out your strategy.
The Mirror Effect mocks and humiliates them, making them overreact.
By holding up a mirror to their psyches, you seduce them with the illusion that you share their values; by holding up a mirror to their actions, you teach them a lesson.
45: Preach the need to change, but never reform too much at once
If change is necessary, make it feel like a gentle improvement on the past.
Even while people understand the need for change, knowing how important it is for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to be occasionally renewed, they are also irritated and upset by changes that affect them personally.
46: Never appear too perfect
Envy creates silent enemies. It is smart to occasionally display defects, and admit to harmless vices, in order to deflect envy and appear more human and approachable.
Do not try to help or do favors for those who envy you; they will think you are condescending to them.
47: Do not go past the mark you aimed for.
In victory, know when to stop
No notes.
48: Assume formlessness
By taking a shape, by having a visible plan, you open yourself to attack.
Instead of taking a form for your enemy to grasp, keep yourself adaptable and on the move.
Accept the fact that nothing is certain and no law is fixed.
The best way to protect yourself is to be as fluid and formless as water; never bet on stability or lasting order.
Everything changes.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99%的事情,对于我们是毫无意义的。
有件趣事儿,和朋友们分享一下。
前两天下班,乘电梯的时候,遇到两位二十多岁的女孩。
一位女孩短头发,倚在电梯一角,用手扶着额头,看上去不太舒服的样子。
另一个女孩扎着马尾辫,在短发女孩旁边叽叽喳喳:
“你知道吗?
胡歌来咱们这拍电视剧了也!”
“我从路透照里看到,胡歌真的好帅!”
“最近大火的那部电视剧你看了没?”
“里面的男主角长得真不赖,和我家胡歌有得一拼了!”
短发女孩沉默着,没有吭声。
马尾辫女孩伸头问道:
“你怎么不说话?”
短发女孩悠悠地回了句:
“你刚刚说的那些和我有什么关系吗?
我只在乎我的头痛什么时候能好。”
这句看似不太礼貌的回答,一下就击中了我的心房。
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可说过一句话: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99%的事情,对于我们和别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确实如此。
我们常常将时间耗费在了99%无用的人事物上,却忽略了那1%,才是最值得关注的部分。
自己的生活与他人无关
他人的生活与自己无关
有两则王菲的故事,可能大家都听过。
王菲和窦唯离婚的时候,有记者问她:
“你的离婚手续是不是已经办妥?”
王菲答:“跟你有什么关系呀?”
记者说:“我们的读者想知道。”
王菲答:“我还是那句话,跟你没有关系,跟你的读者也没有关系。”
还有一次,王菲和谢霆锋在家接吻,因为窗帘忘了拉上,被狗仔偷拍了。
有媒体质问王菲:“你以后是不是应该注意点?”
王菲毫不客气地反驳:“我的窗户是对着一座山的,所以我觉得我没做错事情,应该检讨的是他们。
我不觉得需要去防范或者什么,我在家接吻,关他们什么事啊。”
说实话,我蛮欣赏王菲做人的原则。
因为终其一生,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
人与人之间需要有清晰的边界,这种边界不仅仅是身体所要保持的距离,更是心理上的间隔与分寸。
用两句话概括就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他人的生活是他人的,与自己无关。
如果说,王菲的做人原则印证了前者,那么电梯女孩的做人原则就印证了后者。
放弃99%的无效信息 将时间花在更值得的事情上
在一期《奇葩说》上,作家冯唐说了这样一句话:
“其实人生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是你要仔细问问关我屁事,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你屁事,你就能知道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对的。”
这句话听上去简单粗暴,但是想来却颇有道理。
我有个同事小A,常常和我抱怨生活好累。
“工作一天感觉精疲力尽,下班回家往沙发上一躺,感觉一整天好像又没做成什么事。”
为什么?
因为她早上九点来到公司,电脑刚打开,“咣”弹出来一个框:
“王心凌再度爆红”,这个不错,点开来看看,10分钟过去了。
因为她正马不停蹄地码字呢,听到同事B讨论同事C的八卦,哎呀这个我也听说了,必须要聊啊,然后端着茶杯凑上去。
因为她快马加鞭地赶月度绩效呢,前排工位探出一个脑袋:“你看看这个口红咋样?”
,然后又不淡定了……
外界的一举一动,一起一伏,都能打乱她的节奏,一天下来,当然觉得又累又没有收获。
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叫作“自我损耗”。
所谓自我损耗,就是你看似什么都没做,但是你的每一次选择和纠结,都是在损耗你的心理能量。
每消耗一点心理能量,你的执行力都会下降。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越是简单的人效率越高,越是克制的人走得越远。
因为他们能远离那99%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在心里说一句:
关我屁事,然后将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有个习惯:
写作的时候绝不出家门。
哪怕他因为写不下去而来回地踱步,哪怕生气到把家的门板给拆掉,他也绝不会离家半步。
因为他明白,如果自己找一个“出去放松一下再写”的理由,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被外面跟自己无关的事情所消耗。
耐心熬下去,度过一时的“枯竭期”,才能成就一篇好文章。
我们前面说:99%都无用,那什么是1%的生活?
这就是1%的生活。
放弃99%的无效信息,不让别人随意介入你的生活,不让外界的纷争、口舌、人际随意打乱你的节奏,将时间花在更值得的事情上。
只有这样,你才会做到真正的高效,你的内心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安宁。
不随意介入别人的生活 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自媒体博主@方美丽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年轻的时候,是个热心肠,什么人都想了解一下,什么事都想掺和一脚。
当时单位里有个同事,刚刚买了新房,正筹备着怎么装修。
方美丽热心地给对方提建议:
“听我的,一定要铺地板,不要贴瓷砖。”
“刷漆的话你不要找XX装修公司啊,找这家,来,我给你电话!”
“厨房啊,厨房千万不要装成开放式的!”
她事无巨细地跟对方交代,这位同事也很是受用地点了点头。
过了一段时间,她问那位同事:
“家里装修好了吗?”
同事答:
“装修好了,我们还是选择了瓷砖,厨房还是坚持开放式的。”
方美丽当场觉得一盆凉水泼了下来,合着自己说了那么多都是白操心。
马克·李维在《偷影子的人》一书中写道:
“你不能干涉别人的生活,这是他的人生。”
很多时候,一段关系之所以累,就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在别人的生活里指手画脚。
但其实:
别人的生活,关你屁事。
干涉太多,既耗精力,又不讨好,何苦呢。
在一期《非诚勿扰》中,孟非做了这样一个假设:
假设你看见你兄弟的女朋友,和另外一个男人单独在一块,你会选择告诉朋友,还是沉默不言呢?
有位男嘉宾回答:
“我会告诉他,因为我不希望这样的事情让我的兄弟痛苦。”
一旁的观察员陈铭却说:
“我应该不会说。
因为信息量不足,我无从判断。
哪怕我看见他们一起走进了酒店的大门,我还是觉得这件事有很多的可能。”
孟非表示赞同。
然后他补充道:
“我们眼睛看到的一部分,仅仅是一部分。
另外一部分,我有一个原则叫:
绝不轻易介入别人的私生活。”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明白别人的生活,与自己无关。
一切越俎代庖企图干涉他人生活的行为,都是在给彼此寻找烦恼。
正如一句话所说:
“我过去担心世界和平的时候,自己过得很不好;
后来担心别人的时候,很多都不如意;
直到我不再操心与自己无关的事,突然发现自己越来越好了。”
所以还是那个问题:
99%都无用,那什么是1%的生活?
这就是1%的生活。
不随意介入别人的生活,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不在别人的世界里指点江山。
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真正的极简,才能享受到真正纯粹的生活。
漫画家蔡志忠说过一句话:
每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木头如是,生活也如是。
一个人心灵的空间是有限的,只有去掉不必要的,内心才能盛放更为重要的部分。
抛却无关的人和事,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最重要的1%上。
不为外界所累,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淡泊,才能活出生命最真实的色彩。